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初唐奋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即可。
一旦查到了人,报复起来就简单粗暴许多。把这人差个底朝天,收集对方的罪证,若是实在找不到,这人确实是出于一片公心,那就装神弄鬼戏弄对方一番,已报这一箭之仇。
就在许泽轩低头沉思,应该怎么对付弹劾自己的言官之时,李二就为这次弹劾事件,做了总结。
许家庄庄户吃了蝗虫并没有得病,而那些用黄面馍馍的灾民,也并没有吃出问题,这足以证明,吃蝗虫并不会让人害病。
事情调查清楚了,许泽轩的罪名也洗脱了,皇帝也成功的在文武百官面前,证实了蝗虫可食,灭蝗计划的第一步,进展的很顺利。
按理来说,事情办好了,皇帝就该回宫了,可他却并没有离去,而是带着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进了许泽轩家。
“许卿,前次朔方之战,你立下了大功,回京之后,又给朕献上了新式制盐之法,安抚了灾民,你说朕应该怎么赏你才好!”许家大厅内,李二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似乎是想要询问一下许泽轩的意见。
“陛下若是真心要赏我,就赐我一块地吧,小子正想着在那里开一间书院,把师父传给我的学问,继续传承下去!”许泽轩想了想道。
“许卿莫非不想当官了?”李二微微一惊,他可是很欣赏许泽轩这个年轻人的,这年轻人不但才学出众,而且办事能力极为突出,每每都有奇思妙想,他不当官绝对是大唐的损失。
“名利,财富,世间很少有人能看穿这些,小子一介俗人,自然不能例外。
官,小子自然是相当的,不过比起这些,小子认为把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对大唐更加有利。”许泽轩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继续道,“比如说蝗虫,大家一直都很敬畏它,却从来没有人想过,怎么除掉它。
蝗生之地,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太湖)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
这是家师和其友人,整理了历史上多次蝗灾,并亲自观察后,得到的结果。
为什么类似的地方,容易滋生蝗虫,是不是和虫类一样,在合适的环境中,能够让他们生长的更快?
离开了这种环境,它们是不是就不容易出现了,生长繁殖的速度,是否就能降下来了?
臣年幼,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对此也无法下定论,但臣可以培养出,相关方面的人才,让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臣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大唐定能找到灭蝗的良方,不再畏惧蝗虫!”
“如果真的能有这么一天,朕怕是做梦都会笑醒!”李二的思绪,随着许泽轩的话语不断转变,当他想到这天下再也没有蝗灾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陛下也太容易满足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没了蝗虫,百姓能够得到的粮食固然会更多,却也多的有限。
想要让每个百姓都吃饱,穿得暖,还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比如家师就曾经说过,想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要知天时,修水利,勤育种,再配以适合的肥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灾害,并提高产量。”许泽轩继续给李世民规划蓝图。
“天时、水利、肥料这朕都懂,只是这育种和药物,又是何物?”去年的大雨和霜灾,今年的旱灾,这都属于天时,如果能够提前得知,绝对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至于水利也不难理解,农作物生长需要水灌溉,古往今来,朝廷也没少新建水利工程。
肥料更是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
到了汉朝后期,许多百姓家已经开始建造连厕圈,这种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连厕圈,反映了当时对养猪积肥的重视和普遍。同时,这也是养猪积肥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
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育种和药物,却在李二的知识范围之外了。
“陛下且随我来……”拥有实物,无疑比起空口白话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在许家小院附近,刚好有许泽轩建的温室大棚,里面很多蔬菜都是经过育种之后才种植的,“陛下且看,这半边种植的绿菜,是经过育种的,而另外半边则没有。
经过育种的绿菜,长势明显要比没进过育种的好。”
“嗯,确实要好一些!”李二对比了一下,两者的差距虽然不太明显,但若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只是因为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他有些不以为然。
许泽轩明显看出了李二的心思,当下告诫道:“陛下切莫小看育种,第一次育种,或许只是让绿菜的长势好了一些,但经过两次、三次甚至是数十次,上百次育种后,可就不单单是长势好一些那么简单了,极有可能大大的提高产量。”
“嗯,此言有理!”经过许泽轩的提醒,李二对于育种的态度,终于有了些许改善。
“小子的学问,还远不止于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一方面,改善工具又是另一方面,之前臣改造的曲辕犁,由此而来,而这砻磨,又同样是出于此。”
古时候白米精贵,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米,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在脱壳上。
最早的脱壳工具,名为踏碓。
踏碓是木质的,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放入待加工的谷物,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人踩踏另一端,使击锤冲捣谷物,脱去皮壳。
谷砻或称砻磨,是古代的碾米机,它使用大量密布的木齿来给稻谷剥壳,比起踏碓来,效率就更高,一直使用到被现代机器所取代。
即可。
一旦查到了人,报复起来就简单粗暴许多。把这人差个底朝天,收集对方的罪证,若是实在找不到,这人确实是出于一片公心,那就装神弄鬼戏弄对方一番,已报这一箭之仇。
就在许泽轩低头沉思,应该怎么对付弹劾自己的言官之时,李二就为这次弹劾事件,做了总结。
许家庄庄户吃了蝗虫并没有得病,而那些用黄面馍馍的灾民,也并没有吃出问题,这足以证明,吃蝗虫并不会让人害病。
事情调查清楚了,许泽轩的罪名也洗脱了,皇帝也成功的在文武百官面前,证实了蝗虫可食,灭蝗计划的第一步,进展的很顺利。
按理来说,事情办好了,皇帝就该回宫了,可他却并没有离去,而是带着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进了许泽轩家。
“许卿,前次朔方之战,你立下了大功,回京之后,又给朕献上了新式制盐之法,安抚了灾民,你说朕应该怎么赏你才好!”许家大厅内,李二大马金刀的坐在主位上,似乎是想要询问一下许泽轩的意见。
“陛下若是真心要赏我,就赐我一块地吧,小子正想着在那里开一间书院,把师父传给我的学问,继续传承下去!”许泽轩想了想道。
“许卿莫非不想当官了?”李二微微一惊,他可是很欣赏许泽轩这个年轻人的,这年轻人不但才学出众,而且办事能力极为突出,每每都有奇思妙想,他不当官绝对是大唐的损失。
“名利,财富,世间很少有人能看穿这些,小子一介俗人,自然不能例外。
官,小子自然是相当的,不过比起这些,小子认为把自己的学问传承下去,对大唐更加有利。”许泽轩微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又继续道,“比如说蝗虫,大家一直都很敬畏它,却从来没有人想过,怎么除掉它。
蝗生之地,谨按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太湖)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
这是家师和其友人,整理了历史上多次蝗灾,并亲自观察后,得到的结果。
为什么类似的地方,容易滋生蝗虫,是不是和虫类一样,在合适的环境中,能够让他们生长的更快?
离开了这种环境,它们是不是就不容易出现了,生长繁殖的速度,是否就能降下来了?
臣年幼,很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对此也无法下定论,但臣可以培养出,相关方面的人才,让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
臣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大唐定能找到灭蝗的良方,不再畏惧蝗虫!”
“如果真的能有这么一天,朕怕是做梦都会笑醒!”李二的思绪,随着许泽轩的话语不断转变,当他想到这天下再也没有蝗灾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陛下也太容易满足了。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没了蝗虫,百姓能够得到的粮食固然会更多,却也多的有限。
想要让每个百姓都吃饱,穿得暖,还必须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比如家师就曾经说过,想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要知天时,修水利,勤育种,再配以适合的肥料,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灾害,并提高产量。”许泽轩继续给李世民规划蓝图。
“天时、水利、肥料这朕都懂,只是这育种和药物,又是何物?”去年的大雨和霜灾,今年的旱灾,这都属于天时,如果能够提前得知,绝对能有效的减少损失,至于水利也不难理解,农作物生长需要水灌溉,古往今来,朝廷也没少新建水利工程。
肥料更是年代久远,早在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
到了汉朝后期,许多百姓家已经开始建造连厕圈,这种将猪圈和厕所连在一起的连厕圈,反映了当时对养猪积肥的重视和普遍。同时,这也是养猪积肥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反映。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
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育种和药物,却在李二的知识范围之外了。
“陛下且随我来……”拥有实物,无疑比起空口白话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在许家小院附近,刚好有许泽轩建的温室大棚,里面很多蔬菜都是经过育种之后才种植的,“陛下且看,这半边种植的绿菜,是经过育种的,而另外半边则没有。
经过育种的绿菜,长势明显要比没进过育种的好。”
“嗯,确实要好一些!”李二对比了一下,两者的差距虽然不太明显,但若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只是因为区别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他有些不以为然。
许泽轩明显看出了李二的心思,当下告诫道:“陛下切莫小看育种,第一次育种,或许只是让绿菜的长势好了一些,但经过两次、三次甚至是数十次,上百次育种后,可就不单单是长势好一些那么简单了,极有可能大大的提高产量。”
“嗯,此言有理!”经过许泽轩的提醒,李二对于育种的态度,终于有了些许改善。
“小子的学问,还远不止于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是一方面,改善工具又是另一方面,之前臣改造的曲辕犁,由此而来,而这砻磨,又同样是出于此。”
古时候白米精贵,很多人家都吃不起米,究其原因,大抵还是在脱壳上。
最早的脱壳工具,名为踏碓。
踏碓是木质的,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放入待加工的谷物,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人踩踏另一端,使击锤冲捣谷物,脱去皮壳。
谷砻或称砻磨,是古代的碾米机,它使用大量密布的木齿来给稻谷剥壳,比起踏碓来,效率就更高,一直使用到被现代机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