51小说网 www.51xsw.com,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狄三喜决定首先进行一次空前规模的攻心战,向清军宣传昆明大捷后建昌明军的有利形势,以及对方绝不可能得到增援的事实。www.tsxsw.com等到对方官兵彻底离心后,再发起连续不断的攻击,就算不能立刻攻占对方的营地,也要通过攻势迫使对方再也无法安心出去打猎,切断了对方的补给渠道也能加剧清军的恐慌心理。狄三喜的计划是双管齐下,用政治加军事的手段瓦解敌军。
在进行了一天强大的攻心战术后,狄三喜下令今晚给士兵们加餐,准备明日就开始猛攻敌营。正在准备晚饭的时候,营外突然传来了争吵声,听上去有几十、上百人在嚷嚷,狄三喜就派亲卫去查看出了什么事。
很快亲卫回报,有大批的清兵过来向明军投降。卫兵严格执行狄三喜的命令,不放他们进营——在之前那场假投降真吃饭的事件发生后,狄三喜就拒绝接受个别人投降,卫兵们已经把零星过来投降的清兵赶走无数次了。狄三喜宣布只有对方由千总带领全体投降时,他才会考虑接受。今天对方的千总依旧没有来,所以卫兵不肯为降兵通报。
但这些降兵们不干了,拒绝就这样被明军的卫兵打发走,他们嚷嚷说千总永远不可能来投降了,因为下午的时候清军千总带着十个死党逃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卷走了营地里全部的食物——这个千总眼见事不可为,自己之前多次用计,不仅派人去狄三喜那里骗吃骗喝,更偷过狄三喜部下埋设的陷阱里的猎物,还不断地发起反击去破坏对方的捕鸟、捕兽笼子,估计狄三喜肯定恨自己入骨,所以不敢投降,抓住机会逃走了。
清军摘果子、打猎归来,留在营地里的人传达了千总的最后命令:“自谋生路”。听到这个消息后,剩下的清军士兵没有任何犹豫就跑过来向狄三喜将军投降。今天他们没有捕获什么大个的猎物,如果明军不接受投降,他们今天的晚饭就没有着落。听明白这些士兵的叙述后,狄三喜的亲兵知道东川府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不过卫兵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回营报告长官,毕竟“恩出于上”嘛。很快,一身披挂的狄三喜就在亲卫们的簇拥中走出营帐,来到营墙上。命令对面的清兵再重复了一遍投降要求后,狄三喜宽宏大量地一挥手,宣布接受了这近百清兵的投降,允许他们进来一起吃饭。
顿时营外欢声雷动,这批清兵齐声颂扬狄三喜将军的恩德,纷纷表示自己之前有眼无珠,对抗王师罪该万死。
狄三喜马上派人去把清军的据点一把火给烧了。最后投降的这批清军里说不定还有死硬分子,万一吃饱喝足后又生出对抗大明的心思怎么办?一定要把他们的据点烧了,哪怕真有这样的人也让他无处可去。
那些跟着狄三喜的卫士们见到大局已定,心中也是激动不已。狄三喜从建昌出发时,带着三百战兵,低潮期虽然跑了小一百,但最终还是击败了一支曾是自己两倍的强大清军,现在狄三喜通过招降纳叛发展到战兵近五百人,还给建昌送回去了上千名辅兵。无论是战斗兵力还是总兵力,狄三喜在不算太长的一段时间扩充到原来的近两倍,这样的成绩足以傲视庆阳王全军——几年来冯双礼的实力一直在不断下降,哪有人能这样迅速地充实军力?
何况这样的战果还是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狄三喜饱受怀疑,被侮辱、被嘲笑,就连他们这些亲兵跟着离开建昌的时候也有种穷途末路的感觉,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日,不但可以在建昌众人面前扬眉吐气,而且有了这五百兵后,狄三喜更是稳坐冯双礼手下第一大将的位置。要知道庆阳王总计也就是不到三千兵——当初跟着冯双礼来建昌的三千兵也跑了不少。
最后这批降兵共九十三个人,狄三喜对他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对冯双礼从建昌派来的援兵不感兴趣,因为那只能是临时借给他的,但这些投降的清兵只要完成收编就是他的私人武力,之前投降的清军战兵狄三喜也都很耐心地笼络,现在都对他有了一定的忠诚心。
“你们的千总叫什么名字?”对于那个和自己抗衡了这么久的对手,狄三喜也有一种惺惺相惜感,他倒是听投降的人管那个千总叫褚千总,不过不知道他的准确姓名——毕竟是个无名的小千总,以前这些清兵也不互相统属。
“褚八斤,”被问到的清军千总嫡系答道:“我们褚千总叫八斤。”
“哦,褚八斤。”狄三喜在心里默默念了这个名字几遍。之前他确实恨透了这个死硬的清兵千总,对方为了鼓舞士气还曾半夜带几个人溜过来,在狄三喜这边的野果子树下大便;早晨当着明军的面往他们捕鱼的小河里撒尿,然后在狄三喜派人去抓他们时飞快地逃走。
不过现在既然是自己笑到了最后,狄三喜那种恨褚八斤恨得牙痒痒的感觉也就淡去了不少:“褚八斤你确实有点本事,可惜你遇上了我狄三喜。”狄三喜轻声自言自语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种感觉,感到这褚八斤还会与他见面,好像就是他宿命的敌人一般。不过狄三喜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幻觉,和白日梦没有什么区别,这么大的西南,这么多军队兵马,他哪里还会遇上这个褚八斤呢?
虽然战果辉煌,但狄三喜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从袁象和刘晋戈口中得知,那些清军的辅兵都被邓名骗到荒山里避难去了。狄三喜打算趁着大胜褚八斤的余勇,继续深入东川府。他估计那些辅兵的粮食早吃光了,眼下多半也在捕鱼打猎和收集野果,狄三喜计划多抓一些人再返回建昌,让自己的胜利变得更加无可争议。
为了让这些刚投降的清兵不要动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比如逃跑之类的,狄三喜在大家吃饭的时候还亲自去给他们介绍当前的西南军事形势,最重要的当然是邓名在昆明大破三贼的光辉事迹。这些降兵听得有些惊讶,本来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明军在胡吹,没想到居然还是真的。
“你们知道么?当初邓先生带着十九人,在建昌也击败过本将一回……”
……
此时在建昌,庆阳王冯双礼正在客气地招待一位远来的客人,他正是成都副将杨有才。邓名离开成都后,刘耀和杨有才商议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抽出二百精兵交给杨有才带领,前去建昌为邓先生壮壮声色。杨有才出发得比邓名晚好几天,一路跋涉到四川行都司的时候,邓名早已经大闹建昌,直奔东川府去了。
从驿卒口中得知建昌发生的冲突后,杨有才不敢继续向建昌前进。他只有二百兵,不敢去招惹拥兵三千的冯双礼,但他觉得邓名可能会返回成都,所以就在建昌北面等着。等了好久没有等来邓名,反倒等来了东川府交战,狄三喜叛逃的消息——狄三喜带兵出发以后,建昌的将领、士兵都认为他是畏罪潜逃了。
杨有才认为建昌明军的风头已经变了,主战派重新占据上风,不过他还是不敢去建昌,只能继续在北面的驿站里观望局势发展。不过未等杨有才做出更进一步的判断,建昌已经发现了这支成都的部队,重新上台主持政务的冯双礼听说有客军靠近建昌的报告后就派一队士兵来打探虚实,发现是成都副将杨有才后,冯双礼又派亲兵持手书来邀请他到建昌一晤。
不过杨有才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反倒立刻向北撤退了一段,退到了大雪山脚下,若是冯双礼派兵来与他为难,就要立刻翻山。但冯双礼没有过分逼迫杨副将,还派人送来些粮食。
接着就是昆明大火的消息传来,一开始消息还很模糊,但很快就变得清晰起来,邓名在云南取得大胜,四川压力顿减,还有一些西营将领也带兵向建昌开来。大喜过望的杨有才立刻让人速回成都报讯,成都接着肯定还要向奉节文督师报喜。杨有才和刘耀可都是第一批劝进的功臣,而且邓名说过不会忘记他们的首劝之功。
等到冯双礼再次派人来请时,杨有才就大模大样地带队南下,趾高气扬地进入建昌城中,和冯双礼把酒言欢。
“邓先生到底是哪位大王?”冯双礼听到杨有才得意洋洋地吹嘘他们成都的劝进之功,冯双礼觉得杨有才既然都劝进了,那么对邓名的身世一定了解,不仅冯双礼有这个疑问,那些正向建昌开来的西营将领也都一样,人人都迫切想知道邓名到底出身哪家王府。
“这话我一般不和人说的……”这几年杨有才一直在成都辛苦种地,粮食从来没富裕过,哪里舍得像建昌这样用来酿酒?几杯酒下肚,暖洋洋的感觉从胸口散到全身,让杨有才觉得冯双礼这个西贼也不算多么可恶了。
见杨有才一副欲言又止的卖关子模样,冯双礼连忙又捧起酒杯敬酒,还向对方那边凑过身去:“还请杨将军千万赐教。”
“罢了,庆阳王可不要外传啊。”杨有才先是一声长叹,显出一副勉强之色,然后才眉飞色舞地讲起来:“邓先生才是真正的蜀王啊,当年蜀王府被你们西营攻破了,年纪尚小的邓先生被几个亲卫抱着逃走,隐姓埋名……”
在成都的时候,刘耀见李星汉似乎是邓名的心腹,又是第一个跳出来拥立的,就偷偷向他打听邓名的身世。李星汉心中一直盼望邓名是蜀王之后,此外也认定只有这样的出身才能解释邓名为何会出现在四川,见刘耀发问,李星汉就含含糊糊地说邓名可能是蜀王。李星汉的态度被刘耀理解为邓名的身世需要保密,而不是李星汉其实没把握。之后刘耀对杨有才讲起这件事时,除了斩钉截铁地认定邓名是蜀王之后,还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猜测,比如这个李星汉是不是当年蜀王卫士的后代?不然为何会知道此事,而且邓名还对他如此信任?
“那个李千总就是救邓先生脱险的卫士之子,”杨有才毫不犹豫地把刘耀的猜测当作事实告诉了冯双礼:“他们在流落途中遇到了闯营袁宗第。为了感谢袁宗第的救命之恩,邓先生就发誓不计较闯营过去的是非了,而袁宗第和刘体纯他们则发誓辅助邓先生中兴大明,到时再认祖归宗。庆阳王请看,小袁将军、小刘将军他们就是因为这个约誓才到了邓先生身边的,周千总也是。”
“少蜀王还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啊。”冯双礼听得有些紧张,毕竟蜀王和闯营的冤仇不算大,但是和他们西营那是仇太深了。
“那是自然,不过还是要叫邓先生,在中兴大明前,邓先生是不会恢复本来姓名的,听说是他怕无面目见祖宗。”杨有才很喜欢扮演万事通的角色,接着又把邓名在三峡对袁宗第说过的一番话添油加醋地叙述了一遍,那番言论传到成都... -->>
狄三喜决定首先进行一次空前规模的攻心战,向清军宣传昆明大捷后建昌明军的有利形势,以及对方绝不可能得到增援的事实。www.tsxsw.com等到对方官兵彻底离心后,再发起连续不断的攻击,就算不能立刻攻占对方的营地,也要通过攻势迫使对方再也无法安心出去打猎,切断了对方的补给渠道也能加剧清军的恐慌心理。狄三喜的计划是双管齐下,用政治加军事的手段瓦解敌军。
在进行了一天强大的攻心战术后,狄三喜下令今晚给士兵们加餐,准备明日就开始猛攻敌营。正在准备晚饭的时候,营外突然传来了争吵声,听上去有几十、上百人在嚷嚷,狄三喜就派亲卫去查看出了什么事。
很快亲卫回报,有大批的清兵过来向明军投降。卫兵严格执行狄三喜的命令,不放他们进营——在之前那场假投降真吃饭的事件发生后,狄三喜就拒绝接受个别人投降,卫兵们已经把零星过来投降的清兵赶走无数次了。狄三喜宣布只有对方由千总带领全体投降时,他才会考虑接受。今天对方的千总依旧没有来,所以卫兵不肯为降兵通报。
但这些降兵们不干了,拒绝就这样被明军的卫兵打发走,他们嚷嚷说千总永远不可能来投降了,因为下午的时候清军千总带着十个死党逃走了,临走的时候还卷走了营地里全部的食物——这个千总眼见事不可为,自己之前多次用计,不仅派人去狄三喜那里骗吃骗喝,更偷过狄三喜部下埋设的陷阱里的猎物,还不断地发起反击去破坏对方的捕鸟、捕兽笼子,估计狄三喜肯定恨自己入骨,所以不敢投降,抓住机会逃走了。
清军摘果子、打猎归来,留在营地里的人传达了千总的最后命令:“自谋生路”。听到这个消息后,剩下的清军士兵没有任何犹豫就跑过来向狄三喜将军投降。今天他们没有捕获什么大个的猎物,如果明军不接受投降,他们今天的晚饭就没有着落。听明白这些士兵的叙述后,狄三喜的亲兵知道东川府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不过卫兵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回营报告长官,毕竟“恩出于上”嘛。很快,一身披挂的狄三喜就在亲卫们的簇拥中走出营帐,来到营墙上。命令对面的清兵再重复了一遍投降要求后,狄三喜宽宏大量地一挥手,宣布接受了这近百清兵的投降,允许他们进来一起吃饭。
顿时营外欢声雷动,这批清兵齐声颂扬狄三喜将军的恩德,纷纷表示自己之前有眼无珠,对抗王师罪该万死。
狄三喜马上派人去把清军的据点一把火给烧了。最后投降的这批清军里说不定还有死硬分子,万一吃饱喝足后又生出对抗大明的心思怎么办?一定要把他们的据点烧了,哪怕真有这样的人也让他无处可去。
那些跟着狄三喜的卫士们见到大局已定,心中也是激动不已。狄三喜从建昌出发时,带着三百战兵,低潮期虽然跑了小一百,但最终还是击败了一支曾是自己两倍的强大清军,现在狄三喜通过招降纳叛发展到战兵近五百人,还给建昌送回去了上千名辅兵。无论是战斗兵力还是总兵力,狄三喜在不算太长的一段时间扩充到原来的近两倍,这样的成绩足以傲视庆阳王全军——几年来冯双礼的实力一直在不断下降,哪有人能这样迅速地充实军力?
何况这样的战果还是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狄三喜饱受怀疑,被侮辱、被嘲笑,就连他们这些亲兵跟着离开建昌的时候也有种穷途末路的感觉,现在终于守得云开见日,不但可以在建昌众人面前扬眉吐气,而且有了这五百兵后,狄三喜更是稳坐冯双礼手下第一大将的位置。要知道庆阳王总计也就是不到三千兵——当初跟着冯双礼来建昌的三千兵也跑了不少。
最后这批降兵共九十三个人,狄三喜对他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对冯双礼从建昌派来的援兵不感兴趣,因为那只能是临时借给他的,但这些投降的清兵只要完成收编就是他的私人武力,之前投降的清军战兵狄三喜也都很耐心地笼络,现在都对他有了一定的忠诚心。
“你们的千总叫什么名字?”对于那个和自己抗衡了这么久的对手,狄三喜也有一种惺惺相惜感,他倒是听投降的人管那个千总叫褚千总,不过不知道他的准确姓名——毕竟是个无名的小千总,以前这些清兵也不互相统属。
“褚八斤,”被问到的清军千总嫡系答道:“我们褚千总叫八斤。”
“哦,褚八斤。”狄三喜在心里默默念了这个名字几遍。之前他确实恨透了这个死硬的清兵千总,对方为了鼓舞士气还曾半夜带几个人溜过来,在狄三喜这边的野果子树下大便;早晨当着明军的面往他们捕鱼的小河里撒尿,然后在狄三喜派人去抓他们时飞快地逃走。
不过现在既然是自己笑到了最后,狄三喜那种恨褚八斤恨得牙痒痒的感觉也就淡去了不少:“褚八斤你确实有点本事,可惜你遇上了我狄三喜。”狄三喜轻声自言自语道。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有种感觉,感到这褚八斤还会与他见面,好像就是他宿命的敌人一般。不过狄三喜也知道这是自己的幻觉,和白日梦没有什么区别,这么大的西南,这么多军队兵马,他哪里还会遇上这个褚八斤呢?
虽然战果辉煌,但狄三喜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从袁象和刘晋戈口中得知,那些清军的辅兵都被邓名骗到荒山里避难去了。狄三喜打算趁着大胜褚八斤的余勇,继续深入东川府。他估计那些辅兵的粮食早吃光了,眼下多半也在捕鱼打猎和收集野果,狄三喜计划多抓一些人再返回建昌,让自己的胜利变得更加无可争议。
为了让这些刚投降的清兵不要动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比如逃跑之类的,狄三喜在大家吃饭的时候还亲自去给他们介绍当前的西南军事形势,最重要的当然是邓名在昆明大破三贼的光辉事迹。这些降兵听得有些惊讶,本来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明军在胡吹,没想到居然还是真的。
“你们知道么?当初邓先生带着十九人,在建昌也击败过本将一回……”
……
此时在建昌,庆阳王冯双礼正在客气地招待一位远来的客人,他正是成都副将杨有才。邓名离开成都后,刘耀和杨有才商议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抽出二百精兵交给杨有才带领,前去建昌为邓先生壮壮声色。杨有才出发得比邓名晚好几天,一路跋涉到四川行都司的时候,邓名早已经大闹建昌,直奔东川府去了。
从驿卒口中得知建昌发生的冲突后,杨有才不敢继续向建昌前进。他只有二百兵,不敢去招惹拥兵三千的冯双礼,但他觉得邓名可能会返回成都,所以就在建昌北面等着。等了好久没有等来邓名,反倒等来了东川府交战,狄三喜叛逃的消息——狄三喜带兵出发以后,建昌的将领、士兵都认为他是畏罪潜逃了。
杨有才认为建昌明军的风头已经变了,主战派重新占据上风,不过他还是不敢去建昌,只能继续在北面的驿站里观望局势发展。不过未等杨有才做出更进一步的判断,建昌已经发现了这支成都的部队,重新上台主持政务的冯双礼听说有客军靠近建昌的报告后就派一队士兵来打探虚实,发现是成都副将杨有才后,冯双礼又派亲兵持手书来邀请他到建昌一晤。
不过杨有才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反倒立刻向北撤退了一段,退到了大雪山脚下,若是冯双礼派兵来与他为难,就要立刻翻山。但冯双礼没有过分逼迫杨副将,还派人送来些粮食。
接着就是昆明大火的消息传来,一开始消息还很模糊,但很快就变得清晰起来,邓名在云南取得大胜,四川压力顿减,还有一些西营将领也带兵向建昌开来。大喜过望的杨有才立刻让人速回成都报讯,成都接着肯定还要向奉节文督师报喜。杨有才和刘耀可都是第一批劝进的功臣,而且邓名说过不会忘记他们的首劝之功。
等到冯双礼再次派人来请时,杨有才就大模大样地带队南下,趾高气扬地进入建昌城中,和冯双礼把酒言欢。
“邓先生到底是哪位大王?”冯双礼听到杨有才得意洋洋地吹嘘他们成都的劝进之功,冯双礼觉得杨有才既然都劝进了,那么对邓名的身世一定了解,不仅冯双礼有这个疑问,那些正向建昌开来的西营将领也都一样,人人都迫切想知道邓名到底出身哪家王府。
“这话我一般不和人说的……”这几年杨有才一直在成都辛苦种地,粮食从来没富裕过,哪里舍得像建昌这样用来酿酒?几杯酒下肚,暖洋洋的感觉从胸口散到全身,让杨有才觉得冯双礼这个西贼也不算多么可恶了。
见杨有才一副欲言又止的卖关子模样,冯双礼连忙又捧起酒杯敬酒,还向对方那边凑过身去:“还请杨将军千万赐教。”
“罢了,庆阳王可不要外传啊。”杨有才先是一声长叹,显出一副勉强之色,然后才眉飞色舞地讲起来:“邓先生才是真正的蜀王啊,当年蜀王府被你们西营攻破了,年纪尚小的邓先生被几个亲卫抱着逃走,隐姓埋名……”
在成都的时候,刘耀见李星汉似乎是邓名的心腹,又是第一个跳出来拥立的,就偷偷向他打听邓名的身世。李星汉心中一直盼望邓名是蜀王之后,此外也认定只有这样的出身才能解释邓名为何会出现在四川,见刘耀发问,李星汉就含含糊糊地说邓名可能是蜀王。李星汉的态度被刘耀理解为邓名的身世需要保密,而不是李星汉其实没把握。之后刘耀对杨有才讲起这件事时,除了斩钉截铁地认定邓名是蜀王之后,还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猜测,比如这个李星汉是不是当年蜀王卫士的后代?不然为何会知道此事,而且邓名还对他如此信任?
“那个李千总就是救邓先生脱险的卫士之子,”杨有才毫不犹豫地把刘耀的猜测当作事实告诉了冯双礼:“他们在流落途中遇到了闯营袁宗第。为了感谢袁宗第的救命之恩,邓先生就发誓不计较闯营过去的是非了,而袁宗第和刘体纯他们则发誓辅助邓先生中兴大明,到时再认祖归宗。庆阳王请看,小袁将军、小刘将军他们就是因为这个约誓才到了邓先生身边的,周千总也是。”
“少蜀王还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啊。”冯双礼听得有些紧张,毕竟蜀王和闯营的冤仇不算大,但是和他们西营那是仇太深了。
“那是自然,不过还是要叫邓先生,在中兴大明前,邓先生是不会恢复本来姓名的,听说是他怕无面目见祖宗。”杨有才很喜欢扮演万事通的角色,接着又把邓名在三峡对袁宗第说过的一番话添油加醋地叙述了一遍,那番言论传到成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