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49章 ,戏曲教化和时代楷模
回到赵里之后,扶苏把自己的兄弟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了当夫子的事情。
扶苏的这些兄弟也是非常心动,他们本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现在却成了落魄的农夫,要说他们安天知命,那就有点太高看他们的境界了。
有选择的话,他们是不会想成为农夫的,只是他们担心出了赵里,会受到那些仇恨始皇帝的人报复,所以只能留在赵里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农夫。
但现在他们小弟胡亥天天出现长安城都没有问题,而且活的还比他们滋润,这让胡亥的这些兄长在妒忌的同时,也有一丝轻松。
胡亥当过秦二世都没有受到清洗,他们这些公子想必更加不会被清洗了。在安全有保障之后,这些公子就不想继续留在赵里当农夫了。
而现在有机会成为夫子,显然是他们改变身份最好的机会,虽然还是在农村教书,但夫子好歹是士人身份,可以让他们逃离最底层。
翌日,扶苏就带着他的这些兄弟去找了吕枢,表示他们兄弟都愿意成为夫子。
吕枢大喜,让他们兄弟自己选择成为那个村里的夫子。
关中因为人口稠密,每个乡都有许多个村里,戚乡更是靠近长安城,有十六個村里,想在短时间内给每个村里都配一个夫子,是极其难的事情,吕枢为这事情伤透脑筋。
他不是没有去长安城,想找一些穷书生来当夫子,但他们对戚乡的招揽不屑一顾,能到长安城的士子都是小有家产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会在意100亩土地,他们要的是考上科举,成为汉吏,光宗耀祖,而不是跑到关中的农村发光发热。
徐凡非常重视戏曲团的作用,定都关中之后,在吸纳大量宫女,戏曲团的编制在快速扩张当中。
这个时代文盲还是占据绝大多数,想要快速传播知识,光靠书本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
他这些兄弟离开之后,扶苏还是有点伤感的,大秦灭亡之后,扶苏更加重视他的这些兄弟了,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终究还是会离开这里的。
这就让吕枢很着急了,他这个蔷夫没有完成县里的任务,考核的时候必定会受到影响,这不影响他仕途。
同时汉国的戏曲团开始四处出演,表演一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曲目,为这份喜庆添加一丝盛世光彩。
扶苏正式成为赵里的夫子,而他的兄弟也纷纷离开赵里,去往戚乡其他村里成为夫子。
吕枢在偶然的情况下了解到,扶苏和他的兄弟都识文认字,曾经在长安城抄书赚了许多钱。
所以徐帆就想到用戏曲来宣传各种农业知识,医疗知识,新式观念,戏曲团就是文化的宣传队,是徐凡改变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利器。
这个时代油灯还是珍贵物品,普通村民根本买不起,所以像后世电影那样晚上演出是做不到,蒋丽他们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时候开戏。一直唱到天黑结束,大概也就唱一个时辰的样子。
秋收结束之后,整个关中都变成热闹,手中有闲钱的关中百姓,朝廷又没有派徭役,操劳了几百年的关中百姓,终于有点空闲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生活了。
在吕枢的调动下,扶苏的这些兄弟成为了戚乡下一个有编制的夫子,为大汉的天下发光发热。
现在长安城的士子都在做最后一波冲刺,寻找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到戚乡这样的乡下地方。
他们开始购买农具,或者修缮自己家的房屋,打造新式家具,为自己家的儿子找个老婆,到处找媒人,此时的到处都能看到成亲的队伍,整个关中都融入在喜庆的气氛当中。
汉军在刚刚占领关中的时候,戏曲团曾经到赵里演出过,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很多村民都能哼上几句《天仙配》的台词。所以当再次有戏曲可以看的时候,村民们当然动力十足,一个个都上去帮助戏曲团成员,搭建高台,场面极其热闹。
戏曲团的人来到赵里,就受到了所村民的热烈欢迎,夫子扶苏,里正江涛,亭长王文带领赵里所有村民亲自接待戏曲团成员。
大汉三年十月五日。
而赵里有戏曲可以看,四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涌入,本事只有几百人的赵里,多了上千戏迷,虽然说不上锣鼓喧天,但也是人山人海。
团长蒋丽道:“你们出一些人手帮我们搭建高台。”
即便是在后世乡村的生活也是非常枯燥的,更加不要说秦末的这个时代了。
这让吕枢大喜,自己治下有十几个读书人,这不是成为夫子的天然人眩所以吕枢才找到扶苏他们,甚至还恐吓扶苏他们,让他们知道机会难得,再不抓紧以后就没机会了。
看得懂的人也很少愿意去教导百姓,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一不是实干家,这样的人不说是万里挑一,但也算是几百人当中的人杰,数量太稀少了。
“铛铛铛”在一阵敲锣打鼓声音当中,戏曲开始了。
戏曲的名目叫《桃源乡村故事》
戏曲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讲一个叫石头的汉军军官,本是秦军小兵,受到汉帝感化,投降了汉帝,帮助汉帝攻克了函谷关,立下了大功。立功后石头,不为名利所动,功成身退,带着自己的乡亲回到了家乡。
第一幕精彩的故事吸引住所有村民了,连扶苏也被吸引了,虽然他也知道汉军是因为找到了函谷关小道,攻入关中,但通过这个故事他才知道,而发现这个小道居然是秦军的士兵,而这个士兵之所以会被汉军俘虏,是因为他们的主将让他们送死,这让扶苏不由得苦笑了,这算是自作自受吗?
第二幕开始,就是石头开始造福家乡的故事,石头退役之后,他发现家乡贫苦,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他带着村民做工事赚粮食,用自己的赏赐帮助村里人购买麦种,种植冬小麦,带领全村的村民种植冬小麦,5月冬小麦丰收,石头又带领村民种植大豆,再次丰收,在石头的带领下桃源镇快速富裕。成为四里八乡第一富裕村镇。
戏曲讲的非常仔细,尤其是里面讲种植冬小麦流程都非常细致,看完这戏曲就可以学会如何种植冬小麦。
因为这些才是这部戏曲的核心,这就是为了传播种植冬小麦知识弄出来的戏曲,为了真实性不出错,这段剧情是徐凡找来5名农家子弟帮忙编写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能深刻的了解到冬小麦的好处和优势,学会如何种植冬小麦。
对于推广小麦种植,徐凡是下了非常大的力气的,不但是用戏曲宣传,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小麦价格比粟米高,加上小麦的产能又比粟米高,天下的百姓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部戏曲就大致于相当于后世的那种乡村故事,这些故事徐凡都有免疫力了,但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好看故事,尤其是还发生在他们身边,记录他们自己的故事。
最后一幕石头带领百姓走上富裕生活的时候,台下的村民都纷纷拍手叫好,这太有代入感了,尤其是今年秋收之后,很多人家中都多了几石粮食,这不和桃园村发生的事情差不多。
但还很多赵里的百姓已经开始计算:“小麦的价格比我们的粟米要贵20钱一石,而且产量也高了三成,那么桃园镇的每个人不就比我们多赚了几千。”
这已经是一笔让农户... -->>
第249章 ,戏曲教化和时代楷模
回到赵里之后,扶苏把自己的兄弟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了当夫子的事情。
扶苏的这些兄弟也是非常心动,他们本是高高在上的公子,现在却成了落魄的农夫,要说他们安天知命,那就有点太高看他们的境界了。
有选择的话,他们是不会想成为农夫的,只是他们担心出了赵里,会受到那些仇恨始皇帝的人报复,所以只能留在赵里安安分分的当一个农夫。
但现在他们小弟胡亥天天出现长安城都没有问题,而且活的还比他们滋润,这让胡亥的这些兄长在妒忌的同时,也有一丝轻松。
胡亥当过秦二世都没有受到清洗,他们这些公子想必更加不会被清洗了。在安全有保障之后,这些公子就不想继续留在赵里当农夫了。
而现在有机会成为夫子,显然是他们改变身份最好的机会,虽然还是在农村教书,但夫子好歹是士人身份,可以让他们逃离最底层。
翌日,扶苏就带着他的这些兄弟去找了吕枢,表示他们兄弟都愿意成为夫子。
吕枢大喜,让他们兄弟自己选择成为那个村里的夫子。
关中因为人口稠密,每个乡都有许多个村里,戚乡更是靠近长安城,有十六個村里,想在短时间内给每个村里都配一个夫子,是极其难的事情,吕枢为这事情伤透脑筋。
他不是没有去长安城,想找一些穷书生来当夫子,但他们对戚乡的招揽不屑一顾,能到长安城的士子都是小有家产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会在意100亩土地,他们要的是考上科举,成为汉吏,光宗耀祖,而不是跑到关中的农村发光发热。
徐凡非常重视戏曲团的作用,定都关中之后,在吸纳大量宫女,戏曲团的编制在快速扩张当中。
这个时代文盲还是占据绝大多数,想要快速传播知识,光靠书本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大部分百姓根本看不懂。
他这些兄弟离开之后,扶苏还是有点伤感的,大秦灭亡之后,扶苏更加重视他的这些兄弟了,只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他们终究还是会离开这里的。
这就让吕枢很着急了,他这个蔷夫没有完成县里的任务,考核的时候必定会受到影响,这不影响他仕途。
同时汉国的戏曲团开始四处出演,表演一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曲目,为这份喜庆添加一丝盛世光彩。
扶苏正式成为赵里的夫子,而他的兄弟也纷纷离开赵里,去往戚乡其他村里成为夫子。
吕枢在偶然的情况下了解到,扶苏和他的兄弟都识文认字,曾经在长安城抄书赚了许多钱。
所以徐帆就想到用戏曲来宣传各种农业知识,医疗知识,新式观念,戏曲团就是文化的宣传队,是徐凡改变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利器。
这个时代油灯还是珍贵物品,普通村民根本买不起,所以像后世电影那样晚上演出是做不到,蒋丽他们傍晚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时候开戏。一直唱到天黑结束,大概也就唱一个时辰的样子。
秋收结束之后,整个关中都变成热闹,手中有闲钱的关中百姓,朝廷又没有派徭役,操劳了几百年的关中百姓,终于有点空闲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生活了。
在吕枢的调动下,扶苏的这些兄弟成为了戚乡下一个有编制的夫子,为大汉的天下发光发热。
现在长安城的士子都在做最后一波冲刺,寻找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根本不可能到戚乡这样的乡下地方。
他们开始购买农具,或者修缮自己家的房屋,打造新式家具,为自己家的儿子找个老婆,到处找媒人,此时的到处都能看到成亲的队伍,整个关中都融入在喜庆的气氛当中。
汉军在刚刚占领关中的时候,戏曲团曾经到赵里演出过,受到当地百姓热烈欢迎,很多村民都能哼上几句《天仙配》的台词。所以当再次有戏曲可以看的时候,村民们当然动力十足,一个个都上去帮助戏曲团成员,搭建高台,场面极其热闹。
戏曲团的人来到赵里,就受到了所村民的热烈欢迎,夫子扶苏,里正江涛,亭长王文带领赵里所有村民亲自接待戏曲团成员。
大汉三年十月五日。
而赵里有戏曲可以看,四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涌入,本事只有几百人的赵里,多了上千戏迷,虽然说不上锣鼓喧天,但也是人山人海。
团长蒋丽道:“你们出一些人手帮我们搭建高台。”
即便是在后世乡村的生活也是非常枯燥的,更加不要说秦末的这个时代了。
这让吕枢大喜,自己治下有十几个读书人,这不是成为夫子的天然人眩所以吕枢才找到扶苏他们,甚至还恐吓扶苏他们,让他们知道机会难得,再不抓紧以后就没机会了。
看得懂的人也很少愿意去教导百姓,能做到这一点的,无一不是实干家,这样的人不说是万里挑一,但也算是几百人当中的人杰,数量太稀少了。
“铛铛铛”在一阵敲锣打鼓声音当中,戏曲开始了。
戏曲的名目叫《桃源乡村故事》
戏曲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讲一个叫石头的汉军军官,本是秦军小兵,受到汉帝感化,投降了汉帝,帮助汉帝攻克了函谷关,立下了大功。立功后石头,不为名利所动,功成身退,带着自己的乡亲回到了家乡。
第一幕精彩的故事吸引住所有村民了,连扶苏也被吸引了,虽然他也知道汉军是因为找到了函谷关小道,攻入关中,但通过这个故事他才知道,而发现这个小道居然是秦军的士兵,而这个士兵之所以会被汉军俘虏,是因为他们的主将让他们送死,这让扶苏不由得苦笑了,这算是自作自受吗?
第二幕开始,就是石头开始造福家乡的故事,石头退役之后,他发现家乡贫苦,很多人连饭都吃不上。他带着村民做工事赚粮食,用自己的赏赐帮助村里人购买麦种,种植冬小麦,带领全村的村民种植冬小麦,5月冬小麦丰收,石头又带领村民种植大豆,再次丰收,在石头的带领下桃源镇快速富裕。成为四里八乡第一富裕村镇。
戏曲讲的非常仔细,尤其是里面讲种植冬小麦流程都非常细致,看完这戏曲就可以学会如何种植冬小麦。
因为这些才是这部戏曲的核心,这就是为了传播种植冬小麦知识弄出来的戏曲,为了真实性不出错,这段剧情是徐凡找来5名农家子弟帮忙编写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们,能深刻的了解到冬小麦的好处和优势,学会如何种植冬小麦。
对于推广小麦种植,徐凡是下了非常大的力气的,不但是用戏曲宣传,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小麦价格比粟米高,加上小麦的产能又比粟米高,天下的百姓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部戏曲就大致于相当于后世的那种乡村故事,这些故事徐凡都有免疫力了,但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好看故事,尤其是还发生在他们身边,记录他们自己的故事。
最后一幕石头带领百姓走上富裕生活的时候,台下的村民都纷纷拍手叫好,这太有代入感了,尤其是今年秋收之后,很多人家中都多了几石粮食,这不和桃园村发生的事情差不多。
但还很多赵里的百姓已经开始计算:“小麦的价格比我们的粟米要贵20钱一石,而且产量也高了三成,那么桃园镇的每个人不就比我们多赚了几千。”
这已经是一笔让农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