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隐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到武则天声音不大却含蕴着滔天杀意的旨意,唐松站的更端正了些,虽然对那首湘灵鼓瑟有着十足的信心,但要说此刻他毫不紧张那却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间悬于一线,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谁真能毫不挂心
或许是承继了祖父上官仪的优良基因,上官婉儿是那种在诗赋文学上极有天赋的人,十四岁时由宫中贱奴一飞冲天被武则天赏识看重,其在文学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专司制敕拟诏之事,亦是对她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赋,眼界亦高。近年来武则天每在宫中举办诗会时,负责最终裁定备家诗作之优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儿,因其裁定的结果公允,能为备家所心服。是以上官婉儿渐渐就有了诗秤的别号。
此事不管是史书还是唐人笔记中部多有记载,唐松自然知道。以上官婉儿诗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灵鼓瑟的妙处。
更不可能宋之问,岳子奇两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写出比这首湘灵鼓瑟更好的科举诗。
进士科考试有诗亦有赋,但赋一般较长,且自西汉武帝骚体大赋鼎盛一时之后,以华丽辞彩炫人眼目,但内容却多有欠缺的骚体大赋便有着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简而言之就是骚体大赋文胜质远矣,且套路化严重,是以自西汉之后就渐渐没了鼎盛时的荣耀。
进士科科试中,众考生几乎是按照同一个套路来,是以赋作呈现出极严重的千人一面的特点。这情形与后世的八股文颇为相似,真正好文学者若非是为考试需要不得不为的话,其实是不太愿意看这些千人一面的东西的。
应试赋文有此特点,又长,加之看圣神皇帝的意思是要立等结果的,实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以本就不太好赋文的上官婉儿便没有看那些赋,径直将唐松并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诗作挑了出来。
知道这次看诗的重点是在唐松,所以上官婉儿先将那被取中的二十七首诗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准谱儿之后,这才最后拿起了唐松的诗卷。
展开来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诗,上官婉儿的眉头顿时一展。此次进士科所出湘灵鼓瑟的诗题,题旨是取自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唐松诗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湘灵善鼓瑟,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在耳边萦绕。以科举诗而论,这开篇点明题旨的两句诗可谓是极精到了。
随后便是想象驰骋,湘灵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冯夷,冯夷好此绝妙瑟音,忍不住于水上合节欢舞。但冯夷其实并不曾真正听懂瑟音中隐藏的哀怨凄苦,亦使他的欢舞显得徒然。
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譬如西汉之贾谊,譬如历代被贬谲南行而经过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间这四韵,一共是八句,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句避免了科举诗中盘常见的呆板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此诗最佳妙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诗紧扣题旨,反复渲染,已经将湘灵鼓瑟之妙绘写的淋漓尽致。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但诗中竞不曾直面写到湘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间真有无限扑朔迷离的怅惘,用词堪称极妙。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最后五字实是神来之笔,将此前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瞬间归于烟消云散,让观者由瑰丽的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地点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恬静的山水美景中,给人留下无限悠远的思恋。
上官婉儿看诗极快,也很静默,但看完最后这首湘灵鼓瑟,却忍不住的发出了一声幽远的轻叹,若非囿身于这富城之中,她还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听一听那湘灵的绝妙瑟音。
有诗文天赋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这是伴随天赋而来的天性,恰如人之痼疾是很难改掉的。
这便如北宋末年有名的奸相蔡京,不管他平日有多少个朝政倾轧的心思,但一遇到上好的书帖,却也忍不住沉迷其中,这一刻的他倒是纯粹的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它,只在于蔡京亦好书法而已。
相随十五年,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知之甚深,听她这一叹,便知其看诗已毕,遂问道:
如何
在武则天身边跟随多年,上官婉儿逐渐揣摩出许多与这位圣神皇帝的相处之道。正是她的这些静心揣摩与总结才是其十五年荣宠不衰白勺根源,而在她揣摩出的这些个相处之道中,排列第一的便是一一诚实。
圣神皇帝绝不是仁慈之君,但其绝对是英明之主。跟着这样杀伐果决而又善察人心的主子,上官婉儿若还敢玩心眼儿耍欺瞒,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哪里还有十五年的荣宠不衰。
十五年来,上官婉儿见过太多试图欺瞒最终却弄巧成拙被杖威一团血肉的人,从神龙夭后到圣神皇帝,这位女帝都是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在武则天还不曾完全老去之前,有一说一绝对是与她相处的最英明之道,上官婉儿恰是最深诸此道之人。
臣女皆已看完,单凭此诗,这襄州唐松实应取中,便是。状头也尽坐得,说话间,上官婉儿一并将唐松的诗卷呈了上去。
帘幕外,唐松听到上官婉儿此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武则天亦有诗才,在唐松穿越前的后世,她的一首诗仍然广为流传,被人称道不已。
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能写出这样流传千载依然为后人称道的佳作,武则天自然不缺乏鉴诗的眼力。
片刻之后,自进小堂以来便无人理会的唐松听到帘幕中传出了一句考语,这倒的确是一首好诗。科考场上匆匆之间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确属不易
耳听此言,唐松心底对武则天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看来史书中关于其有胸襟的评价的确不是虚言。
自己今天带领贡生们闹出如此风浪,不啻于狠狠的扫了武则天的脸面,但她面对这首湘灵鼓瑟时依然能做此持平之论,这份大气,这份胸襟确实值得称道。
想到这里,唐松微微的摇了摇头。自己这感慨实在有些多余obil
说起来,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而言可是不折不扣的杀父仇人。亲自授命杀掉上官仪及上官芝后,却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不仅是留在身边,而且是贴身到连饮食衣饰都交由其安排的地步,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便不说女皇帝,纵观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乃至上位者,有几人能像武则天这么做又有几人敢像武则天这么做没有大胸襟,大气度,又如何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更不说其死后留下的那座无字碑了
唐之后骂武则天的很多,有骂她残暴不仁的,有骂她淫荡不堪的,但无论怎么骂,却没有一个人是骂她小肚鸡肠不大气的
作为一个女人而有如此大气,单凭此一点,武则天不仅足以傲视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须眉男子,亦足以傲视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帝王。
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有其实,又有其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绝非侥幸
耳听武则天已经看完考卷,并给出了这么个考语。唐松心想着下面自然该是问询于他的时候了,孰料他依1日是没人理会。武则天说完考语后便转过话头儿向上官婉儿吩咐道:传苏味道。准其于富城骑马,速来
帘幕后有跪伏于地静等使唤的太监宫女,上官婉儿遂指了一个素来沉稳的太监去办此事。
武则天还是刚才那风格,要么不动,一旦开始理事后便是雷厉风行,中间几无停顿。
拟敕给事中李峤为人首鼠,无人臣之德,着即出为琼州司户参军
准备君前问答落空的唐松听到这敕令,不免要替李峤悲哀一下,唐代的琼州便是后世的海南,可是这时代人眼中的天涯眼角及不毛之地。此时唐朝海南岛的条件之艰苦,远非后人所能想象。这一情况即便是到北宋也未有根本性改观,只看苏轼的贬谲诗便知道了。
贬往海南,还只是官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司户参军,这可是比贬到岭南更远更狠对于李峤来说,实是不折不扣的远窜,最终还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阳,那就纯属天意,要看他的命数了。
唐松顾自感慨,武则夭的敕令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就... -->>
听到武则天声音不大却含蕴着滔天杀意的旨意,唐松站的更端正了些,虽然对那首湘灵鼓瑟有着十足的信心,但要说此刻他毫不紧张那却是不可能的。
生死之间悬于一线,即便是穿越者,又有谁真能毫不挂心
或许是承继了祖父上官仪的优良基因,上官婉儿是那种在诗赋文学上极有天赋的人,十四岁时由宫中贱奴一飞冲天被武则天赏识看重,其在文学上表现出的才能可谓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么多年专司制敕拟诏之事,亦是对她这一才能的充分肯定。
既有天赋,眼界亦高。近年来武则天每在宫中举办诗会时,负责最终裁定备家诗作之优劣高低之人便是上官婉儿,因其裁定的结果公允,能为备家所心服。是以上官婉儿渐渐就有了诗秤的别号。
此事不管是史书还是唐人笔记中部多有记载,唐松自然知道。以上官婉儿诗秤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那首湘灵鼓瑟的妙处。
更不可能宋之问,岳子奇两人取中的那二十七人都能写出比这首湘灵鼓瑟更好的科举诗。
进士科考试有诗亦有赋,但赋一般较长,且自西汉武帝骚体大赋鼎盛一时之后,以华丽辞彩炫人眼目,但内容却多有欠缺的骚体大赋便有着越来越严重的模式化。简而言之就是骚体大赋文胜质远矣,且套路化严重,是以自西汉之后就渐渐没了鼎盛时的荣耀。
进士科科试中,众考生几乎是按照同一个套路来,是以赋作呈现出极严重的千人一面的特点。这情形与后世的八股文颇为相似,真正好文学者若非是为考试需要不得不为的话,其实是不太愿意看这些千人一面的东西的。
应试赋文有此特点,又长,加之看圣神皇帝的意思是要立等结果的,实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以本就不太好赋文的上官婉儿便没有看那些赋,径直将唐松并二十七名取中者的诗作挑了出来。
知道这次看诗的重点是在唐松,所以上官婉儿先将那被取中的二十七首诗俱都看了一遍,心中有了准谱儿之后,这才最后拿起了唐松的诗卷。
展开来先看字,倒也平平。但一看诗,上官婉儿的眉头顿时一展。此次进士科所出湘灵鼓瑟的诗题,题旨是取自楚辞.远游
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唐松诗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湘灵善鼓瑟,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在耳边萦绕。以科举诗而论,这开篇点明题旨的两句诗可谓是极精到了。
随后便是想象驰骋,湘灵美妙的瑟音吸引了水神冯夷,冯夷好此绝妙瑟音,忍不住于水上合节欢舞。但冯夷其实并不曾真正听懂瑟音中隐藏的哀怨凄苦,亦使他的欢舞显得徒然。
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譬如西汉之贾谊,譬如历代被贬谲南行而经过湘水的天涯失意人。
中间这四韵,一共是八句,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句避免了科举诗中盘常见的呆板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此诗最佳妙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诗紧扣题旨,反复渲染,已经将湘灵鼓瑟之妙绘写的淋漓尽致。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但诗中竞不曾直面写到湘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其间真有无限扑朔迷离的怅惘,用词堪称极妙。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最后五字实是神来之笔,将此前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瞬间归于烟消云散,让观者由瑰丽的想象世界回到现实。地点依然是湘江,依然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恬静的山水美景中,给人留下无限悠远的思恋。
上官婉儿看诗极快,也很静默,但看完最后这首湘灵鼓瑟,却忍不住的发出了一声幽远的轻叹,若非囿身于这富城之中,她还真想去楚地走走,去湘水走走,去听一听那湘灵的绝妙瑟音。
有诗文天赋者每遇佳作便好沉迷其中,这是伴随天赋而来的天性,恰如人之痼疾是很难改掉的。
这便如北宋末年有名的奸相蔡京,不管他平日有多少个朝政倾轧的心思,但一遇到上好的书帖,却也忍不住沉迷其中,这一刻的他倒是纯粹的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它,只在于蔡京亦好书法而已。
相随十五年,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知之甚深,听她这一叹,便知其看诗已毕,遂问道:
如何
在武则天身边跟随多年,上官婉儿逐渐揣摩出许多与这位圣神皇帝的相处之道。正是她的这些静心揣摩与总结才是其十五年荣宠不衰白勺根源,而在她揣摩出的这些个相处之道中,排列第一的便是一一诚实。
圣神皇帝绝不是仁慈之君,但其绝对是英明之主。跟着这样杀伐果决而又善察人心的主子,上官婉儿若还敢玩心眼儿耍欺瞒,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哪里还有十五年的荣宠不衰。
十五年来,上官婉儿见过太多试图欺瞒最终却弄巧成拙被杖威一团血肉的人,从神龙夭后到圣神皇帝,这位女帝都是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
在武则天还不曾完全老去之前,有一说一绝对是与她相处的最英明之道,上官婉儿恰是最深诸此道之人。
臣女皆已看完,单凭此诗,这襄州唐松实应取中,便是。状头也尽坐得,说话间,上官婉儿一并将唐松的诗卷呈了上去。
帘幕外,唐松听到上官婉儿此言,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武则天亦有诗才,在唐松穿越前的后世,她的一首诗仍然广为流传,被人称道不已。
看朱成碧思纷纷,支离憔悴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能写出这样流传千载依然为后人称道的佳作,武则天自然不缺乏鉴诗的眼力。
片刻之后,自进小堂以来便无人理会的唐松听到帘幕中传出了一句考语,这倒的确是一首好诗。科考场上匆匆之间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确属不易
耳听此言,唐松心底对武则天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看来史书中关于其有胸襟的评价的确不是虚言。
自己今天带领贡生们闹出如此风浪,不啻于狠狠的扫了武则天的脸面,但她面对这首湘灵鼓瑟时依然能做此持平之论,这份大气,这份胸襟确实值得称道。
想到这里,唐松微微的摇了摇头。自己这感慨实在有些多余obil
说起来,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而言可是不折不扣的杀父仇人。亲自授命杀掉上官仪及上官芝后,却将上官婉儿留在身边,不仅是留在身边,而且是贴身到连饮食衣饰都交由其安排的地步,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便不说女皇帝,纵观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帝乃至上位者,有几人能像武则天这么做又有几人敢像武则天这么做没有大胸襟,大气度,又如何做得出这样的事来
更不说其死后留下的那座无字碑了
唐之后骂武则天的很多,有骂她残暴不仁的,有骂她淫荡不堪的,但无论怎么骂,却没有一个人是骂她小肚鸡肠不大气的
作为一个女人而有如此大气,单凭此一点,武则天不仅足以傲视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须眉男子,亦足以傲视古往今来的绝大多数帝王。
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有其实,又有其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绝非侥幸
耳听武则天已经看完考卷,并给出了这么个考语。唐松心想着下面自然该是问询于他的时候了,孰料他依1日是没人理会。武则天说完考语后便转过话头儿向上官婉儿吩咐道:传苏味道。准其于富城骑马,速来
帘幕后有跪伏于地静等使唤的太监宫女,上官婉儿遂指了一个素来沉稳的太监去办此事。
武则天还是刚才那风格,要么不动,一旦开始理事后便是雷厉风行,中间几无停顿。
拟敕给事中李峤为人首鼠,无人臣之德,着即出为琼州司户参军
准备君前问答落空的唐松听到这敕令,不免要替李峤悲哀一下,唐代的琼州便是后世的海南,可是这时代人眼中的天涯眼角及不毛之地。此时唐朝海南岛的条件之艰苦,远非后人所能想象。这一情况即便是到北宋也未有根本性改观,只看苏轼的贬谲诗便知道了。
贬往海南,还只是官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司户参军,这可是比贬到岭南更远更狠对于李峤来说,实是不折不扣的远窜,最终还能不能回到中原,回到洛阳,那就纯属天意,要看他的命数了。
唐松顾自感慨,武则夭的敕令却是一道接着一道,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