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丁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
牛儿正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青草,不远处的一间教室外,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双手吃力地扒着窗台,使劲地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朝里面探头探脑地窥视着。
教室里,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讲课,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没有人注意到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外的小男孩。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小男孩的胳膊麻了,腿脚酸了,但他却浑然不觉,仍是纹丝不动地站着,专心致志地听着、记着、想着。
太阳悄无声息地转到了西边,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照在小男孩瘦小的面庞。
小男孩突然一惊,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回过头来。
身后,一片空旷,一团静寂。
“牛呢?我的牛怎么不见了呢?”
顿时,小男孩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继而,又像是有成千上万的轰炸机在作战,他被震耳欲聋的轰响声吓得六神无主。
“牛不见了,我闯了大祸”
小男孩的腿一软,身子就像是一片干枯的树叶一般无力地瘫软在地。突然,他又像是被雷击中了似的一跃而起,顺着山坡发了疯一般地狂奔起来。
山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小男孩被脚下横七竖八的怪石荆棘绊倒了,磕破了膝盖,但他却毫不在意,爬起来,继续往前冲。他一边连滚带爬地朝前跑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喊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小,渐渐地变成了声泪俱下的哭泣
太阳悄悄地躲到了云层的背后,似乎是不忍心再去看这个惊恐万状又手足无措的孩子。
天色由浅灰色转成了深灰色,又揉和成了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色。
小男孩又重新回到了那间教室外。教室里已是人去屋空,四周围静悄悄的。小男孩倚墙而坐,他又累又饿又渴。
“丢了牛,我回家可怎么交代呀?爸爸非得揍死我不可的!”
想起对自己非打即骂、性格粗暴的爸爸,想起他脸上笼罩的怒气和眼里喷射的寒意,小男孩的心里真是怕极了,他吓得不敢回家。然而,不回家他又能到哪儿去呢?
桌上,煤油灯昏暗的火苗哆哆嗦嗦的颤抖着。爸爸背对着光线,使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他见小男孩不声不响地进了屋,怒气冲冲地大吼:“小兔崽子,这么晚了才回来,跑到哪儿撒野去了?说!”
小男孩只觉得自己的头皮发麻,心里就像是有一只健壮的青蛙在上窜下跳,几乎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见儿子低头不语,爸爸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揪起儿子的耳朵,大喝道:“去哪儿了?说!”
“哎哟”小男孩只觉得耳朵上如同被一只大铁钳子牢牢的夹住了。他咧咧嘴,想哭却又不敢哭出声来,结结巴巴地说:“我牛”
爸爸不由得一愣。“牛?牛怎么了?”他松开手,疾步走到屋外。
急促的脚步声把躲在草丛中轻声说笑的小昆虫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天与地、远处与近处,都在静寂的夜色中连为严丝合缝的整体。
“你小子,反了,瞧我今天怎么收拾你!”一连串如冰雹一般又急又快的拳脚落在小男孩的头上、脸上、身上。“你这个吃闲饭的,把牛丢了居然还有脸回家?你说,是不是亚根儿就没看着牛,又跑到小学校听书去了?说!”
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被爸爸怒不可遏的叫骂声湮没了,他就像是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动物蜷在地上连滚带爬,爸爸的拳脚在他的身前身后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任他苦苦挣扎,却无论如何也挣不脱、逃不开
那一年,他只有七岁。
后来,小男孩长成了大男孩,从贫瘠的山村走到了绿色的军营。部队里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每天白天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到了晚上,则组织大家学习文化课。
或许是对学习的机会渴望已久,不但未能如愿反而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的缘故吧,当这姗姗来迟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男孩却犹豫了。最宝贵的时光已经错过去了,自己还能行吗?但是很快,心中的困惑和疑虑便转化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男孩整个人如沐春风,就如同一个饥渴难耐的人看到了充饥解渴的食物一般。是的,这机会整整迟来了十年,但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来了呀,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呢?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由于男孩在部队里表现出色,复员时,他被分到了一座人人向往的大都市,有了工作并组建了温馨的家庭。
这个从穷苦的放牛娃走到绿色的军营,又从军营走向繁华的大都市来的男孩,就是我的父亲。
2
自己小的时候一直梦想着上学却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又尝尽了缺少文化的苦头,因此,父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
在我们三姐妹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严格得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父亲的工作很忙,就连节假日也经常加班,留在家里的时间很少。但只要父亲在家,我和两个姐姐的心里就如同水龙头口的一滴水珠一般颤巍巍地悬着,小孩子特有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被父亲的威严压了下去,不敢看电视,不敢出去玩儿,就连互相说句话都不敢抬高嗓门儿,三个人规规矩矩地埋头在书桌上,写完了一项作业再接着写下一项作业,看完了一本书又拿起另一本书来看,即便是如此的小心翼翼,可也还是难博父亲一笑。在他的眼里,我们就是做得再好、学得再棒,父亲也还是不满意,总能够挑出点儿毛病来。他板着脸一会儿说大姐的字写得太潦草,一会儿问二姐小测验为什么灭蝇拿到满分,一会儿又嫌我写作业的速度太慢,把我们三个人挨个儿的数落完以后,父亲又以“努力学习才会有出路,否则的话就会如何如何”为中心论点来向我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
每当父亲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的时候,我的嘴上虽然不敢顶撞什么,但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耐烦。逆反心理就如同春日泥土里的小草悄悄的蔓延开来。我开始在暗中和父亲对着干。他不是嫌我写作业的速度太慢吗?我就偏要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他不是总说我的字写得太潦草吗?我就故意把字写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他不是要求我的作业本上要保持干净整洁吗?我就成心让本子上布满了难看的斑斑点点。
现在回想起来,幸亏当时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否则的话,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威严让我们望而生惧,他自始至终的高标准严要求如沉重的铅块压在我们的头顶,他永远都不蛮族的指责像冰水包围着我们,如果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的话,会不会把我们稚嫩的自尊心挫商、自信心扼杀呢?
当时家里有一张四四方方的木头桌子,每天晚上吃过饭以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刚巧结束“叭”地一声关掉电视,我们姐妹一人坐在桌子的一边,翻开书打开本拿起笔开始做攻克。父亲也和我们一起在桌前坐下,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翻看。因为父亲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看报时常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阅读的速度也很慢,但他用手指尖指点着报上的文字,逐字逐句地读得很是认真,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便拿过一支笔,工工整整地把它抄写下来。
二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用字典查生字。父亲看我拿着字典三下两下便查到了生字的读音,觉得很神奇。我看到父亲饶有兴味的样子,便自告奋勇地要教父亲查字典。无奈,父亲的基础太差了,一个字,他既不会数笔划也分不清偏旁部首,尽管父亲学得很卖力,但我却失去了耐心。
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老师介绍说:“这篇课文是选自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小故事。”
放学回到家以后,我问姐姐:“你能不能借一套三国演义来给我看看?”
这话被父亲听到了。
第二天父亲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纸口袋,他把纸口袋递给我,说:“看看,你要的是不是这个呀?”
我连忙打开纸袋一看,里面装着崭新的书,正是三国演义。
我不禁有些疑惑,自己昨天才说想看这本书的,今天父亲就把它给借来了,父亲的工作和书本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他是从哪儿借来的呢?
父亲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了句:“这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的。”
我一看书的标价,不由得大吃一惊。当时,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尚不族百元,这些前不仅要供三个年幼的孩子上学读书,还要赡养双方的父母,日子过得本就紧巴巴的,可为了给我买书,父亲竟花去了他半个月的工资啊!
其实,并不是非得花钱买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在重视他的所作所为。
每个学期结束以后,父亲都要把我们作业本后面还没有用完的纸裁下来,然后把这些纸按照大小装订成几个本子,让我们用来练字或是演算习题。父亲粗糙的大手做起这种细活儿来显得很笨拙、很不灵便,但他却做得一丝不苟,把每个本子订得平平整整。
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我长大了,而父亲呢,却已经不再年轻。或许是童年的失落在岁月的风尘中已被打光磨平了,而且孩子们的聪慧努力也多少让他感到了一丝丝安慰的缘故吧,我们与父亲之间无拘无束的言谈多了起来,我心目中那个如坚冰一般的父亲的形象一点一滴的熔化了,我惊奇地发现在父亲顽固倔强的外表下竟隐藏着柔软细腻诙谐幽默的一面。他会因为全家人爱吃自己做的饭菜而心满意足的就如同是小孩子听到了表扬;他会因为自己把坏损的电灯修理好了而沾沾自喜地对别人炫耀说:“怎么样?不是吹牛吧?”他会在欣赏新年音乐会的时候无限陶醉地摇头晃脑;他还会
哦,父亲在我们身上所寄予的申情厚望,或许正像他天性中的纯朴善良一样,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与诠释吧。
3
不知道我的降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父母的心头掀起的是怎样的狂波巨澜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小宝贝健康可爱呢?然而,无法选择的,他们却成了我——一个残疾孩子的父母。
抚育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而且还是一个重度残疾的孩子,所需承受的艰难困苦是不难想见的,不仅要在金钱和体力上加倍的投入,精神上的苦痛也是可想而知的。付出的多,而希望与憧憬却是那么的渺茫迷离。
父母对于自己的残疾孩子的态度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溺爱,一种是歧视。我则是属于前者。
年幼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的,不识愁滋味的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只是觉... -->>
1
牛儿正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青草,不远处的一间教室外,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双手吃力地扒着窗台,使劲地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朝里面探头探脑地窥视着。
教室里,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讲课,同学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没有人注意到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外的小男孩。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小男孩的胳膊麻了,腿脚酸了,但他却浑然不觉,仍是纹丝不动地站着,专心致志地听着、记着、想着。
太阳悄无声息地转到了西边,透过斑斑驳驳的树影照在小男孩瘦小的面庞。
小男孩突然一惊,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回过头来。
身后,一片空旷,一团静寂。
“牛呢?我的牛怎么不见了呢?”
顿时,小男孩只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继而,又像是有成千上万的轰炸机在作战,他被震耳欲聋的轰响声吓得六神无主。
“牛不见了,我闯了大祸”
小男孩的腿一软,身子就像是一片干枯的树叶一般无力地瘫软在地。突然,他又像是被雷击中了似的一跃而起,顺着山坡发了疯一般地狂奔起来。
山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小男孩被脚下横七竖八的怪石荆棘绊倒了,磕破了膝盖,但他却毫不在意,爬起来,继续往前冲。他一边连滚带爬地朝前跑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喊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小,渐渐地变成了声泪俱下的哭泣
太阳悄悄地躲到了云层的背后,似乎是不忍心再去看这个惊恐万状又手足无措的孩子。
天色由浅灰色转成了深灰色,又揉和成了一团浓得化不开的黑色。
小男孩又重新回到了那间教室外。教室里已是人去屋空,四周围静悄悄的。小男孩倚墙而坐,他又累又饿又渴。
“丢了牛,我回家可怎么交代呀?爸爸非得揍死我不可的!”
想起对自己非打即骂、性格粗暴的爸爸,想起他脸上笼罩的怒气和眼里喷射的寒意,小男孩的心里真是怕极了,他吓得不敢回家。然而,不回家他又能到哪儿去呢?
桌上,煤油灯昏暗的火苗哆哆嗦嗦的颤抖着。爸爸背对着光线,使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他见小男孩不声不响地进了屋,怒气冲冲地大吼:“小兔崽子,这么晚了才回来,跑到哪儿撒野去了?说!”
小男孩只觉得自己的头皮发麻,心里就像是有一只健壮的青蛙在上窜下跳,几乎快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见儿子低头不语,爸爸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揪起儿子的耳朵,大喝道:“去哪儿了?说!”
“哎哟”小男孩只觉得耳朵上如同被一只大铁钳子牢牢的夹住了。他咧咧嘴,想哭却又不敢哭出声来,结结巴巴地说:“我牛”
爸爸不由得一愣。“牛?牛怎么了?”他松开手,疾步走到屋外。
急促的脚步声把躲在草丛中轻声说笑的小昆虫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天与地、远处与近处,都在静寂的夜色中连为严丝合缝的整体。
“你小子,反了,瞧我今天怎么收拾你!”一连串如冰雹一般又急又快的拳脚落在小男孩的头上、脸上、身上。“你这个吃闲饭的,把牛丢了居然还有脸回家?你说,是不是亚根儿就没看着牛,又跑到小学校听书去了?说!”
小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被爸爸怒不可遏的叫骂声湮没了,他就像是一只受了惊吓的小动物蜷在地上连滚带爬,爸爸的拳脚在他的身前身后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任他苦苦挣扎,却无论如何也挣不脱、逃不开
那一年,他只有七岁。
后来,小男孩长成了大男孩,从贫瘠的山村走到了绿色的军营。部队里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每天白天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到了晚上,则组织大家学习文化课。
或许是对学习的机会渴望已久,不但未能如愿反而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的缘故吧,当这姗姗来迟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男孩却犹豫了。最宝贵的时光已经错过去了,自己还能行吗?但是很快,心中的困惑和疑虑便转化成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男孩整个人如沐春风,就如同一个饥渴难耐的人看到了充饥解渴的食物一般。是的,这机会整整迟来了十年,但不管怎么说,它毕竟是来了呀,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呢?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由于男孩在部队里表现出色,复员时,他被分到了一座人人向往的大都市,有了工作并组建了温馨的家庭。
这个从穷苦的放牛娃走到绿色的军营,又从军营走向繁华的大都市来的男孩,就是我的父亲。
2
自己小的时候一直梦想着上学却连一天学也没有上过,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又尝尽了缺少文化的苦头,因此,父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
在我们三姐妹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严格得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父亲的工作很忙,就连节假日也经常加班,留在家里的时间很少。但只要父亲在家,我和两个姐姐的心里就如同水龙头口的一滴水珠一般颤巍巍地悬着,小孩子特有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被父亲的威严压了下去,不敢看电视,不敢出去玩儿,就连互相说句话都不敢抬高嗓门儿,三个人规规矩矩地埋头在书桌上,写完了一项作业再接着写下一项作业,看完了一本书又拿起另一本书来看,即便是如此的小心翼翼,可也还是难博父亲一笑。在他的眼里,我们就是做得再好、学得再棒,父亲也还是不满意,总能够挑出点儿毛病来。他板着脸一会儿说大姐的字写得太潦草,一会儿问二姐小测验为什么灭蝇拿到满分,一会儿又嫌我写作业的速度太慢,把我们三个人挨个儿的数落完以后,父亲又以“努力学习才会有出路,否则的话就会如何如何”为中心论点来向我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
每当父亲絮絮叨叨的没完没了的时候,我的嘴上虽然不敢顶撞什么,但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服气,一千个不耐烦。逆反心理就如同春日泥土里的小草悄悄的蔓延开来。我开始在暗中和父亲对着干。他不是嫌我写作业的速度太慢吗?我就偏要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他不是总说我的字写得太潦草吗?我就故意把字写得前仰后合、东倒西歪;他不是要求我的作业本上要保持干净整洁吗?我就成心让本子上布满了难看的斑斑点点。
现在回想起来,幸亏当时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否则的话,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威严让我们望而生惧,他自始至终的高标准严要求如沉重的铅块压在我们的头顶,他永远都不蛮族的指责像冰水包围着我们,如果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的话,会不会把我们稚嫩的自尊心挫商、自信心扼杀呢?
当时家里有一张四四方方的木头桌子,每天晚上吃过饭以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刚巧结束“叭”地一声关掉电视,我们姐妹一人坐在桌子的一边,翻开书打开本拿起笔开始做攻克。父亲也和我们一起在桌前坐下,手里拿着当天的报纸翻看。因为父亲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看报时常会遇到不认识的生字,阅读的速度也很慢,但他用手指尖指点着报上的文字,逐字逐句地读得很是认真,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便拿过一支笔,工工整整地把它抄写下来。
二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用字典查生字。父亲看我拿着字典三下两下便查到了生字的读音,觉得很神奇。我看到父亲饶有兴味的样子,便自告奋勇地要教父亲查字典。无奈,父亲的基础太差了,一个字,他既不会数笔划也分不清偏旁部首,尽管父亲学得很卖力,但我却失去了耐心。
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老师介绍说:“这篇课文是选自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小故事。”
放学回到家以后,我问姐姐:“你能不能借一套三国演义来给我看看?”
这话被父亲听到了。
第二天父亲下班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纸口袋,他把纸口袋递给我,说:“看看,你要的是不是这个呀?”
我连忙打开纸袋一看,里面装着崭新的书,正是三国演义。
我不禁有些疑惑,自己昨天才说想看这本书的,今天父亲就把它给借来了,父亲的工作和书本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他是从哪儿借来的呢?
父亲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了句:“这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的。”
我一看书的标价,不由得大吃一惊。当时,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尚不族百元,这些前不仅要供三个年幼的孩子上学读书,还要赡养双方的父母,日子过得本就紧巴巴的,可为了给我买书,父亲竟花去了他半个月的工资啊!
其实,并不是非得花钱买来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孩子所真正需要的,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在重视他的所作所为。
每个学期结束以后,父亲都要把我们作业本后面还没有用完的纸裁下来,然后把这些纸按照大小装订成几个本子,让我们用来练字或是演算习题。父亲粗糙的大手做起这种细活儿来显得很笨拙、很不灵便,但他却做得一丝不苟,把每个本子订得平平整整。
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是在我长大了以后。我长大了,而父亲呢,却已经不再年轻。或许是童年的失落在岁月的风尘中已被打光磨平了,而且孩子们的聪慧努力也多少让他感到了一丝丝安慰的缘故吧,我们与父亲之间无拘无束的言谈多了起来,我心目中那个如坚冰一般的父亲的形象一点一滴的熔化了,我惊奇地发现在父亲顽固倔强的外表下竟隐藏着柔软细腻诙谐幽默的一面。他会因为全家人爱吃自己做的饭菜而心满意足的就如同是小孩子听到了表扬;他会因为自己把坏损的电灯修理好了而沾沾自喜地对别人炫耀说:“怎么样?不是吹牛吧?”他会在欣赏新年音乐会的时候无限陶醉地摇头晃脑;他还会
哦,父亲在我们身上所寄予的申情厚望,或许正像他天性中的纯朴善良一样,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与诠释吧。
3
不知道我的降临在毫无思想准备的父母的心头掀起的是怎样的狂波巨澜呢?谁不希望自己的小宝贝健康可爱呢?然而,无法选择的,他们却成了我——一个残疾孩子的父母。
抚育一个身体残疾的孩子——而且还是一个重度残疾的孩子,所需承受的艰难困苦是不难想见的,不仅要在金钱和体力上加倍的投入,精神上的苦痛也是可想而知的。付出的多,而希望与憧憬却是那么的渺茫迷离。
父母对于自己的残疾孩子的态度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溺爱,一种是歧视。我则是属于前者。
年幼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的,不识愁滋味的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只是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