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清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谢南宋剩男的打赏!!!!!!!!
刚刚平静的长沙再起波澜,不过这一次针对的却不是数十万嗷嗷待哺的饥民,而是占有了长沙绝大多数资源的士绅们。
“开门!”一队队的新军士兵声势浩大的拍击着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士绅的家门,在叫开门后便呼啦啦的全部闯了进去,新军士兵的身后则是跟着一群群看热闹的百姓。
“你们这些当兵的想要干什么?我家老爷可是庄抚台的好友,你们如此放肆小心赴台大人治你们的罪!”看门的人显然还不知道署理湖南巡抚的庄赓良已经被新军架空,看到这群肆无忌惮闯进来的新军,便开始用庄赓良来彰显自己府邸的高大上。
“让你家管事的出来,我们是奉命来借粮的,这是你家老爷的亲笔签名画押!”新军的军官从怀中掏出一份拮据,这是刚刚由徐麟起草强制会议室的那帮士绅签订的借粮协议。
“我家老爷不在,你们要等我家老爷来了才能借走粮食!”看门的人只是府中的一个长工,哪里认识汉字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不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职责,妄图用自己单薄的身∨,子阻挡闯进来的新军士兵。
“我给你这份借粮的拮据不是来征求你的意见的,只是来通知你们的。”新军军官非常的霸气的一把推开接过拮据的门子,然后对身后的士兵说道:“兄弟们,跟我去搬粮食!”
新军士兵就是用这种非常强制的手段从那些囤积大量粮食的士绅家中借走了数以万计的粮食,而那些被借粮士绅的家人则因为缺少家主的主持而懵然不知所措。
被新军士兵借走的粮食并没有搬进徐家的任何仓库。而是直接搬到前段时间徐家在长沙城内各个路口租借来的店铺,这些店铺此时已经有无数的伙计走马上任。等待粮食一到,马上挂出平价售粮的告示。
此时长沙黑市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上百文钱一升。徐家的平价售粮则是铜钱三十文一升,或者徐家发行的中元两分钱一升,这个价格其实已经算不得平价,它比从城外农民那里收来的价格还要便宜。
徐家平价售粮的消息像风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长沙城,长沙城内的市民大为兴奋,纷纷从家中扛着粮袋飞奔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徐家粮铺,唯恐粮食被别人全部买走。
徐家之前在城内租借的铺子已经算得上非常密集了,但是依然无法满足蜂拥而至的购粮百信,街口的每一家铺子都被购粮的百信围得水泄不通。而包围圈之外依然还有无数的百信在不断赶来。
平粜二字出于范蠡,他主张在谷价过高时出售粮食,谷价过低时收贮粮食,这样市场物价就会稳定,货物就不会缺乏。
其后战国魏相李悝也提出平粜的主张,讲究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
平粜的本意是政府在熟年收购粮食,在荒年抛售粮食。收购或抛售粮食的数量,视熟、荒程度而有等差。以稳定粮食价格,但这种方法从宋代开始就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些掌握仓库的官家在荒年的时候常将常平仓储存的谷物贷给民户,博取利息,其实这已经失去了李悝平籴说的原意。
像这种在灾荒年平价售粮的行为最怕的就是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了囤积粮食大肆进购,依照惯例官家在开仓平粜的时候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出现,通常都是按照百姓的户籍来出售粮食的,一家一户所购买的粮食有一个最大数量,不过就算这样依然无法阻止有钱大户人家的囤积,毕竟常平仓内的粮食是有限度的。
人类的智慧其实是无穷尽的,官府的这种以建立常平仓的方式抑制粮食价格的方法很快就被那些打算囤积粮食或者已经囤积粮食的大户人家所破解,这些人在官府低价出售粮食给百姓后便用一个比这个要高的价格将粮食从那些购粮的百姓手中再收购上来,然后再在官府的常平仓内的存粮告罄后用更高的价格再卖给那些贪图小利的百姓,以牟取更大的利益。
估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官府的人不愿意再以低价出售粮食给百姓,在他们想来这种利益与其让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赚取,还不如让自己赚取,所以他们便跳过开仓平粜这个环节直接将粮食以极高的利息借贷给百姓,以至于让常平仓这个旨在利民的政策变成了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恶政。
相对于以前开平粜的官府,徐家一点也不担心有大户人家借着这次平粜的机会大肆囤积居奇,反正这些粮食都是从长沙士绅那里没花一分钱借贷而来的,等到最后顶多再将那些趁机囤积士绅家中的粮食再借来罢了,耗费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息。
在长沙城内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徐家已经将价格降的非常低的粮食,那些逃荒而至长沙的灾民不要说购买粮食的资金,就连他们睡觉时的被子和身上穿的冬衣大多都是徐家工厂内那些工人捐献的旧被服,就算如此也不能保证每一个都能领到,阖家上下只有一套冬衣的情况其实是略见不鲜的。
为了保障这些人的安定,徐家在开始平价出售粮食的时候也开始在城门口设立粥棚,当然施粥的浓度自然达不到田文镜所说的插筷子不倒,拧毛巾不漏的程度,这种规定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扯淡,就算丰年的时候平常之家的生活水平也达不到这个要求。城门口的施粥顶多能够维持饥民不至于被饿死。
其实,赈灾最好的方法是以工代赈。如此不仅能够让灾民吃饱肚子,还能够充分利用灾民这些劳动力。
以工代赈的前提是生产总体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说出现饥荒的原因并不是... -->>
感谢南宋剩男的打赏!!!!!!!!
刚刚平静的长沙再起波澜,不过这一次针对的却不是数十万嗷嗷待哺的饥民,而是占有了长沙绝大多数资源的士绅们。
“开门!”一队队的新军士兵声势浩大的拍击着那些囤积了大量粮食士绅的家门,在叫开门后便呼啦啦的全部闯了进去,新军士兵的身后则是跟着一群群看热闹的百姓。
“你们这些当兵的想要干什么?我家老爷可是庄抚台的好友,你们如此放肆小心赴台大人治你们的罪!”看门的人显然还不知道署理湖南巡抚的庄赓良已经被新军架空,看到这群肆无忌惮闯进来的新军,便开始用庄赓良来彰显自己府邸的高大上。
“让你家管事的出来,我们是奉命来借粮的,这是你家老爷的亲笔签名画押!”新军的军官从怀中掏出一份拮据,这是刚刚由徐麟起草强制会议室的那帮士绅签订的借粮协议。
“我家老爷不在,你们要等我家老爷来了才能借走粮食!”看门的人只是府中的一个长工,哪里认识汉字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不过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职责,妄图用自己单薄的身∨,子阻挡闯进来的新军士兵。
“我给你这份借粮的拮据不是来征求你的意见的,只是来通知你们的。”新军军官非常的霸气的一把推开接过拮据的门子,然后对身后的士兵说道:“兄弟们,跟我去搬粮食!”
新军士兵就是用这种非常强制的手段从那些囤积大量粮食的士绅家中借走了数以万计的粮食,而那些被借粮士绅的家人则因为缺少家主的主持而懵然不知所措。
被新军士兵借走的粮食并没有搬进徐家的任何仓库。而是直接搬到前段时间徐家在长沙城内各个路口租借来的店铺,这些店铺此时已经有无数的伙计走马上任。等待粮食一到,马上挂出平价售粮的告示。
此时长沙黑市的粮食已经达到了上百文钱一升。徐家的平价售粮则是铜钱三十文一升,或者徐家发行的中元两分钱一升,这个价格其实已经算不得平价,它比从城外农民那里收来的价格还要便宜。
徐家平价售粮的消息像风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长沙城,长沙城内的市民大为兴奋,纷纷从家中扛着粮袋飞奔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徐家粮铺,唯恐粮食被别人全部买走。
徐家之前在城内租借的铺子已经算得上非常密集了,但是依然无法满足蜂拥而至的购粮百信,街口的每一家铺子都被购粮的百信围得水泄不通。而包围圈之外依然还有无数的百信在不断赶来。
平粜二字出于范蠡,他主张在谷价过高时出售粮食,谷价过低时收贮粮食,这样市场物价就会稳定,货物就不会缺乏。
其后战国魏相李悝也提出平粜的主张,讲究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
平粜的本意是政府在熟年收购粮食,在荒年抛售粮食。收购或抛售粮食的数量,视熟、荒程度而有等差。以稳定粮食价格,但这种方法从宋代开始就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些掌握仓库的官家在荒年的时候常将常平仓储存的谷物贷给民户,博取利息,其实这已经失去了李悝平籴说的原意。
像这种在灾荒年平价售粮的行为最怕的就是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为了囤积粮食大肆进购,依照惯例官家在开仓平粜的时候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出现,通常都是按照百姓的户籍来出售粮食的,一家一户所购买的粮食有一个最大数量,不过就算这样依然无法阻止有钱大户人家的囤积,毕竟常平仓内的粮食是有限度的。
人类的智慧其实是无穷尽的,官府的这种以建立常平仓的方式抑制粮食价格的方法很快就被那些打算囤积粮食或者已经囤积粮食的大户人家所破解,这些人在官府低价出售粮食给百姓后便用一个比这个要高的价格将粮食从那些购粮的百姓手中再收购上来,然后再在官府的常平仓内的存粮告罄后用更高的价格再卖给那些贪图小利的百姓,以牟取更大的利益。
估计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使得官府的人不愿意再以低价出售粮食给百姓,在他们想来这种利益与其让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赚取,还不如让自己赚取,所以他们便跳过开仓平粜这个环节直接将粮食以极高的利息借贷给百姓,以至于让常平仓这个旨在利民的政策变成了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恶政。
相对于以前开平粜的官府,徐家一点也不担心有大户人家借着这次平粜的机会大肆囤积居奇,反正这些粮食都是从长沙士绅那里没花一分钱借贷而来的,等到最后顶多再将那些趁机囤积士绅家中的粮食再借来罢了,耗费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息。
在长沙城内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徐家已经将价格降的非常低的粮食,那些逃荒而至长沙的灾民不要说购买粮食的资金,就连他们睡觉时的被子和身上穿的冬衣大多都是徐家工厂内那些工人捐献的旧被服,就算如此也不能保证每一个都能领到,阖家上下只有一套冬衣的情况其实是略见不鲜的。
为了保障这些人的安定,徐家在开始平价出售粮食的时候也开始在城门口设立粥棚,当然施粥的浓度自然达不到田文镜所说的插筷子不倒,拧毛巾不漏的程度,这种规定在这个时候确实有点扯淡,就算丰年的时候平常之家的生活水平也达不到这个要求。城门口的施粥顶多能够维持饥民不至于被饿死。
其实,赈灾最好的方法是以工代赈。如此不仅能够让灾民吃饱肚子,还能够充分利用灾民这些劳动力。
以工代赈的前提是生产总体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说出现饥荒的原因并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