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穿越186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清光绪元年的八月,秋老虎的威力还在江南肆虐。中原、北方却随着几次降雨炎热日渐消除,冷空气的悄然来到,让北方大地迎来了秋高气爽。
但是对于北方大清官场的人来说,一种烧心煮肺的炙热感,丁点也没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消散去,反而随着时间的陈酿和发酵,愈发的浓烈来了。
“朝廷要削藩……”
“旗人振作了,朝廷用不着汉军了……”
“朝廷担忧汉臣势大难治……”
“旗人要夺官帽子了。天底下八成的督抚疆臣,九成的提督、总兵武臣都是汉员,旗人都没官做了。现在天下太平了,天下还是八旗的……”
以及“满汉一家,满汉共用方为天下之福!”
“旗人颓废已久,非短时可治愈。但满汉并用共举,方可镇定天下,避退外洋……”
后两者针对性要比前面几句流言弱上不少,但针对朝廷的矛头依旧很尖锐。整个北方都人心惶惶,只因为流言中朝廷削藩的第一对象是湘军,而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淮系正是继承了湘军过半的政治遗产,才站到全国的最巅峰的。
可就跟流言中说的一样,李鸿章纵然贵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手下督抚疆臣一群,但他还没有曾国藩当年的‘负天下之望’,个人声望上跟曾国藩还差了很多。所以李鸿章也做不到当年曾国藩那样对朝廷的威慑——只要曾国藩站在哪里,他自己不主动削兵,朝廷连裁减湘军都要找一大堆的借口,还不敢保证一定能行。更不要说是‘明要’湘军重要们的官职顶戴了。
这样的消息只在北方流传。但南面的高官大员很多也都知道,只不过没向下层扩散消息而已。这个时代的中国,消息流传还是很缓慢的。官员们交流还是靠书信为主,只要不是大公报这种全国性的大报纸上公开捅出的,那流言再具有爆炸性。也必须等着时间去发酵。
只是广州的刘松山、刘锦棠叔侄听到这些流言后,头发都要愁白了。他们敢对天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向第三个人透漏那天晚上刘暹发的牢骚。刘松山还赶忙向台南发了一封信……
流言止于智者。但天底下的愚民总是更多,人云亦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流言的威力。否则流言也不会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了,而且还全都跟阴谋诡计交织在一起。
天底下对于这些流言最感烦恼的还不是刘松山叔侄,也不是左宗棠、李鸿章、刘长佑等地方实力派大佬,更不是刘暹本身。而是北京城里的八旗王公贵胄们,是慈禧、慈安、恭亲王、醇亲王四巨头。
他们除了要想出法子消除这个‘流言’的影响。更要想法设法的挖出那个传播流言的始作俑者。
会是谁呢?
李鸿章?还是曾国荃?还是左宗棠、刘长佑?
反正北京城的四巨头或是八旗的王公大臣们是没去想过刘暹。因为流言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同一时间不同的省份,满清的首脑们可不认为刘暹有这个实力。他们的思维里还没有遍地特务组织这一根弦,在他们老旧的思维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实力影响庞大的、覆盖在这些省份地方的官员派系,才可以做到。所以刘暹被他们直接剔除了。就连广州的刘松山叔侄也一点也不认为是刘暹自己在玩火,那要是真的,刘暹就太疯狂了,简直是在引火*。尤其是刘松山在得到北面传来的流言之后。更是以为刘暹不过早一些收到了消息而已。
“太后,此事是不是李鸿章、曾国荃合流尚要确定,当务之急是想要把流言压下去啊。”
恭亲王内心中对李鸿章的信任还是很足的。而且如此流言。已够诛心,他觉得李鸿章参与的可能性不大。与性格沉稳,这几年愈发的老谋深算的李鸿章比,到时曾老九更有可能。
两宫太后、醇亲王、文祥、宝鋆等都赞同,揪出那始作俑者是必须的,但那是可以慢慢来的。压下流言的影响。是现在就必须做的。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朝廷停下八旗新军的编练,那这个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但是他们能这样做吗?八旗新军的编练已经关乎到八旗统治的稳定了。是必须要行的。流言中的很多话都是真真实话。比如眼前的这些从武事着手... -->>
大清光绪元年的八月,秋老虎的威力还在江南肆虐。中原、北方却随着几次降雨炎热日渐消除,冷空气的悄然来到,让北方大地迎来了秋高气爽。
但是对于北方大清官场的人来说,一种烧心煮肺的炙热感,丁点也没随着气温的下降而消散去,反而随着时间的陈酿和发酵,愈发的浓烈来了。
“朝廷要削藩……”
“旗人振作了,朝廷用不着汉军了……”
“朝廷担忧汉臣势大难治……”
“旗人要夺官帽子了。天底下八成的督抚疆臣,九成的提督、总兵武臣都是汉员,旗人都没官做了。现在天下太平了,天下还是八旗的……”
以及“满汉一家,满汉共用方为天下之福!”
“旗人颓废已久,非短时可治愈。但满汉并用共举,方可镇定天下,避退外洋……”
后两者针对性要比前面几句流言弱上不少,但针对朝廷的矛头依旧很尖锐。整个北方都人心惶惶,只因为流言中朝廷削藩的第一对象是湘军,而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淮系正是继承了湘军过半的政治遗产,才站到全国的最巅峰的。
可就跟流言中说的一样,李鸿章纵然贵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手下督抚疆臣一群,但他还没有曾国藩当年的‘负天下之望’,个人声望上跟曾国藩还差了很多。所以李鸿章也做不到当年曾国藩那样对朝廷的威慑——只要曾国藩站在哪里,他自己不主动削兵,朝廷连裁减湘军都要找一大堆的借口,还不敢保证一定能行。更不要说是‘明要’湘军重要们的官职顶戴了。
这样的消息只在北方流传。但南面的高官大员很多也都知道,只不过没向下层扩散消息而已。这个时代的中国,消息流传还是很缓慢的。官员们交流还是靠书信为主,只要不是大公报这种全国性的大报纸上公开捅出的,那流言再具有爆炸性。也必须等着时间去发酵。
只是广州的刘松山、刘锦棠叔侄听到这些流言后,头发都要愁白了。他们敢对天发誓,自己绝对没有向第三个人透漏那天晚上刘暹发的牢骚。刘松山还赶忙向台南发了一封信……
流言止于智者。但天底下的愚民总是更多,人云亦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流言的威力。否则流言也不会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了,而且还全都跟阴谋诡计交织在一起。
天底下对于这些流言最感烦恼的还不是刘松山叔侄,也不是左宗棠、李鸿章、刘长佑等地方实力派大佬,更不是刘暹本身。而是北京城里的八旗王公贵胄们,是慈禧、慈安、恭亲王、醇亲王四巨头。
他们除了要想出法子消除这个‘流言’的影响。更要想法设法的挖出那个传播流言的始作俑者。
会是谁呢?
李鸿章?还是曾国荃?还是左宗棠、刘长佑?
反正北京城的四巨头或是八旗的王公大臣们是没去想过刘暹。因为流言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同一时间不同的省份,满清的首脑们可不认为刘暹有这个实力。他们的思维里还没有遍地特务组织这一根弦,在他们老旧的思维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个实力影响庞大的、覆盖在这些省份地方的官员派系,才可以做到。所以刘暹被他们直接剔除了。就连广州的刘松山叔侄也一点也不认为是刘暹自己在玩火,那要是真的,刘暹就太疯狂了,简直是在引火*。尤其是刘松山在得到北面传来的流言之后。更是以为刘暹不过早一些收到了消息而已。
“太后,此事是不是李鸿章、曾国荃合流尚要确定,当务之急是想要把流言压下去啊。”
恭亲王内心中对李鸿章的信任还是很足的。而且如此流言。已够诛心,他觉得李鸿章参与的可能性不大。与性格沉稳,这几年愈发的老谋深算的李鸿章比,到时曾老九更有可能。
两宫太后、醇亲王、文祥、宝鋆等都赞同,揪出那始作俑者是必须的,但那是可以慢慢来的。压下流言的影响。是现在就必须做的。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朝廷停下八旗新军的编练,那这个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但是他们能这样做吗?八旗新军的编练已经关乎到八旗统治的稳定了。是必须要行的。流言中的很多话都是真真实话。比如眼前的这些从武事着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