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我是男/女主的贵人(快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上皇看着俞珏那犹豫不忍的模样,心中冷笑,这个时候装什么大孝子,简直孝死了。
他寒声道:“乱臣贼子,必须诛之以儆效尤,否则朝廷威严何在?其他人岂非要随之效仿?”
这个其他人指的就是靖王和吴王这两个异姓王,太上皇对俞珏百般暗示,俞珏这才‘恍然’想起还有两个异姓王在虎视眈眈,只能痛苦又犹豫的看着下方的庄王,迟疑不决。
庄王似乎觉得自己还是有活命希望的,晓之以情的求情道:“珏儿,我是你亲生父亲,哪有子杀父的?你若是杀了我,天下人都得对你千夫所指。为父昔日对你何曾有过不好的地方?现在你为皇帝,为父肯定会支持你的,你放过父王吧……”
太上皇不想庄王继续对俞珏打感情牌,连忙暗示朝堂上的自己人。
于是一个御史就站出来说道:“陛下,天地君亲师,对亲长的孝道应当排在对君王的忠心之后,陛下因对太上皇的忠心选择对庄王大义灭亲,此乃为天下人所称颂的善举,如今也不可因一时心软放过庄王这等谋反逆贼。”
庄王对这个御史怒斥道:“住口!你教唆陛下杀父,此乃大逆不道!”
俞珏看着双方争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装作犹豫不决的模样,夹在大义与孝道之间为难不已,最终只能叹气道:“暂且将庄王押下去,容后再议。退朝。”
太上皇十分不满的冷哼一声,但到底还记得自己受制于人,没有公然拆俞珏的台。
庄王虽然没有达成目的,却也没有被杀,心里松了口气,又十分凝重的思考着自己的生路。
俞珏在退朝之后,把长公主和徐别枝谢佲都接到皇宫里来安顿好,突然荣升皇太后和皇后的长公主与徐别枝婆媳俩都有些蒙蔽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儿子/夫君就突然登基为帝了。
先前的皇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派人来召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媳妇。
长公主和徐别枝婆媳俩连忙应召过去,想从太皇太后那里打听具体情况。
太皇太后其实知道的也不多,俞珏派人给她升辈分时告诉她的无非也是明面上那套说辞,不可能把真相告诉她,怕她接受不了。
太上皇也被俞珏威胁得不敢开口,毕竟他还指望着俞珏留他仅剩的两个儿子一条活路呢。
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一致瞒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便真的以为是女婿庄王造反杀死了她的亲孙子六皇子,又让她亲儿子变成了残废,多亏了亲外孙救驾,大义灭亲,庄王才没有造反成功。最后她儿子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自己又残废了,只能遗憾的传位于外孙俞珏。
虽然其中疑点重重,比如太上皇自己人还没死,为什么不选择让幼子登基为帝,自己继续掌控朝政,待幼子长大后再还政给他呢?只是因为太皇太后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无论是自己儿子的儿子继承皇位还是女儿的儿子继承皇位,都是她的孙辈继承皇位。
所以,难得糊涂啊。
太皇太后也不多想,她也怕自己想太多了真相是自己难以承受的。索性儿子女儿都还活着,都还很孝顺她。
长公主从自己母后这里得知了所谓的真相,心里存疑,但就和太皇太后想的一样,既然结果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对自己又有利,何必追根究底呢。
自从被自己皇兄嫁给庄王之后,长公主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怕自己哪天就成了弃子死得不明不白的。有了儿子之后,她就更加痛苦摇摆了,不知该站在谁那一边。
现在不用痛苦纠结了,她选择站在自己亲儿子那一边。
长公主不懂前朝的那些事,她也不去乱插手,只是帮助儿媳妇徐别枝管理好后宫,俞珏后宫只有徐别枝一个女人,所以现在后宫里全都是太上皇的女人,徐别枝一个外甥媳妇管舅舅的女人确实不太方便,哪怕她有着皇后的名分。
长公主就不同了,她现在是太后了,背后又有太皇太后撑腰,管理太上皇的这些女人们还是非常容易的。
俞珏把后宫的事情交给长公主和徐别枝她们管理就没多理会了,反正他也没有选秀充实后宫的想法,太上皇的那些女人们都不需要怎么迁宫,因为太上皇的皇后早在几年前就病逝了,把皇后的宫殿早早空了出来,徐别枝住进皇后宫殿,再把其他太上皇的女人居住的宫殿给隔开,也就算完事儿了。
俞珏是这么想的,但长公主却觉得不合适,哪有皇帝这么委屈自个儿的,她毫不犹豫的就出面把自己皇兄的那些女人都赶到太上皇居住的宫殿附近挤在一起住,既能照顾残废的太上皇,又能给新帝腾位置。
俞珏把庄王囚禁在庄王府上,他之所以没杀庄王,当然是因为庄王活着比死了对他更有利,而且庄王也不能由他来杀,子杀父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庄王还活着,俞珏表现出顶着太上皇和满朝文武的压力也要保住庄王的孝顺态度,顿时庄王的那些心腹下属都对俞珏的好感噌噌往上窜。
哪怕他们明知道是俞珏派人把他们擒下的,他们也还是被俞珏做的这表面孝顺态度给迷惑了。
譬如秦仲,在被自己亲儿子给绑了之后,非常愤怒生气,但得知庄王被擒,大公子登基为帝,秦仲就冷静了下来,事情已成定局,那么秦家跟着秦易一起效忠大公子才是应该的,可庄王也是他的主公,他的忠心让他想保住庄王性命。
于是秦仲就在儿子秦易又一次劝说他投效俞珏时,一口答应了下来。
秦仲得到了俞珏的接见,俞珏没有拿捏皇帝的架子,反而十分礼贤下士的礼待秦仲,这让秦仲心里舒坦很多。
秦仲对俞珏表示效忠之后,忽然跪下恳求道:“陛下,庄王毕竟是微臣曾经的主公,所以还请陛下饶庄王一命。”
俞珏并不生气秦仲为庄王求情,因为这只能说明秦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若是收服了他,那就是真正的让他心服口服,忠心不二了。
他叹着气说道:“庄王乃是朕生父,对朕也多有器重,朕岂能真的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去死?秦将军还请放心,只是现在局势紧张,太上皇在给朕施压,又有靖王和吴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朕才暂时不能徇私的将父王给放了。”
秦仲立刻请命道:“微臣愿为陛下征战靖王和吴王!”
俞珏满意的扶起秦仲,笑道:“将军有心了,只是如今还不是大动兵戈的时候。待朕决定用兵之际,绝不会忘了将军的。”
秦仲心中就很满意了,虽然自己效忠了新帝,可新帝也是以前主公的儿子啊,不算改投他人,而且还保住了以前主公的性命,仁至义尽,又获得了新帝口头许诺日后命他为将征战靖王吴王,前程可期。
大家都非常满意。
俞珏通过自己收服的秦易等二代劝服了庄王麾下的那些大将,这些人投靠他之后,庄王的势力也差不多分崩离析了。
而对付靖王和吴王,俞珏早有打算,其他世界对付这种藩王的办法早有先例,直接根据情况适用就好。
俞珏派人前去靖王封地和吴王封地宣旨封赏以示安抚,还十分大放的将之前太上皇留在京城为质子的靖王和吴王的儿子都放了回去。
同时跟着质子一起回去的,还有俞珏的推恩令。
能被靖王和吴王送到京城来当质子的儿子当然不是什么受重视的儿子,要么是不受宠的嫡次子,要么是庶子,反正就没有一个是嫡长子继承人。
俞珏的推恩令是推恩异姓王的所有儿子,让世子继承王爵和最大的一块封地,其他嫡子和庶子也能根据身份瓜分一部分封地,得封国公或者侯伯。
一代代这么分封下去,令朝廷忌惮的靖王和吴王封地就会化作零零碎碎的诸多小势力,只要没有了占据庞大封地的异姓王,有再多的国公侯伯对朝廷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方式,其实聪明人都看得出来。
但问题是看得出来也得往下跳,因为靖王吴王和他们的嫡长子继承人想反对推恩令,他们的妻妾和其他儿子们却非常支持,有这些人支持推恩令,不停的给靖王吴王拖后腿,他们想不接受推恩令都不行。
更何况据俞珏所知,靖王妃生有两个儿子,嫡长子为老靖王妃抚养长大,对她这个母亲素来不亲近,嫡次子为靖王妃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所以哪怕两个嫡子都是靖王妃亲生的,靖王妃也是更加偏心幼子的。
靖王妃的偏心程度已经到了一心想劝靖王废长立幼的地步,只是靖王世子并无大错,靖王还算理智,才没有做出这种事情。
现在有了推恩令,为无法继承爵位的幼子日后前程发愁的靖王妃立马就双手双脚的支持,才不管自己幼子得到的封地是不是从长子要继承的封地里瓜分的,她只想尽力为心爱的幼子谋取利益。
靖... -->>
太上皇看着俞珏那犹豫不忍的模样,心中冷笑,这个时候装什么大孝子,简直孝死了。
他寒声道:“乱臣贼子,必须诛之以儆效尤,否则朝廷威严何在?其他人岂非要随之效仿?”
这个其他人指的就是靖王和吴王这两个异姓王,太上皇对俞珏百般暗示,俞珏这才‘恍然’想起还有两个异姓王在虎视眈眈,只能痛苦又犹豫的看着下方的庄王,迟疑不决。
庄王似乎觉得自己还是有活命希望的,晓之以情的求情道:“珏儿,我是你亲生父亲,哪有子杀父的?你若是杀了我,天下人都得对你千夫所指。为父昔日对你何曾有过不好的地方?现在你为皇帝,为父肯定会支持你的,你放过父王吧……”
太上皇不想庄王继续对俞珏打感情牌,连忙暗示朝堂上的自己人。
于是一个御史就站出来说道:“陛下,天地君亲师,对亲长的孝道应当排在对君王的忠心之后,陛下因对太上皇的忠心选择对庄王大义灭亲,此乃为天下人所称颂的善举,如今也不可因一时心软放过庄王这等谋反逆贼。”
庄王对这个御史怒斥道:“住口!你教唆陛下杀父,此乃大逆不道!”
俞珏看着双方争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装作犹豫不决的模样,夹在大义与孝道之间为难不已,最终只能叹气道:“暂且将庄王押下去,容后再议。退朝。”
太上皇十分不满的冷哼一声,但到底还记得自己受制于人,没有公然拆俞珏的台。
庄王虽然没有达成目的,却也没有被杀,心里松了口气,又十分凝重的思考着自己的生路。
俞珏在退朝之后,把长公主和徐别枝谢佲都接到皇宫里来安顿好,突然荣升皇太后和皇后的长公主与徐别枝婆媳俩都有些蒙蔽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儿子/夫君就突然登基为帝了。
先前的皇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派人来召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媳妇。
长公主和徐别枝婆媳俩连忙应召过去,想从太皇太后那里打听具体情况。
太皇太后其实知道的也不多,俞珏派人给她升辈分时告诉她的无非也是明面上那套说辞,不可能把真相告诉她,怕她接受不了。
太上皇也被俞珏威胁得不敢开口,毕竟他还指望着俞珏留他仅剩的两个儿子一条活路呢。
所有知道内情的人都一致瞒着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便真的以为是女婿庄王造反杀死了她的亲孙子六皇子,又让她亲儿子变成了残废,多亏了亲外孙救驾,大义灭亲,庄王才没有造反成功。最后她儿子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自己又残废了,只能遗憾的传位于外孙俞珏。
虽然其中疑点重重,比如太上皇自己人还没死,为什么不选择让幼子登基为帝,自己继续掌控朝政,待幼子长大后再还政给他呢?只是因为太皇太后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无论是自己儿子的儿子继承皇位还是女儿的儿子继承皇位,都是她的孙辈继承皇位。
所以,难得糊涂啊。
太皇太后也不多想,她也怕自己想太多了真相是自己难以承受的。索性儿子女儿都还活着,都还很孝顺她。
长公主从自己母后这里得知了所谓的真相,心里存疑,但就和太皇太后想的一样,既然结果是自己愿意接受的,对自己又有利,何必追根究底呢。
自从被自己皇兄嫁给庄王之后,长公主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怕自己哪天就成了弃子死得不明不白的。有了儿子之后,她就更加痛苦摇摆了,不知该站在谁那一边。
现在不用痛苦纠结了,她选择站在自己亲儿子那一边。
长公主不懂前朝的那些事,她也不去乱插手,只是帮助儿媳妇徐别枝管理好后宫,俞珏后宫只有徐别枝一个女人,所以现在后宫里全都是太上皇的女人,徐别枝一个外甥媳妇管舅舅的女人确实不太方便,哪怕她有着皇后的名分。
长公主就不同了,她现在是太后了,背后又有太皇太后撑腰,管理太上皇的这些女人们还是非常容易的。
俞珏把后宫的事情交给长公主和徐别枝她们管理就没多理会了,反正他也没有选秀充实后宫的想法,太上皇的那些女人们都不需要怎么迁宫,因为太上皇的皇后早在几年前就病逝了,把皇后的宫殿早早空了出来,徐别枝住进皇后宫殿,再把其他太上皇的女人居住的宫殿给隔开,也就算完事儿了。
俞珏是这么想的,但长公主却觉得不合适,哪有皇帝这么委屈自个儿的,她毫不犹豫的就出面把自己皇兄的那些女人都赶到太上皇居住的宫殿附近挤在一起住,既能照顾残废的太上皇,又能给新帝腾位置。
俞珏把庄王囚禁在庄王府上,他之所以没杀庄王,当然是因为庄王活着比死了对他更有利,而且庄王也不能由他来杀,子杀父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庄王还活着,俞珏表现出顶着太上皇和满朝文武的压力也要保住庄王的孝顺态度,顿时庄王的那些心腹下属都对俞珏的好感噌噌往上窜。
哪怕他们明知道是俞珏派人把他们擒下的,他们也还是被俞珏做的这表面孝顺态度给迷惑了。
譬如秦仲,在被自己亲儿子给绑了之后,非常愤怒生气,但得知庄王被擒,大公子登基为帝,秦仲就冷静了下来,事情已成定局,那么秦家跟着秦易一起效忠大公子才是应该的,可庄王也是他的主公,他的忠心让他想保住庄王性命。
于是秦仲就在儿子秦易又一次劝说他投效俞珏时,一口答应了下来。
秦仲得到了俞珏的接见,俞珏没有拿捏皇帝的架子,反而十分礼贤下士的礼待秦仲,这让秦仲心里舒坦很多。
秦仲对俞珏表示效忠之后,忽然跪下恳求道:“陛下,庄王毕竟是微臣曾经的主公,所以还请陛下饶庄王一命。”
俞珏并不生气秦仲为庄王求情,因为这只能说明秦仲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若是收服了他,那就是真正的让他心服口服,忠心不二了。
他叹着气说道:“庄王乃是朕生父,对朕也多有器重,朕岂能真的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去死?秦将军还请放心,只是现在局势紧张,太上皇在给朕施压,又有靖王和吴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朕才暂时不能徇私的将父王给放了。”
秦仲立刻请命道:“微臣愿为陛下征战靖王和吴王!”
俞珏满意的扶起秦仲,笑道:“将军有心了,只是如今还不是大动兵戈的时候。待朕决定用兵之际,绝不会忘了将军的。”
秦仲心中就很满意了,虽然自己效忠了新帝,可新帝也是以前主公的儿子啊,不算改投他人,而且还保住了以前主公的性命,仁至义尽,又获得了新帝口头许诺日后命他为将征战靖王吴王,前程可期。
大家都非常满意。
俞珏通过自己收服的秦易等二代劝服了庄王麾下的那些大将,这些人投靠他之后,庄王的势力也差不多分崩离析了。
而对付靖王和吴王,俞珏早有打算,其他世界对付这种藩王的办法早有先例,直接根据情况适用就好。
俞珏派人前去靖王封地和吴王封地宣旨封赏以示安抚,还十分大放的将之前太上皇留在京城为质子的靖王和吴王的儿子都放了回去。
同时跟着质子一起回去的,还有俞珏的推恩令。
能被靖王和吴王送到京城来当质子的儿子当然不是什么受重视的儿子,要么是不受宠的嫡次子,要么是庶子,反正就没有一个是嫡长子继承人。
俞珏的推恩令是推恩异姓王的所有儿子,让世子继承王爵和最大的一块封地,其他嫡子和庶子也能根据身份瓜分一部分封地,得封国公或者侯伯。
一代代这么分封下去,令朝廷忌惮的靖王和吴王封地就会化作零零碎碎的诸多小势力,只要没有了占据庞大封地的异姓王,有再多的国公侯伯对朝廷来说也不算什么了。
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方式,其实聪明人都看得出来。
但问题是看得出来也得往下跳,因为靖王吴王和他们的嫡长子继承人想反对推恩令,他们的妻妾和其他儿子们却非常支持,有这些人支持推恩令,不停的给靖王吴王拖后腿,他们想不接受推恩令都不行。
更何况据俞珏所知,靖王妃生有两个儿子,嫡长子为老靖王妃抚养长大,对她这个母亲素来不亲近,嫡次子为靖王妃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所以哪怕两个嫡子都是靖王妃亲生的,靖王妃也是更加偏心幼子的。
靖王妃的偏心程度已经到了一心想劝靖王废长立幼的地步,只是靖王世子并无大错,靖王还算理智,才没有做出这种事情。
现在有了推恩令,为无法继承爵位的幼子日后前程发愁的靖王妃立马就双手双脚的支持,才不管自己幼子得到的封地是不是从长子要继承的封地里瓜分的,她只想尽力为心爱的幼子谋取利益。
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