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便拥有后世的见识,穿越来此,他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理论上而言,想在封建框架内彻底抑制兼并,或者不经由改朝换代的大乱而达成耕地大范围内的重新分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落实到具体政策、手段,别说李汲未必真有治国的才能,起码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哪怕是房、杜复生,姚、宋再世,估计也顶多当个裱糊匠,东修修、西补补,苟延这李唐的大厦不至于即刻倾塌罢了。
所以李泌问策,李汲无言以答,只能说“唯有天下大乱,然后大定,如唐初之时,或可解祸患于一时”。我就是一键盘侠,能够提出问题来,却根本拿不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啊——你不能要求太高。
李泌双眼微微一眯,似有精光透出,直视李汲,厉声问道:“难道汝因此便想要酿成天下大乱,以期改朝换代不成么?!”
李汲赶紧摆手:“阿兄误会小弟了。弟能断识国家之病,亦望挽救社稷之祸,但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救国的本质,乃是救民。倘若百姓多不能偷生,即便粗粝亦无可得,自然揭竿而起,变革天命,难道是一人所望能够推动或者阻止的吗?而若百姓家中尚有一口余粮,谁忍心害其性命,驱之为乱啊?人若顷刻将死,才能下猛药,以期万一;尚可苟延之际,谁敢冒杀人之险,只为去除疮痈?”
他本来是想对李泌说明,虽说大乱才能大治,但世道还没有走到必须大乱的那一步,则“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凡有些心肝的,都不会冀望于掀起全社会的大动乱。孰料李泌却揪住了他的一句失言,反问道:
“汝以为民贵君轻,由此乃起易储之意,然否?”
李汲不禁“啧”了一声,随即探出手去,抓住了李泌的腕子,尽量将语气放和缓了,徐徐说道:“寝室之中,兄弟之间,不过闲话而已,阿兄不必当真。然使天下大乱,以求大治,弟绝不肯为,但若仅仅皇室内乱,以求这衰败平缓一些,却也未必不可考虑。只是闲话——阿兄,难道建宁王果然不宜争储么?”
李泌长叹一声,回答道:“如你所言,今日国家如染沉疴,虽不至于死,恐怕亦难复归开元年间之盛貌了。既然一时不得死,自然不可下猛药,而当以温良理其筋骨,以粥糜调其肠胃,或可延其寿命。
“当此时也,内治无如黄老,唯无为才能不伤百姓……或者少伤百姓。倘若君王有宏图之志,面对难解之局,必生操切之心,于国家必施猛药,于公卿必加督刻,于百姓必重赋税,于外夷必兴穷兵,过犹不及,反促国乱、人死。以此观之,长卫以为广平王、建宁王,孰良?”
李汲沉默不语。
就听李泌又说:“古语云:‘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固然此言稍稍怯懦了些,然若未知所欲变之法必强于旧法,所欲易之器必大过旧器,而欲变法、易器,冀求万一,可乎?”
我不觉得建宁王上台,一定会比广平王好,则在此前提下,有必要冒着动乱的风险,变更储君吗?
李汲无言以对。
而且听了李泌的话,他才终于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直犹豫,下不定扶保李倓的决心了。究其根由,是自己并不能确定以李倓易李俶,必定能给国家、人民带来莫大的好处。李倓刚直,不善保身,这一弱点当其成为储君甚至天子后,有可能被放大,从而不但给自己,也给国家社稷招来灾祸啊。
再者说了,听闻李亨做太子的时候,就是一彻底的老实头——起码李泌是这么说的——但自登帝位后,能识李泌而终不用其计,听信谗言欲害亲生儿子的性命,谋复两京却拱手将子女相送……就彻底变成一个混蛋啦!谁知道李俶或者李倓一旦上位,又会如何呢?是否能够维持本心,还是会被权力所侵蚀,从而滑落到独夫民贼的深渊里去?
好比说秦之乱也,人皆思扶苏,但在此之前,赵高不过中车府令,李斯也非首相,就能假传诏命而立胡亥,秦廷百僚,为什么全都不能加以阻止?或许就因为胡亥素来忠君敬亲,深得始皇宠爱,所以谁都料想不到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彻底的混蛋,一旦登基便原形毕露吧?
则李倓奢靡,喜功,说不定一朝权在手,就会变成杨广呢?这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吧。那在尚且无法确定未来前景的前提下,有必要冒着皇室动乱的风险,拱他上位吗?
李俶虽然软弱,也不见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起码这家伙就目前看来,还是比较老实勤勉,且能礼贤下士,听取良言的——除了那回不肯让仆固怀恩去追叛将外。或许他最终会变成老爹第二,也或许将来能成为平庸之主,谁都说不准啊。而在李泌这类传统官僚的心目中,天子但求仁孝,而不必圣明,平庸之主垂拱于上,但用贤臣治理国家,才是保证长治久安的善策。
而在李汲的认知当中,君权过于强势,必致相权衰薄,从而缺乏制约……或有利于国家肇建之初,却绝无益于王朝残喘之时啊。
说白了,这票从十六王宅和百孙邸里走出来的公子哥儿,任何一个都不能让李汲真正放心,确定其一旦登基,必能挽救国家社稷,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维持原状好了。终究人民深苦战乱,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啊。
李汲不禁松开了李泌的手腕,扶扶额头:“阿兄之言,弟尚须仔细思忖……夜深矣,明日还要上路,还是早些安睡吧。”
谁想李泌却猛然间一翻手腕,反倒抓住了李汲的手,说:“你还是听我良言相劝,明日便返回洛阳去吧。且我尚有数语相寄,望你谨记在心。”
李汲笑着将手一抽:“我意已决,不至衡山,不见阿兄安顿下来,必不肯归。阿兄也无须再劝,至于所寄数语,还是等到正式分手的时候,再说不迟。”
便拥有后世的见识,穿越来此,他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理论上而言,想在封建框架内彻底抑制兼并,或者不经由改朝换代的大乱而达成耕地大范围内的重新分配,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落实到具体政策、手段,别说李汲未必真有治国的才能,起码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哪怕是房、杜复生,姚、宋再世,估计也顶多当个裱糊匠,东修修、西补补,苟延这李唐的大厦不至于即刻倾塌罢了。
所以李泌问策,李汲无言以答,只能说“唯有天下大乱,然后大定,如唐初之时,或可解祸患于一时”。我就是一键盘侠,能够提出问题来,却根本拿不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啊——你不能要求太高。
李泌双眼微微一眯,似有精光透出,直视李汲,厉声问道:“难道汝因此便想要酿成天下大乱,以期改朝换代不成么?!”
李汲赶紧摆手:“阿兄误会小弟了。弟能断识国家之病,亦望挽救社稷之祸,但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救国的本质,乃是救民。倘若百姓多不能偷生,即便粗粝亦无可得,自然揭竿而起,变革天命,难道是一人所望能够推动或者阻止的吗?而若百姓家中尚有一口余粮,谁忍心害其性命,驱之为乱啊?人若顷刻将死,才能下猛药,以期万一;尚可苟延之际,谁敢冒杀人之险,只为去除疮痈?”
他本来是想对李泌说明,虽说大乱才能大治,但世道还没有走到必须大乱的那一步,则“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凡有些心肝的,都不会冀望于掀起全社会的大动乱。孰料李泌却揪住了他的一句失言,反问道:
“汝以为民贵君轻,由此乃起易储之意,然否?”
李汲不禁“啧”了一声,随即探出手去,抓住了李泌的腕子,尽量将语气放和缓了,徐徐说道:“寝室之中,兄弟之间,不过闲话而已,阿兄不必当真。然使天下大乱,以求大治,弟绝不肯为,但若仅仅皇室内乱,以求这衰败平缓一些,却也未必不可考虑。只是闲话——阿兄,难道建宁王果然不宜争储么?”
李泌长叹一声,回答道:“如你所言,今日国家如染沉疴,虽不至于死,恐怕亦难复归开元年间之盛貌了。既然一时不得死,自然不可下猛药,而当以温良理其筋骨,以粥糜调其肠胃,或可延其寿命。
“当此时也,内治无如黄老,唯无为才能不伤百姓……或者少伤百姓。倘若君王有宏图之志,面对难解之局,必生操切之心,于国家必施猛药,于公卿必加督刻,于百姓必重赋税,于外夷必兴穷兵,过犹不及,反促国乱、人死。以此观之,长卫以为广平王、建宁王,孰良?”
李汲沉默不语。
就听李泌又说:“古语云:‘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固然此言稍稍怯懦了些,然若未知所欲变之法必强于旧法,所欲易之器必大过旧器,而欲变法、易器,冀求万一,可乎?”
我不觉得建宁王上台,一定会比广平王好,则在此前提下,有必要冒着动乱的风险,变更储君吗?
李汲无言以对。
而且听了李泌的话,他才终于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一直犹豫,下不定扶保李倓的决心了。究其根由,是自己并不能确定以李倓易李俶,必定能给国家、人民带来莫大的好处。李倓刚直,不善保身,这一弱点当其成为储君甚至天子后,有可能被放大,从而不但给自己,也给国家社稷招来灾祸啊。
再者说了,听闻李亨做太子的时候,就是一彻底的老实头——起码李泌是这么说的——但自登帝位后,能识李泌而终不用其计,听信谗言欲害亲生儿子的性命,谋复两京却拱手将子女相送……就彻底变成一个混蛋啦!谁知道李俶或者李倓一旦上位,又会如何呢?是否能够维持本心,还是会被权力所侵蚀,从而滑落到独夫民贼的深渊里去?
好比说秦之乱也,人皆思扶苏,但在此之前,赵高不过中车府令,李斯也非首相,就能假传诏命而立胡亥,秦廷百僚,为什么全都不能加以阻止?或许就因为胡亥素来忠君敬亲,深得始皇宠爱,所以谁都料想不到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彻底的混蛋,一旦登基便原形毕露吧?
则李倓奢靡,喜功,说不定一朝权在手,就会变成杨广呢?这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吧。那在尚且无法确定未来前景的前提下,有必要冒着皇室动乱的风险,拱他上位吗?
李俶虽然软弱,也不见有什么杰出的才能,起码这家伙就目前看来,还是比较老实勤勉,且能礼贤下士,听取良言的——除了那回不肯让仆固怀恩去追叛将外。或许他最终会变成老爹第二,也或许将来能成为平庸之主,谁都说不准啊。而在李泌这类传统官僚的心目中,天子但求仁孝,而不必圣明,平庸之主垂拱于上,但用贤臣治理国家,才是保证长治久安的善策。
而在李汲的认知当中,君权过于强势,必致相权衰薄,从而缺乏制约……或有利于国家肇建之初,却绝无益于王朝残喘之时啊。
说白了,这票从十六王宅和百孙邸里走出来的公子哥儿,任何一个都不能让李汲真正放心,确定其一旦登基,必能挽救国家社稷,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维持原状好了。终究人民深苦战乱,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啊。
李汲不禁松开了李泌的手腕,扶扶额头:“阿兄之言,弟尚须仔细思忖……夜深矣,明日还要上路,还是早些安睡吧。”
谁想李泌却猛然间一翻手腕,反倒抓住了李汲的手,说:“你还是听我良言相劝,明日便返回洛阳去吧。且我尚有数语相寄,望你谨记在心。”
李汲笑着将手一抽:“我意已决,不至衡山,不见阿兄安顿下来,必不肯归。阿兄也无须再劝,至于所寄数语,还是等到正式分手的时候,再说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