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胜败之策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不朽波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的财富,国内的阶级矛盾就会激化。所以一战中,人口损失更大的法国没有爆发革命,而德国的皇帝被他忠诚的海军士兵赶下了王座。侵略作战一般都是开始顺利,然后慢慢失败;防御作战一般是先失败后胜利,军队和国民可以接受先败后胜,不能够忍受先胜后败。
一战中法国是协约国三巨头中势力最弱的。而一战中战斗法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就是因为保家卫国的信念和收复阿尔萨斯与洛林的决心。如果在防御作战中先消耗掉法军的军队人数,再在适当的时机以阿尔萨斯与洛林和法军议和,成与不成都必然可以削弱法军的战斗意志。历史上一战之后法国就人人厌战,就是因为法国当时已经快要到成年人口损失的社会忍受极限了。以法国4000万人口分析,男子2000万,取三分之一为20-40岁的青壮年人口700万,历史法国伤亡493万。德军采取防守作战,法国损失多损失200万人口是很容易的,可能法军多进攻一年,就会多损失100万。所以只要德军采取守势,扩大双方的交换比,法国就会首先承受不住伤亡,自动退出战争,法军失去有生力量之后就只能作为一个看客。
而法国又不可能做一个看客,因为战争主要发生在法德交界,美军、英军和其他殖民地军队来到法国的领土上帮助其作战。法国就必须派出军队一同作战。如果他们采取攻势,德国可以收获高的交换比,法国的青壮年就会在战场上死伤殆尽。如果他们不进攻,几百万美国人、英国人、殖民地军人365天都在饥渴的大雕就会轮流慰问孤单寂寞的浪漫的法兰西美女,一年后就生出一个法兰西联合国。法国青壮年就会厌战,内部矛盾激化,同时法军和其他国家军队的矛盾也会激化。按照真实历史的伤亡估计再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法军撑不到1921年,如果按照积极防御作战的伤亡推算,法军撑不到1919年。
这样同盟国就可以将战线一直维持在法德边境,形成僵持。这种局面对于德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同盟国比战前多了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甚至可以拿下希腊、意大利等地,是呈现胜利趋势的。而协约国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沙俄,还无法保护它在欧洲大陆上除了法国以外的地区,这就会使它呈现失败趋势。
在这种局面下,无论是议和还是僵持,同盟国都已经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弱势,拥有了比一战前更好的局面。所以说历史上1917打败沙俄是同盟国战略环境最好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接近胜利的时候。
但是,同盟国不会“伐谋、伐交、伐兵”的英明统治者们根本不会利用胜利。他们在社会的普通民众、资本家、军人等各种力量的压力下(因为同盟国发起的战争,民众与军队一直幻想着迅速的打败协约国集团),将东线打败沙俄的军队继续投入到西线战场的绞肉机中,发动一次次徒劳无功的进攻,自己挤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1917年,同盟国集团同时经营西线和东线两家公司,西线公司因为不适应市场已经损失了500万,还有500万资本,同时维持生产线空转的话每年损失30万-50万。东线公司有150万资本,因为技术适应市场,打败了竞争对手沙俄公司,已经完全占领了东线公司所在的市场,每年利润超过100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呢?
“不会了解市场、不会结交关系、不会开发新技术”的自大的集团董事会做出了抽调东线公司150万资本,投入到西线公司中,和竞争对手英法公司进行血腥残酷的价格大战,最后资金枯竭,申请破产。
同盟国尤其是德国统治集团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眼高手低,终于葬送胜利的希望。
民的财富,国内的阶级矛盾就会激化。所以一战中,人口损失更大的法国没有爆发革命,而德国的皇帝被他忠诚的海军士兵赶下了王座。侵略作战一般都是开始顺利,然后慢慢失败;防御作战一般是先失败后胜利,军队和国民可以接受先败后胜,不能够忍受先胜后败。
一战中法国是协约国三巨头中势力最弱的。而一战中战斗法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就是因为保家卫国的信念和收复阿尔萨斯与洛林的决心。如果在防御作战中先消耗掉法军的军队人数,再在适当的时机以阿尔萨斯与洛林和法军议和,成与不成都必然可以削弱法军的战斗意志。历史上一战之后法国就人人厌战,就是因为法国当时已经快要到成年人口损失的社会忍受极限了。以法国4000万人口分析,男子2000万,取三分之一为20-40岁的青壮年人口700万,历史法国伤亡493万。德军采取防守作战,法国损失多损失200万人口是很容易的,可能法军多进攻一年,就会多损失100万。所以只要德军采取守势,扩大双方的交换比,法国就会首先承受不住伤亡,自动退出战争,法军失去有生力量之后就只能作为一个看客。
而法国又不可能做一个看客,因为战争主要发生在法德交界,美军、英军和其他殖民地军队来到法国的领土上帮助其作战。法国就必须派出军队一同作战。如果他们采取攻势,德国可以收获高的交换比,法国的青壮年就会在战场上死伤殆尽。如果他们不进攻,几百万美国人、英国人、殖民地军人365天都在饥渴的大雕就会轮流慰问孤单寂寞的浪漫的法兰西美女,一年后就生出一个法兰西联合国。法国青壮年就会厌战,内部矛盾激化,同时法军和其他国家军队的矛盾也会激化。按照真实历史的伤亡估计再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前提下,法军撑不到1921年,如果按照积极防御作战的伤亡推算,法军撑不到1919年。
这样同盟国就可以将战线一直维持在法德边境,形成僵持。这种局面对于德国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同盟国比战前多了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甚至可以拿下希腊、意大利等地,是呈现胜利趋势的。而协约国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沙俄,还无法保护它在欧洲大陆上除了法国以外的地区,这就会使它呈现失败趋势。
在这种局面下,无论是议和还是僵持,同盟国都已经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弱势,拥有了比一战前更好的局面。所以说历史上1917打败沙俄是同盟国战略环境最好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接近胜利的时候。
但是,同盟国不会“伐谋、伐交、伐兵”的英明统治者们根本不会利用胜利。他们在社会的普通民众、资本家、军人等各种力量的压力下(因为同盟国发起的战争,民众与军队一直幻想着迅速的打败协约国集团),将东线打败沙俄的军队继续投入到西线战场的绞肉机中,发动一次次徒劳无功的进攻,自己挤干了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1917年,同盟国集团同时经营西线和东线两家公司,西线公司因为不适应市场已经损失了500万,还有500万资本,同时维持生产线空转的话每年损失30万-50万。东线公司有150万资本,因为技术适应市场,打败了竞争对手沙俄公司,已经完全占领了东线公司所在的市场,每年利润超过100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呢?
“不会了解市场、不会结交关系、不会开发新技术”的自大的集团董事会做出了抽调东线公司150万资本,投入到西线公司中,和竞争对手英法公司进行血腥残酷的价格大战,最后资金枯竭,申请破产。
同盟国尤其是德国统治集团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眼高手低,终于葬送胜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