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走进无人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同事只看到我那露在仪器外面倒悬着的两条腿。我沉着应付,终于找到了故障,原来是一根细小的电线短路。仪器恢复功能后,分秒必争,我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终于保证了实验的圆满完成。当然,成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太空实验成功,得力于李杰信博士等人在地面上的密切配合,他们作出的贡献,绝不可低估。这样大的一项实验,靠单枪匹马不可能成功,是需要靠集体智慧的。
许多人对宇航员的生活既感到兴趣,也感到神秘。其实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按其职责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负责驾驶,包括指令长和驾驶员,他们负责操纵航天飞机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以及同地面的联系;一类负责操作,包括飞行工程师和任务工程师,前者负责航天飞机的技术设备和维护,后者负责飞行的具体任务,如开启货舱、操纵机械臂、施放和回收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另一类则搞科学实验,通常是从各科研机构或合作单位挑选来的科学家。宇航员都必须适应太空特殊环境下的失重、真空、低温、高速、过载、振动等考验,要具备适应这种环境的身体素质。对指令长和驾驶员身体素质要求最高,例如必须来自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并有1万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如按每天飞行两小时算,那就得该有10年以上的飞行经历才行。航天飞机驾驶员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他们具备丰富的飞行经验和在太空判断、处理各种复杂现象的能力。对宇航员来说,首先要求心脏功能好,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身体运动加速后,心脏工作负担加重,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在身体运动停止后,心脏工作的复原又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次是视力要好,因为在太空驾驶航天飞机,除依靠仪表外,仍然需要凭借自力观察环境、操纵器械仪表,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是不行的。宇航员允许戴眼镜,但是要求矫正视力达到标准。此外,脑、肝、肺也要健康良好。对身体高矮胖瘦并无特别要求,但被选上的身材往往都比较高大魁伟。我身高1。8米,体重87千克多,不嗜烟酒,也算是个魁梧的男子汉了。
太空生活是神秘的,但也不都是有趣的。上了太空,胃口一般都减了。太空食物都是脱水和浓缩食物,(过去是牙膏式,现在改进了)这是为了减重和便于保存。
有的做成药片式,有的跟地球上一样。肉类和蔬菜吃的时候都要加水,用电炉加温,但味道总比地面差。光有营养而少味道,食欲当然不好。因为失重,什么东西都固定不好,一不小心就飞跑了。因此吃的东西要固定起来,喝的东西要密封起来。同时要用嘴巴去叼食品,而不是将食品塞进嘴里,真别扭。后来我学着将食品悬在空中,用嘴巴去咬,效果很好,别人也跟着学,还抢我的东西吃呢!我们6个人的食欲都不好,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胃口特别好。我们吃不完的食物他都拿去吃,大家笑着称他为“清扫机”。我们飞回地面时,每人的体重减轻了约2千克,而“清扫机”却增加了2。25千克!
我们的食品菜谱是规定好了的,由自己挑选,营养也得到保证。但即使是中国名菜,吃到嘴里也没有平时那么津津有味。但大家对一些饮料或花生等果壳类食物还是有兴趣的。我因为有喝茶习惯,增加了中国香片茶,每餐必喝,别有风味。太空中不准饮酒,在起飞前几天就禁止了,因此,当任务完成即将飞回地面时,大家最想吃的就是啤酒和冰淇淋了。
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规定宇航员在太空每天都要锻炼身体。但太空中地方有限,主要是在跑步机上跑步。跑步前,先将自己的双肩用4根弹性绳绑在跑步机上,以免脚一用力就飞了。跑步机速度可以调节。对驾驶员的锻炼要求更高,每天要跑半小时,科学家每天10分钟就够了。有一次,当“挑战者”号从西南方向中国领空飞入时,我就开始跑步,从东北方向飞出中国领空时我停止了跑步,前后共用了7分钟!看来我是赛跑冠军了。我童年时看过武侠小说,那时候多么渴望像侠客剑仙那样,飞檐走壁,腾云驾雾,今天已经实现了。在航天飞机上,我们把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2小时增加到16小时,延长4小时工作时间,这吃得消吗?经过实践倒还可以。
因为人在太空中情况和地面不同。比如要到较高地方去工作,不必找梯子或凳子,只要脚尖用力一蹬人就飘上去了。搬一件笨重的东西只需用手指或脚尖轻轻一勾就行了。这样人的体力消耗大大减少,一天睡上4至5小时,也就足够恢复疲劳了。航天飞机并没规定具体的作息制度,干累了就休息或睡觉。因为生活不习惯,活动又少,能量消耗就不大。我上机时带上去10多盒中国乐曲的录音带,休息时听听中国音乐倒真是一种享受。睡觉并没有专门的床,随便靠在哪儿就能睡,由于没有重力,也就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别,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头着地倒着睡或斜挂着睡,但我却睡得挺满意。为了避免睡着后不小心身体飘走,一般我们都喜欢钻在一个敞开的框子里睡,这就保险了。有一次,一位宇航员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钻到一个漏斗里睡着呢!漏斗里怎么钻得进一个大活人?这在地面上是很难想像的。
在太空电有比地面方便的事。比如穿衣服,不必一个袖子一个袖子地穿,只要将衣服或裤子往空中一扔,它就能自动张开,人钻进去一下就穿上了。可是,这里大小便就麻烦了,马桶必须特制,不然屎尿会漫天飞扬。人坐在特制的便桶上,大小便立即被抽气机抽吸完,这才保持了机舱清洁。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拥有众多先进设备的航天飞机上,卫生设备还是很不相称的,它常常发生故障,使用又不方便,往往弄得人很尴尬。
一周的飞行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们7个宇航员一齐离开了航天飞机,感到发肿的头皮开始轻松了,两只脚又“长”了出来。下机后经过全面的体检,各种指标基本正常,我身长增加了3。8厘米,体重下降了3。6千克。但不几天,身高体重就复原了。
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炎黄子孙,我在太空返回之后,有机会回到中国,回到了老家,心情是异常激动的。这次在上海探亲访友,我还去了童年念过书的母校访问,与上海的科技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我还想去苏州看望我的舅舅,并去祭扫外婆的坟墓。我怎么也没想到我能用带有上海口音的国语同大家交谈。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乃粒先生,还代表上海科协所属125个学会和11万名科技工作者向我表示了诚挚的敬意,上海市航空宇航学会还聘任我和我的同事李杰信博士为名誉会员,这都是祖国给我的莫大荣誉。我想,我今后一定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巾华民族,我愿意为加强中美两国航天科学的合作与交流尽我一点绵薄之力。
我的同事只看到我那露在仪器外面倒悬着的两条腿。我沉着应付,终于找到了故障,原来是一根细小的电线短路。仪器恢复功能后,分秒必争,我加班加点,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终于保证了实验的圆满完成。当然,成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太空实验成功,得力于李杰信博士等人在地面上的密切配合,他们作出的贡献,绝不可低估。这样大的一项实验,靠单枪匹马不可能成功,是需要靠集体智慧的。
许多人对宇航员的生活既感到兴趣,也感到神秘。其实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按其职责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负责驾驶,包括指令长和驾驶员,他们负责操纵航天飞机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以及同地面的联系;一类负责操作,包括飞行工程师和任务工程师,前者负责航天飞机的技术设备和维护,后者负责飞行的具体任务,如开启货舱、操纵机械臂、施放和回收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另一类则搞科学实验,通常是从各科研机构或合作单位挑选来的科学家。宇航员都必须适应太空特殊环境下的失重、真空、低温、高速、过载、振动等考验,要具备适应这种环境的身体素质。对指令长和驾驶员身体素质要求最高,例如必须来自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并有1万小时以上的飞行经验。如按每天飞行两小时算,那就得该有10年以上的飞行经历才行。航天飞机驾驶员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他们具备丰富的飞行经验和在太空判断、处理各种复杂现象的能力。对宇航员来说,首先要求心脏功能好,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身体运动加速后,心脏工作负担加重,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在身体运动停止后,心脏工作的复原又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次是视力要好,因为在太空驾驶航天飞机,除依靠仪表外,仍然需要凭借自力观察环境、操纵器械仪表,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是不行的。宇航员允许戴眼镜,但是要求矫正视力达到标准。此外,脑、肝、肺也要健康良好。对身体高矮胖瘦并无特别要求,但被选上的身材往往都比较高大魁伟。我身高1。8米,体重87千克多,不嗜烟酒,也算是个魁梧的男子汉了。
太空生活是神秘的,但也不都是有趣的。上了太空,胃口一般都减了。太空食物都是脱水和浓缩食物,(过去是牙膏式,现在改进了)这是为了减重和便于保存。
有的做成药片式,有的跟地球上一样。肉类和蔬菜吃的时候都要加水,用电炉加温,但味道总比地面差。光有营养而少味道,食欲当然不好。因为失重,什么东西都固定不好,一不小心就飞跑了。因此吃的东西要固定起来,喝的东西要密封起来。同时要用嘴巴去叼食品,而不是将食品塞进嘴里,真别扭。后来我学着将食品悬在空中,用嘴巴去咬,效果很好,别人也跟着学,还抢我的东西吃呢!我们6个人的食欲都不好,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胃口特别好。我们吃不完的食物他都拿去吃,大家笑着称他为“清扫机”。我们飞回地面时,每人的体重减轻了约2千克,而“清扫机”却增加了2。25千克!
我们的食品菜谱是规定好了的,由自己挑选,营养也得到保证。但即使是中国名菜,吃到嘴里也没有平时那么津津有味。但大家对一些饮料或花生等果壳类食物还是有兴趣的。我因为有喝茶习惯,增加了中国香片茶,每餐必喝,别有风味。太空中不准饮酒,在起飞前几天就禁止了,因此,当任务完成即将飞回地面时,大家最想吃的就是啤酒和冰淇淋了。
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规定宇航员在太空每天都要锻炼身体。但太空中地方有限,主要是在跑步机上跑步。跑步前,先将自己的双肩用4根弹性绳绑在跑步机上,以免脚一用力就飞了。跑步机速度可以调节。对驾驶员的锻炼要求更高,每天要跑半小时,科学家每天10分钟就够了。有一次,当“挑战者”号从西南方向中国领空飞入时,我就开始跑步,从东北方向飞出中国领空时我停止了跑步,前后共用了7分钟!看来我是赛跑冠军了。我童年时看过武侠小说,那时候多么渴望像侠客剑仙那样,飞檐走壁,腾云驾雾,今天已经实现了。在航天飞机上,我们把每天的工作时间从12小时增加到16小时,延长4小时工作时间,这吃得消吗?经过实践倒还可以。
因为人在太空中情况和地面不同。比如要到较高地方去工作,不必找梯子或凳子,只要脚尖用力一蹬人就飘上去了。搬一件笨重的东西只需用手指或脚尖轻轻一勾就行了。这样人的体力消耗大大减少,一天睡上4至5小时,也就足够恢复疲劳了。航天飞机并没规定具体的作息制度,干累了就休息或睡觉。因为生活不习惯,活动又少,能量消耗就不大。我上机时带上去10多盒中国乐曲的录音带,休息时听听中国音乐倒真是一种享受。睡觉并没有专门的床,随便靠在哪儿就能睡,由于没有重力,也就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别,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头着地倒着睡或斜挂着睡,但我却睡得挺满意。为了避免睡着后不小心身体飘走,一般我们都喜欢钻在一个敞开的框子里睡,这就保险了。有一次,一位宇航员突然失踪了,原来他是钻到一个漏斗里睡着呢!漏斗里怎么钻得进一个大活人?这在地面上是很难想像的。
在太空电有比地面方便的事。比如穿衣服,不必一个袖子一个袖子地穿,只要将衣服或裤子往空中一扔,它就能自动张开,人钻进去一下就穿上了。可是,这里大小便就麻烦了,马桶必须特制,不然屎尿会漫天飞扬。人坐在特制的便桶上,大小便立即被抽气机抽吸完,这才保持了机舱清洁。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拥有众多先进设备的航天飞机上,卫生设备还是很不相称的,它常常发生故障,使用又不方便,往往弄得人很尴尬。
一周的飞行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我们7个宇航员一齐离开了航天飞机,感到发肿的头皮开始轻松了,两只脚又“长”了出来。下机后经过全面的体检,各种指标基本正常,我身长增加了3。8厘米,体重下降了3。6千克。但不几天,身高体重就复原了。
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炎黄子孙,我在太空返回之后,有机会回到中国,回到了老家,心情是异常激动的。这次在上海探亲访友,我还去了童年念过书的母校访问,与上海的科技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我还想去苏州看望我的舅舅,并去祭扫外婆的坟墓。我怎么也没想到我能用带有上海口音的国语同大家交谈。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乃粒先生,还代表上海科协所属125个学会和11万名科技工作者向我表示了诚挚的敬意,上海市航空宇航学会还聘任我和我的同事李杰信博士为名誉会员,这都是祖国给我的莫大荣誉。我想,我今后一定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巾华民族,我愿意为加强中美两国航天科学的合作与交流尽我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