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changfapiaopiao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它在零点准时歌唱或述说,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
一听见我墙根里的邻居的声音,就稳下心神。有时候几乎疑心墙角的这只,就是多年前我在寒山小屋时的那只。
那时侯,我刚刚从南方流浪回来,在素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湖北十堰市落脚。但我居住的地方却是个少有车辆人声喧嚣的僻静处。它在市郊,名曰韩家沟,因其冬天山风彻骨,又名寒山。倒是夏天是个纳凉的好去处,比如山崖上的叶子,被夏风哗哗啦啦吹满窗子。比如老麻雀有时候为了训练它的小宝贝,将小黄嘴赶下树杈。冒里冒失的小黄嘴不知就里,觉得我家敞开的窗户是个好玩的地方,就一扭一晃飞了进来。比如黄鹂、燕子、蝴蝶,蜻蜓,蚊虫,它们经常不打招呼就造访我的小屋,这些不明飞行物,把我的日子弄得偶而惊骇又时时惊喜,一波一折倒也横生乐趣。那年夏天我正在家写一部长篇人物传记,当写到十二万字时,却不知为什么无法继续下去。那是段苦恼的日子,每当夜里枯坐,面对一张张稿纸,心里的寂寥和孤独就无法言说。但就在这时,我听见小屋里传出蟋蟀的歌唱,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
我觉得它很近,声音就在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通道上,我跑了出去。也许是听到了一点动静“演奏家”马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它的声音再一次震响,仔细听听,却又似乎在书房里。我轻手轻脚回到书房,事情实在蹊跷,那空旷的声音洒满小屋,实在很难让人找到它准确的位置。我对这位突然搬来的邻居产生了兴趣,反复倾听,耐心等待,终于弄清楚了它的栖息地——原来,它就在我的书房通往客厅的墙根里。
这是一只独行特立的蟋蟀。它在夜半歌唱,这时,整个寒山都沉浸在夜的寂寥里,夏虫早已疲倦地睡了,只有这只蟋蟀,对时间和常理不管不顾,它叫着,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似乎在说,走啊——别停下!走啊——别停下!有时候,曲调富于变化,极有表现力。听见我的蟋蟀邻居的歌声,我居然稳定了心神,我的写作,也有了一种节奏和韵律。当我完成书稿的时候,夏天也结束了。夏天结束的时候,我出了趟远门,等我再回寒山,已是满目冬景。
在城市的高楼里居住,久不闻墙根蟋蟀的歌声了。先后搬过两次家,夏夜的野外传来此起彼伏的蟋蟀叫声,只是再也没有机会听见身边的某一角落,在静静的夏夜,在无眠的夜半,一个知心朋友的交谈。
然而,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我又搬了一次家。这就是现代人,从来没有为什么,却总是搬着家,就像凭借惯性一路驶去的一列火车,一直往前奔着。街坊邻居尚未弄熟,人又处了新的邻里,久而久之,也就无所谓有想把谁弄熟的想法了。但心里还是惦念着一些什么的,只是压在心底,自己未曾觉察罢了。我家住楼顶,因为没有隔热层,炎夏实在难耐。我母亲打电话来说,人还是沾一点地气好啊!我们全家就跑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和野外的山上,用蛇皮袋和塑料桶,把泥土一点一点地弄回来。渐渐地,楼顶栽了葡萄、桃树、君子兰、月季,迎春,火鸡,包括一些无名花草。有些是在花木市场买的,有的是进山时挖的。反正,有了春天的一点绿,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整个夏天的碧波荡漾了。不知什么时候,野地里的蟋蟀叫声,从空旷的城市外围,移到了碧波荡漾的楼顶。我窃喜:一定是躲在泥土里的蟋蟀卵,从卵壳里跳出来,并开始试声了。后来,果然就有了这样一只,干脆跑到我窗前的墙根里,在所有的夏虫睡去时,发出悠扬激越之声!——我又有了一个新的邻居。
蟋蟀又名促织。古人叫它促织是否还有褒奖之意,不得而知。依我无知的想法,古时的织女,极有可能一边连夜纺织,一边听蟋蟀的“摇滚”作为劳作的节奏。蟋蟀的音乐原本就是叫人辛勤耕耘、催人奋进的。有点像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员,在红旗飘飘的队列前,一边手持快板,一边振振有词:“同志哥呀么嗨哟,往前走呀么嗨哟。打老蒋呀么嗨哟,上战场呀么嗨哟”这样一喊,不由你不孔武有力,身轻如燕。我墙根里的这只,虽则不喊号子,声音却异样的响亮。尤其有一点非同寻常之处,就是特爱半夜开叫。户外的蟋蟀们,在夜幕刚刚降临之际,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唱起来了,只有我墙根里的这只,似乎正在酣睡。等别的蟋蟀唱声稀稀落落的时候,它可能伸个懒腰,刚刚起床;等别的蟋蟀都唱得声音沙哑了,它正美滋滋地靠在沙发上,享受着一杯奶茶。后来别的蟋蟀们唱得累了,乏了,它便走进直播室,以压倒群芳之势,不管不顾地放声高歌。
现在,最有趣就是听墙根里蟋蟀的夜半歌声了,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走啊——别停下,走啊——别停下!听见蟋蟀的歌声,我习惯性抬头一看,墙上的挂钟渐渐指向零点。如果在时光流逝的节奏里再细细把玩,那歌唱家的声音里,竟有着西瓜瓤的沙甜和军号的嘹亮。我想光头李进的风范也不过如此吧,就爱屋及乌给它取名“零点”
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
它在零点准时歌唱或述说,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
一听见我墙根里的邻居的声音,就稳下心神。有时候几乎疑心墙角的这只,就是多年前我在寒山小屋时的那只。
那时侯,我刚刚从南方流浪回来,在素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湖北十堰市落脚。但我居住的地方却是个少有车辆人声喧嚣的僻静处。它在市郊,名曰韩家沟,因其冬天山风彻骨,又名寒山。倒是夏天是个纳凉的好去处,比如山崖上的叶子,被夏风哗哗啦啦吹满窗子。比如老麻雀有时候为了训练它的小宝贝,将小黄嘴赶下树杈。冒里冒失的小黄嘴不知就里,觉得我家敞开的窗户是个好玩的地方,就一扭一晃飞了进来。比如黄鹂、燕子、蝴蝶,蜻蜓,蚊虫,它们经常不打招呼就造访我的小屋,这些不明飞行物,把我的日子弄得偶而惊骇又时时惊喜,一波一折倒也横生乐趣。那年夏天我正在家写一部长篇人物传记,当写到十二万字时,却不知为什么无法继续下去。那是段苦恼的日子,每当夜里枯坐,面对一张张稿纸,心里的寂寥和孤独就无法言说。但就在这时,我听见小屋里传出蟋蟀的歌唱,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
我觉得它很近,声音就在书房和客厅之间的通道上,我跑了出去。也许是听到了一点动静“演奏家”马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它的声音再一次震响,仔细听听,却又似乎在书房里。我轻手轻脚回到书房,事情实在蹊跷,那空旷的声音洒满小屋,实在很难让人找到它准确的位置。我对这位突然搬来的邻居产生了兴趣,反复倾听,耐心等待,终于弄清楚了它的栖息地——原来,它就在我的书房通往客厅的墙根里。
这是一只独行特立的蟋蟀。它在夜半歌唱,这时,整个寒山都沉浸在夜的寂寥里,夏虫早已疲倦地睡了,只有这只蟋蟀,对时间和常理不管不顾,它叫着,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似乎在说,走啊——别停下!走啊——别停下!有时候,曲调富于变化,极有表现力。听见我的蟋蟀邻居的歌声,我居然稳定了心神,我的写作,也有了一种节奏和韵律。当我完成书稿的时候,夏天也结束了。夏天结束的时候,我出了趟远门,等我再回寒山,已是满目冬景。
在城市的高楼里居住,久不闻墙根蟋蟀的歌声了。先后搬过两次家,夏夜的野外传来此起彼伏的蟋蟀叫声,只是再也没有机会听见身边的某一角落,在静静的夏夜,在无眠的夜半,一个知心朋友的交谈。
然而,今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我又搬了一次家。这就是现代人,从来没有为什么,却总是搬着家,就像凭借惯性一路驶去的一列火车,一直往前奔着。街坊邻居尚未弄熟,人又处了新的邻里,久而久之,也就无所谓有想把谁弄熟的想法了。但心里还是惦念着一些什么的,只是压在心底,自己未曾觉察罢了。我家住楼顶,因为没有隔热层,炎夏实在难耐。我母亲打电话来说,人还是沾一点地气好啊!我们全家就跑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和野外的山上,用蛇皮袋和塑料桶,把泥土一点一点地弄回来。渐渐地,楼顶栽了葡萄、桃树、君子兰、月季,迎春,火鸡,包括一些无名花草。有些是在花木市场买的,有的是进山时挖的。反正,有了春天的一点绿,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整个夏天的碧波荡漾了。不知什么时候,野地里的蟋蟀叫声,从空旷的城市外围,移到了碧波荡漾的楼顶。我窃喜:一定是躲在泥土里的蟋蟀卵,从卵壳里跳出来,并开始试声了。后来,果然就有了这样一只,干脆跑到我窗前的墙根里,在所有的夏虫睡去时,发出悠扬激越之声!——我又有了一个新的邻居。
蟋蟀又名促织。古人叫它促织是否还有褒奖之意,不得而知。依我无知的想法,古时的织女,极有可能一边连夜纺织,一边听蟋蟀的“摇滚”作为劳作的节奏。蟋蟀的音乐原本就是叫人辛勤耕耘、催人奋进的。有点像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员,在红旗飘飘的队列前,一边手持快板,一边振振有词:“同志哥呀么嗨哟,往前走呀么嗨哟。打老蒋呀么嗨哟,上战场呀么嗨哟”这样一喊,不由你不孔武有力,身轻如燕。我墙根里的这只,虽则不喊号子,声音却异样的响亮。尤其有一点非同寻常之处,就是特爱半夜开叫。户外的蟋蟀们,在夜幕刚刚降临之际,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唱起来了,只有我墙根里的这只,似乎正在酣睡。等别的蟋蟀唱声稀稀落落的时候,它可能伸个懒腰,刚刚起床;等别的蟋蟀都唱得声音沙哑了,它正美滋滋地靠在沙发上,享受着一杯奶茶。后来别的蟋蟀们唱得累了,乏了,它便走进直播室,以压倒群芳之势,不管不顾地放声高歌。
现在,最有趣就是听墙根里蟋蟀的夜半歌声了,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走啊——别停下,走啊——别停下!听见蟋蟀的歌声,我习惯性抬头一看,墙上的挂钟渐渐指向零点。如果在时光流逝的节奏里再细细把玩,那歌唱家的声音里,竟有着西瓜瓤的沙甜和军号的嘹亮。我想光头李进的风范也不过如此吧,就爱屋及乌给它取名“零点”
咯里——咿咿咿,咯里——咿咿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