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跑道,好像跑得还挺轻松。其实,这都是我这个人之所以到今天仍然碌碌无为,没什么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当年我能坚持做一件事,比如说我大学毕业就到一家药店里面去实习,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也许就可以做一家药店的店长。再经过两年,我可能就会创办一家自己的诊所。到2013年,我已经工作了差不多15年了,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的话,从创办自己的诊所到现在,我可以有10年的时间奋斗,那么我的全球连锁诊所业务可能早都上市两三次了。所以,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不断地和所有的朋友分享:不要随便更换跑道,天底下所有的跑道都是弯道,都充满了艰辛。
这个道理很简单,在我们明确要走的道路之后,要坚持不动摇。不走斜路,只走正路。在坚持已有道路的情况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良和微创新。大家都知道腾讯这家公司,它很成功,但是,它有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革命性的产品吗?没有。它只是不断地改良自己的产品。你说微信是它发明的吗?在有微信之前,听说有个东西叫米聊。但是,腾讯在做强了类似产品之后,该类产品比米聊更好用了。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用户过亿的产品。这就是微创新、微改良,即不断地在现有基础上,不改旗易帜,不走斜路,沿着现在的路持续改良。
我后来发现,那些动不动就推倒重来的做法,其实并不好。给大家举个例子,法国大革命和英国革命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英国虽然也走上了所谓的现代文明之路,但是,它也保留了君主立宪制度,是吧?查尔斯王子60多岁了,现在还在做王子。它保留了这个制度。但是,法国不一样。法国人充满了浪漫的、激情的革命主义色彩,一会儿这个派推翻那个派,一会儿那个派推倒这个派。所以,不断地有人被砍头。在法国大革命历史上,被砍头的人要远远多于英国历史上被砍头的人。
但是我们看今天的结果,你说今天的英国更文明、更发达,还是法国更文明、更发达?其实只能说差不多。那为什么差不多的结果,你要用死那么多人来换?它们完全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改变来进行,即坚持微创新、微改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你不能在每一个地方都进行小的改革的话,你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我们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是说你不一点点积累,你就不能走得远。这话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
拨开迷雾看本质,为何人类会被名相所迷惑?争论不停何时休?实践为何又是前进的唯一动力?《群书治要》墨子篇,告诉我们名相背后的真理,实践背后的真知。
墨子说:“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看待一件事,不要仅仅被它的名相所影响。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初中二年级,由于我善于拍班主任的马屁,所以,很早的时候,老师就让我做了学习委员。当时,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分班,全部同学打散分班。这一天,老师让我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个班里同学的名单,说你帮我排一下同学的座位号。谁坐前面,谁坐后面。我拿着一张表就看,发现有一个人,名字叫郭伟,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人长得很高大,直接放到了最后一排。
结果,座位排好之后第二天,我突然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个子很矮的同学,恨不得站在桌子上才能看到黑板。当时,我的心情别提多复杂了。这件事我一辈子都记得。我觉得很对不起郭伟同学。后来郭伟同学对我说:“谢谢啊,谢谢啊。幸好你这样安排,哥们儿看了很多课外读物。”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有一种先天的被名相所迷惑的本能,是吧?一个叫郭伟的人,你下意识地就觉得他长得特别高大、伟岸,但他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叫梁冬,他就一定是卖空调的吗?不一定,是吧?所以,不要被名相所诱惑。
我的好友吴伯凡也讲过一个故事。当年在论坛上混时,他很崇拜罗素,所以起了个名字叫罗素,没人搭理他。后来他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素,叫罗素素。哇!好多人过来跟他搭讪。
所以,人们都喜欢被名字所迷惑。好听的名字给你美好的联想,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象形文字都能引发我们的一些联想,是吧?比如说,你觉得真、善、美特别好,觉得丑、恶特别不好。如果有一个人姓丑,或者姓贾,人们就会觉得这个人终生不聚财。但其实这都是名相,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墨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人们容易活在一个概念性的意识当中。他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概念、一些名相所迷惑。所以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就是说,我们要看重事物的实际作用,而不要被它的品牌、名相、概念所影响。你会觉得iPhone4比较低级,iPhone5比较高级,是吧?其实,不见得是这样。iPhone5和iPhone4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长了一点点。你到珠江三角洲买苹果的山寨机,多大屏幕的都有。大一点点算什么?但是为什么你要为iPhone5多花那么多钱?其实是因为我们在概念上被蛊惑了。
中国的文字和西方的文字不一样。西方的文字只是符号性的东西。你看到每一个字母时,不会对细节产生如此的联想,但是每一个汉字,甚至汉字里面不同的偏旁部首,都是具有某些图像性意味的。中国的汉字有时可以没有逻辑,但是它可以形成一些具象概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中间没有断词,也没有阐释什么道理,只是把一个一个场景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是你却自然而然地联想出一种凄风苦雨的情景。
有一个很伟大的人物,就是咱们已故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当年,小平先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一个叫作“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第二个是“摸着石头过河”。先不要讨论什么主义,只要先让人民生活富足起来,解决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好办法。今天,很多人对此进行各种反思,说邓小平当年做错了哪些事情,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坦白说,不是当年的邓小平制造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有机会上网、发微博,你还哪有机会反思当年?
我们有些时候,老是讨论很抽象的问题。有个朋友告诉我说,他最讨厌单位里面开会的时候,一帮人讨论我们应该走什么路,应遵守什么主义,总是讲原则、讲道理、讲理念、讲战略。他说,哪有那么多的理论战略。今天发生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有什么经验教训,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咱们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你今天碰见这个问题解决一点点,明天碰见那个问题解决一点点,积少成多,问题就被全部解决了,就会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有了这个状态之后,你自然而然就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称之为“解决方案”。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很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名字不是很高级,叫“娱乐串串秀”。我也因此而羞愧过。当时为什么做这个节目?是因为那家电视台没钱。它不给你钱,让你出去采访。为了要上市,它想尽量压缩成本。于是,整个节目中就只有一个很郁闷的主持人,电视台又不让你去采访那些政经名人,其实政经名人已经被鲁豫姐等大牌主持人全部采访了。她们都采访得挺好,也不需要多我这么一个。那怎么办?我只能去讲娱乐。但是,我内心里又觉得光讲娱乐不高级。电视台不让我出去采访,只能给我一些别人做过的节目的片段剪辑,让我自己重新剪剪,串在一起。
为了迎合各种需求,我创造出了一种说更多的话、播更少的片子的节目,然后,在娱乐里面讲点儿时事,讲点儿政治,甚至讲点儿丹尼尔·贝尔,讲讲马克思,讲讲资本主义种种文化矛盾冲突等话题。最后,形成了那么一个节目。表面上看,它是一个所谓的创意。其实,它不过是对当时的各种限制的一个妥协的解决方案。当你仔细斟酌各种妥协的解决方案时,你就塑造出了所谓的独特的形象。当后来的人看不见当时那些问题时,只看见你所做的创新,就认为你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这样做出的。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创新根本就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适应出来的。你得了哥情又得了嫂意,最后还得了父母,所以方方面面都迁就一点点,然后,它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是在微创新、微调整、微改革,有时甚至是在妥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没有那么多的应该,全部都是一堆的活该。在活该这样去调整的过程当中,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最后大家都感慨,当年你真应该这么走,其实那个“应该”都是假的,只不过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已。所以,不要被概念所迷惑,不要总是讨论各种战略。花时间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才是成长的唯一法门。
我们诊所有一位大夫,他是无国界针灸协会的成员,一个比利时人。他在瑞士学了一点儿针灸,水平一般。有一次,在印度玩的时候,他发现一个老头儿动不了了,很痛苦。于是,他就用针灸方法帮人治疗,结果效果很好。于是,他就以一个学徒的能力,做了一件菩萨的事情。他跑到印度的棚户区,为人家治病。那里非常肮乱,医疗水平也极差。结果病人越治越多,一个人带来两个人,两个人带来四个人。最后他开了四家诊所,然后无国界针灸协会的很多成员,有执照的没执照的医生,都到那些地方去,为穷人治病。结果这个人越治,水平越高,最后变成了当地的一根神针。据说对于治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他一扎一个准儿。
他到我们诊所来跟大家分享时,不断地讲一件事,他说在我不懂这些事情时,我只是觉得我需要做,于是我就去做了。在做中学,在错中改。最后成就了这么一番事业。我觉得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坐而言、起而行”的精神。套用一句非常流行的广告用语,就是“JUST DO IT”(想做就做)的精神,当你有“JUST DO IT”的精神时,你会发现你做到了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王霸之道是管仲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以德服人为王道,以威示人为霸道。管理之道中的恩威并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往往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有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需有规章森严的管理文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
个跑道,好像跑得还挺轻松。其实,这都是我这个人之所以到今天仍然碌碌无为,没什么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当年我能坚持做一件事,比如说我大学毕业就到一家药店里面去实习,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也许就可以做一家药店的店长。再经过两年,我可能就会创办一家自己的诊所。到2013年,我已经工作了差不多15年了,如果按这个时间计算的话,从创办自己的诊所到现在,我可以有10年的时间奋斗,那么我的全球连锁诊所业务可能早都上市两三次了。所以,当我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不断地和所有的朋友分享:不要随便更换跑道,天底下所有的跑道都是弯道,都充满了艰辛。
这个道理很简单,在我们明确要走的道路之后,要坚持不动摇。不走斜路,只走正路。在坚持已有道路的情况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良和微创新。大家都知道腾讯这家公司,它很成功,但是,它有什么特别惊天动地的革命性的产品吗?没有。它只是不断地改良自己的产品。你说微信是它发明的吗?在有微信之前,听说有个东西叫米聊。但是,腾讯在做强了类似产品之后,该类产品比米聊更好用了。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用户过亿的产品。这就是微创新、微改良,即不断地在现有基础上,不改旗易帜,不走斜路,沿着现在的路持续改良。
我后来发现,那些动不动就推倒重来的做法,其实并不好。给大家举个例子,法国大革命和英国革命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英国虽然也走上了所谓的现代文明之路,但是,它也保留了君主立宪制度,是吧?查尔斯王子60多岁了,现在还在做王子。它保留了这个制度。但是,法国不一样。法国人充满了浪漫的、激情的革命主义色彩,一会儿这个派推翻那个派,一会儿那个派推倒这个派。所以,不断地有人被砍头。在法国大革命历史上,被砍头的人要远远多于英国历史上被砍头的人。
但是我们看今天的结果,你说今天的英国更文明、更发达,还是法国更文明、更发达?其实只能说差不多。那为什么差不多的结果,你要用死那么多人来换?它们完全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改变来进行,即坚持微创新、微改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你不能在每一个地方都进行小的改革的话,你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我们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是说你不一点点积累,你就不能走得远。这话其实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只有坚持微改良,你才能走得远。如果你想每一次都大步向前迈进,你没走几步就会累死。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其实远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所学习和理解得要深刻得多。
拨开迷雾看本质,为何人类会被名相所迷惑?争论不停何时休?实践为何又是前进的唯一动力?《群书治要》墨子篇,告诉我们名相背后的真理,实践背后的真知。
墨子说:“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看待一件事,不要仅仅被它的名相所影响。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初中二年级,由于我善于拍班主任的马屁,所以,很早的时候,老师就让我做了学习委员。当时,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分班,全部同学打散分班。这一天,老师让我到办公室,给了我一个班里同学的名单,说你帮我排一下同学的座位号。谁坐前面,谁坐后面。我拿着一张表就看,发现有一个人,名字叫郭伟,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人长得很高大,直接放到了最后一排。
结果,座位排好之后第二天,我突然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个子很矮的同学,恨不得站在桌子上才能看到黑板。当时,我的心情别提多复杂了。这件事我一辈子都记得。我觉得很对不起郭伟同学。后来郭伟同学对我说:“谢谢啊,谢谢啊。幸好你这样安排,哥们儿看了很多课外读物。”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有一种先天的被名相所迷惑的本能,是吧?一个叫郭伟的人,你下意识地就觉得他长得特别高大、伟岸,但他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叫梁冬,他就一定是卖空调的吗?不一定,是吧?所以,不要被名相所诱惑。
我的好友吴伯凡也讲过一个故事。当年在论坛上混时,他很崇拜罗素,所以起了个名字叫罗素,没人搭理他。后来他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素,叫罗素素。哇!好多人过来跟他搭讪。
所以,人们都喜欢被名字所迷惑。好听的名字给你美好的联想,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的汉字很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象形文字都能引发我们的一些联想,是吧?比如说,你觉得真、善、美特别好,觉得丑、恶特别不好。如果有一个人姓丑,或者姓贾,人们就会觉得这个人终生不聚财。但其实这都是名相,不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墨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人们容易活在一个概念性的意识当中。他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概念、一些名相所迷惑。所以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就是说,我们要看重事物的实际作用,而不要被它的品牌、名相、概念所影响。你会觉得iPhone4比较低级,iPhone5比较高级,是吧?其实,不见得是这样。iPhone5和iPhone4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长了一点点。你到珠江三角洲买苹果的山寨机,多大屏幕的都有。大一点点算什么?但是为什么你要为iPhone5多花那么多钱?其实是因为我们在概念上被蛊惑了。
中国的文字和西方的文字不一样。西方的文字只是符号性的东西。你看到每一个字母时,不会对细节产生如此的联想,但是每一个汉字,甚至汉字里面不同的偏旁部首,都是具有某些图像性意味的。中国的汉字有时可以没有逻辑,但是它可以形成一些具象概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中间没有断词,也没有阐释什么道理,只是把一个一个场景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是你却自然而然地联想出一种凄风苦雨的情景。
有一个很伟大的人物,就是咱们已故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当年,小平先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一个叫作“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第二个是“摸着石头过河”。先不要讨论什么主义,只要先让人民生活富足起来,解决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好办法。今天,很多人对此进行各种反思,说邓小平当年做错了哪些事情,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问题。坦白说,不是当年的邓小平制造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有机会上网、发微博,你还哪有机会反思当年?
我们有些时候,老是讨论很抽象的问题。有个朋友告诉我说,他最讨厌单位里面开会的时候,一帮人讨论我们应该走什么路,应遵守什么主义,总是讲原则、讲道理、讲理念、讲战略。他说,哪有那么多的理论战略。今天发生了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有什么经验教训,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咱们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你今天碰见这个问题解决一点点,明天碰见那个问题解决一点点,积少成多,问题就被全部解决了,就会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有了这个状态之后,你自然而然就创造出了一种所谓的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称之为“解决方案”。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很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名字不是很高级,叫“娱乐串串秀”。我也因此而羞愧过。当时为什么做这个节目?是因为那家电视台没钱。它不给你钱,让你出去采访。为了要上市,它想尽量压缩成本。于是,整个节目中就只有一个很郁闷的主持人,电视台又不让你去采访那些政经名人,其实政经名人已经被鲁豫姐等大牌主持人全部采访了。她们都采访得挺好,也不需要多我这么一个。那怎么办?我只能去讲娱乐。但是,我内心里又觉得光讲娱乐不高级。电视台不让我出去采访,只能给我一些别人做过的节目的片段剪辑,让我自己重新剪剪,串在一起。
为了迎合各种需求,我创造出了一种说更多的话、播更少的片子的节目,然后,在娱乐里面讲点儿时事,讲点儿政治,甚至讲点儿丹尼尔·贝尔,讲讲马克思,讲讲资本主义种种文化矛盾冲突等话题。最后,形成了那么一个节目。表面上看,它是一个所谓的创意。其实,它不过是对当时的各种限制的一个妥协的解决方案。当你仔细斟酌各种妥协的解决方案时,你就塑造出了所谓的独特的形象。当后来的人看不见当时那些问题时,只看见你所做的创新,就认为你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很多所谓的创新,都是这样做出的。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创新根本就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适应出来的。你得了哥情又得了嫂意,最后还得了父母,所以方方面面都迁就一点点,然后,它就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是在微创新、微调整、微改革,有时甚至是在妥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没有那么多的应该,全部都是一堆的活该。在活该这样去调整的过程当中,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最后大家都感慨,当年你真应该这么走,其实那个“应该”都是假的,只不过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已。所以,不要被概念所迷惑,不要总是讨论各种战略。花时间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实际问题,才是成长的唯一法门。
我们诊所有一位大夫,他是无国界针灸协会的成员,一个比利时人。他在瑞士学了一点儿针灸,水平一般。有一次,在印度玩的时候,他发现一个老头儿动不了了,很痛苦。于是,他就用针灸方法帮人治疗,结果效果很好。于是,他就以一个学徒的能力,做了一件菩萨的事情。他跑到印度的棚户区,为人家治病。那里非常肮乱,医疗水平也极差。结果病人越治越多,一个人带来两个人,两个人带来四个人。最后他开了四家诊所,然后无国界针灸协会的很多成员,有执照的没执照的医生,都到那些地方去,为穷人治病。结果这个人越治,水平越高,最后变成了当地的一根神针。据说对于治腰椎间盘突出、三叉神经痛,他一扎一个准儿。
他到我们诊所来跟大家分享时,不断地讲一件事,他说在我不懂这些事情时,我只是觉得我需要做,于是我就去做了。在做中学,在错中改。最后成就了这么一番事业。我觉得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坐而言、起而行”的精神。套用一句非常流行的广告用语,就是“JUST DO IT”(想做就做)的精神,当你有“JUST DO IT”的精神时,你会发现你做到了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王霸之道是管仲管理学中的核心理念。以德服人为王道,以威示人为霸道。管理之道中的恩威并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往往一个成功的企业,既要有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同时又需有规章森严的管理文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和谐之道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