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残影断魂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顺治长叹一声,道:“这可要难倒朕了。朕也知道,现在外头风言风语,传得极为严重,分明是捕风捉影之事,偏能给他们说得有板有眼。但朕其实从未有意改诏。不仅是为遵守与韵贵妃的承诺,也是因为玄霜着实当得起这个座椅。只不过我渐渐觉得,他对于长久滞留于贝勒之位,很是不满。朕也由此觉得,他的个性还并非最佳,偶尔未免偏激太甚。暂时不立太子,是为了能让他多磨练些时,但这位子一直便是给他留着的。朕也不知最初的谣言是如何出现,宫中向来是一传十,十传百,竟至……”福亲王宽慰道:“皇上要往好处想想,要不是为此,您还看不清凌贝勒的真实面目。假如贸然将皇位传了给他,日后只怕会后悔莫及。”
顺治面有忧容道:“以前看准了玄霜,也就从未再加深想。实则在朕的众位皇子中,仔细选来,没一个及得上他。仓促之间,又立谁为太子的好?”
福亲王淡淡一笑,道:“既然要做,就做得彻底些。皇上索性选个最差劲的,凌贝勒一见差距如此之大,心中必定不服。到时才会顿失耐性,一意造反。藏着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如此行事另有个好处,凌贝勒是您的亲生儿子,将来即使不立储君,也能封上个亲王当当,手中权力同样不小。只要他还有未死贼心,对咱们就仍是心腹大患。不如趁此机会,借得他谋反之名,革兵权、削封号,再遣入宗人府思过,就可彻底免除祸患。同时,摄政王正有意栽培他,为的是日后加以利用,这样做无异于断去摄政王一臂,与您摆脱其操纵大有益处。”
顺治轻哼一声,道:“有些事即使想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出。但你考虑过没有,君无戏言。假如随意任选一名庸才上位,日后处理了玄霜,也不能就反脸不认。到时他做得皇帝,事事不通,大清江山岂不要毁在了他手上?到时,朕同样是罪人。”
福亲王淡淡一笑,想着事况进展究竟仍是如自己所料,心怀大畅。听顺治语气,显然对此已动了些心思,只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保证。语速缓慢的劝道:“没有真正昏庸无能的君主,只有暗怀私心,辅佐不当的臣下。等皇上另行立储,臣等一干旧部也必将竭尽全力相辅。大清的江山社稷,乃为祖宗福荫庇佑着,必能长盛不衰。这人选么——”劝人时该当讲求技巧,若是如连珠炮般甩出话来,对方最多给唬得一愣一愣,事后对你说了什么,根本全无印象。尤其谏于一国之君,更加不可如此。抱定模棱两可的态度,慢条斯理,简言细语,再时刻留些余地,暗示最终决策之权仍是在他。此时意见往往能受采纳,断断不该强要将他说服。否则即使他当时迫于情势,应承下来,从此久怀激愤,作为高高在上的君王,随便寻个借口,往轻里说也能定个革职查办。福亲王劝谏的多了,渐渐摸清此中规律,很多时也不过是代皇上将迟疑难决的心理话说出来罢了。是以他久驻官场,长年顺风顺水,颇受历代皇帝器重,正缘于此。
顺治皱了皱眉,起身在室内缓步而行。他即是一时动怒,说出几句气话,但还指望着能从玄霜身上教导入手。众皇子中,他不能不说确为有所偏爱。连年以来,最大的心血和栽培之力,还是花来看顾着玄霜,也常要他以一国之君的规矩,严于律己。先不提寻常言行中,便就时常潜移默化的暗示传位之意。就说当着他和韵贵妃的面,甚至在沈家祠堂,也是亲口应承过的。后来心意有变,恰好赶上各地匪患加剧,起义军也是处处拔地而起,疲于应对国务,恰好假此因头,将敕立太子一事暂时拖了下去。如若真依福亲王之议,到时各项俗成事宜亦必将有所变动。朝堂纷乱之际,再值内忧外患,暗怀心思之人正可浑水摸鱼。还真不敢轻易下这等重大决策。况且就算查清属实,得知自己的儿子将他当作仇人,也不是一件开心事。这闲乱游走,一来是为整理思绪,二来也是为不必与福亲王面面相对,须得立即回答他的问题。
过得许久,好不容易想出个借口,道:“朕熟读汉人史书,当年三国战乱之时,以诸葛孔明何等经天纬地之才,尚自扶不起一个后主刘阿斗。其他人又济得什么用?此事关系重大,朕得妥善考虑一番,福亲王先请回罢。”
福亲王道:“皇上——”也从椅上站起,跨前了一步,还待再劝。须知打铁得趁热,他已将事理讲明到了这一步,如果皇上顾全大局,就应按自己所言行事。假如仍是犹豫难决,便说明心中仍难割舍父子亲情。稍后给他自行设想,只怕他一时心软,又搁置下来。则自己一番苦心劝说,自不免都白费了。这时门外忽然有个太监来报,李大人求见皇上。顺治心下正烦,随手一挥,道:“不见!去打发了他,告诉他朕正忙着。”随后余光瞥见背后的福亲王,方觉后悔。这一赶走了李亦杰,旁边还有个更难应付的脚色等着。他势必又将追议改诏一事,迫得自己为难已极。虽说避得了一时,终究避不了一世,但能暂将今日局面应... -->>
顺治长叹一声,道:“这可要难倒朕了。朕也知道,现在外头风言风语,传得极为严重,分明是捕风捉影之事,偏能给他们说得有板有眼。但朕其实从未有意改诏。不仅是为遵守与韵贵妃的承诺,也是因为玄霜着实当得起这个座椅。只不过我渐渐觉得,他对于长久滞留于贝勒之位,很是不满。朕也由此觉得,他的个性还并非最佳,偶尔未免偏激太甚。暂时不立太子,是为了能让他多磨练些时,但这位子一直便是给他留着的。朕也不知最初的谣言是如何出现,宫中向来是一传十,十传百,竟至……”福亲王宽慰道:“皇上要往好处想想,要不是为此,您还看不清凌贝勒的真实面目。假如贸然将皇位传了给他,日后只怕会后悔莫及。”
顺治面有忧容道:“以前看准了玄霜,也就从未再加深想。实则在朕的众位皇子中,仔细选来,没一个及得上他。仓促之间,又立谁为太子的好?”
福亲王淡淡一笑,道:“既然要做,就做得彻底些。皇上索性选个最差劲的,凌贝勒一见差距如此之大,心中必定不服。到时才会顿失耐性,一意造反。藏着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如此行事另有个好处,凌贝勒是您的亲生儿子,将来即使不立储君,也能封上个亲王当当,手中权力同样不小。只要他还有未死贼心,对咱们就仍是心腹大患。不如趁此机会,借得他谋反之名,革兵权、削封号,再遣入宗人府思过,就可彻底免除祸患。同时,摄政王正有意栽培他,为的是日后加以利用,这样做无异于断去摄政王一臂,与您摆脱其操纵大有益处。”
顺治轻哼一声,道:“有些事即使想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出。但你考虑过没有,君无戏言。假如随意任选一名庸才上位,日后处理了玄霜,也不能就反脸不认。到时他做得皇帝,事事不通,大清江山岂不要毁在了他手上?到时,朕同样是罪人。”
福亲王淡淡一笑,想着事况进展究竟仍是如自己所料,心怀大畅。听顺治语气,显然对此已动了些心思,只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保证。语速缓慢的劝道:“没有真正昏庸无能的君主,只有暗怀私心,辅佐不当的臣下。等皇上另行立储,臣等一干旧部也必将竭尽全力相辅。大清的江山社稷,乃为祖宗福荫庇佑着,必能长盛不衰。这人选么——”劝人时该当讲求技巧,若是如连珠炮般甩出话来,对方最多给唬得一愣一愣,事后对你说了什么,根本全无印象。尤其谏于一国之君,更加不可如此。抱定模棱两可的态度,慢条斯理,简言细语,再时刻留些余地,暗示最终决策之权仍是在他。此时意见往往能受采纳,断断不该强要将他说服。否则即使他当时迫于情势,应承下来,从此久怀激愤,作为高高在上的君王,随便寻个借口,往轻里说也能定个革职查办。福亲王劝谏的多了,渐渐摸清此中规律,很多时也不过是代皇上将迟疑难决的心理话说出来罢了。是以他久驻官场,长年顺风顺水,颇受历代皇帝器重,正缘于此。
顺治皱了皱眉,起身在室内缓步而行。他即是一时动怒,说出几句气话,但还指望着能从玄霜身上教导入手。众皇子中,他不能不说确为有所偏爱。连年以来,最大的心血和栽培之力,还是花来看顾着玄霜,也常要他以一国之君的规矩,严于律己。先不提寻常言行中,便就时常潜移默化的暗示传位之意。就说当着他和韵贵妃的面,甚至在沈家祠堂,也是亲口应承过的。后来心意有变,恰好赶上各地匪患加剧,起义军也是处处拔地而起,疲于应对国务,恰好假此因头,将敕立太子一事暂时拖了下去。如若真依福亲王之议,到时各项俗成事宜亦必将有所变动。朝堂纷乱之际,再值内忧外患,暗怀心思之人正可浑水摸鱼。还真不敢轻易下这等重大决策。况且就算查清属实,得知自己的儿子将他当作仇人,也不是一件开心事。这闲乱游走,一来是为整理思绪,二来也是为不必与福亲王面面相对,须得立即回答他的问题。
过得许久,好不容易想出个借口,道:“朕熟读汉人史书,当年三国战乱之时,以诸葛孔明何等经天纬地之才,尚自扶不起一个后主刘阿斗。其他人又济得什么用?此事关系重大,朕得妥善考虑一番,福亲王先请回罢。”
福亲王道:“皇上——”也从椅上站起,跨前了一步,还待再劝。须知打铁得趁热,他已将事理讲明到了这一步,如果皇上顾全大局,就应按自己所言行事。假如仍是犹豫难决,便说明心中仍难割舍父子亲情。稍后给他自行设想,只怕他一时心软,又搁置下来。则自己一番苦心劝说,自不免都白费了。这时门外忽然有个太监来报,李大人求见皇上。顺治心下正烦,随手一挥,道:“不见!去打发了他,告诉他朕正忙着。”随后余光瞥见背后的福亲王,方觉后悔。这一赶走了李亦杰,旁边还有个更难应付的脚色等着。他势必又将追议改诏一事,迫得自己为难已极。虽说避得了一时,终究避不了一世,但能暂将今日局面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