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静州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桥知道艾敏是真心要请自己吃饭,道:“好吧,今天就请同学们好好撮一顿。”
艾敏再次看了看吴重斌等人,道:“都是你的同学?”
王桥也不隐瞒,道:“我在一中复读,准备考大学。”
艾敏愣了半天,追问了一次,这才知道没有听错,竖起大拇指,道:“没有想到你还有这种志气,快请同学们都进来。”
艾敏小店约有三十个平方,店面装修简单,干净整洁。
从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女服务员里走出一个,她笑容满面地道:“你是王桥吧,杜姐经常谈起你,我们耳朵都听起茧子了。我们几人以前都和杜姐在一个班组,现在还算一个班组。”
艾敏从厨房里走出时,换上厨房常穿的白色制服,戴了一顶白帽子,道:“我是手艺没有学好,先把大厨的架子学会了,是不是很好笑?”在昌东开小店虽然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失败,却让她看到开餐馆的前景,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局限,痛定思痛,她先到大餐馆打工,学技术,学管理。如今,她在静州开了间小店,服务员全是以前厂里的姐妹。
+,
王桥道:“我觉得很好,至少给人感觉正规、干净,看来你的野心不小。”
艾敏道:“野心倒是没有,只是不想再失败。今天运气好,在菜市场买到一条黑鱼。”
晏琳与王桥接触得越深,发现他的秘密越多,她就如一个探宝的小女孩,跟在王桥身后进了厨房,充满喜悦地探听着他的秘密。
王桥蹲在水池边,观察池里的黑鱼,得出结论:“这条黑鱼生活的环境一般,水质不太好,颜色偏黄。”
艾敏道:“我最近到旧乡去了一趟,沿河边走了两三个小时,只收到一条鱼。”
王桥道:“黑鱼是冷水鱼,产量低,所以专门做黑鱼馆子很少。”
艾敏道:“确实是这样。黑鱼好是好,就是货源太紧张,我以前想做黑鱼餐馆,后来由于经常买不到黑鱼,只能放弃做黑鱼餐馆,开小馆子,专心专意做家常菜。我拜的一个师傅说妈妈的味道才是好味道,给了我很大启发。开小馆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欠账的,我们本钱小,多欠几顿就要垮台。”
王桥想着旧乡日益浑浊的小河,道:“如果能人工繁殖黑鱼就好了。当初养黑鱼的老板是我表哥,他一直没有能够搞成功人工繁殖,也就放弃了。”
艾敏道:“难怪后来很难再有稳定的黑鱼供应市场。”
此时艾敏正处于艰难创业期,可是精神面貌和思考的问题与在昌东时大相径庭。王桥作为曾经的拯救者,为艾敏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晏琳在旁边插话道:“王桥卖过鱼?”
王桥介绍道:“这是我同学晏琳,这位是餐馆老板艾敏。”
艾敏是结过婚有过孩子的女人,作为过来人,她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看出了晏琳对王桥的心思,热情地介绍道:“当初要不是王桥支持和帮助,我的餐馆肯定开不起来,最初开餐馆的时候,王桥还客串过厨师,他做的黑鱼可好吃了。”
王桥没有让艾敏继续说往事,道:“你到餐馆偷艺,应该大有收获,今天得检验一下。回锅肉、麻婆豆腐、爆炒双脆、肉片汤,这几样是静州最受欢迎的家常菜,最考验基本功。”
艾敏将左手伸出来,道:“就凭手上的刀口子,我还是很有信心的。黑鱼你来做,我还想再尝尝你做出的味道。”
王桥笑道:“你现在可是专业水准,我是瞎做的,不敢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过,好久没有做黑鱼了,手还真痒。”
从厨房走回大堂时,晏琳对王桥开玩笑道:“没有看出你还是多面手,作文写得好,书法漂亮,打架野蛮,还会做饭。可惜就是数学很臭,还没有考及格。”
王桥道:“争取期末及格。”说到这,他脑子里钻出刘建厂的身影,停下脚步,回到厨房,问道:“你开店有人来收保护费吗?”
经过一年多的“江湖”生涯,艾敏不再是初开店的菜鸟,对此事看得淡,道:“挂招牌第二天就有人过来,花钱免灾。”
王桥道:“记得在昌东的那个警察吗?他在昌东立了功,送到省警校脱产学习一年,毕业后分到静州刑警队,是否需要他出面?你不交保护费,能节约一点算一点。”
艾敏摇头道:“用不着,交点保护费,再有其他杂皮来闹事,还可以叫他们来帮忙,小事找警察效果不见得好。以后真要遇到**烦,再找你那位同学。”
王桥感慨地道:“政府收税,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保一方平安,现在要给黑社会交保护费才能换来平安,完全乱了套。再这样下去,社会要出大乱子。”
艾敏道:“我们小老百姓管不了这么多,只注重现实利益,哪种方式能够把小店开下去,我就用哪种方式。”
王桥往厨房走时,晏琳又跟了过来。她站在门口听两人谈话,王桥这些言论超出了她的生活阅历,她觉得王桥好成熟,看他的眼神充满柔情和崇拜。
等到王桥回到大堂,艾敏站在灶前开始做菜,无论是颠锅还是将手伸到嘴里尝味道,都具有专业厨师的架势。
“你好。”晏琳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厨房。
艾敏回头看了一眼晏琳漂亮衣服和头发,道:“别靠得太近,油烟重。”
晏琳朝后退了一步,又往朝挪了一小步,好奇地问道:“你和王桥以前认识?”
艾敏道:“老朋友了。”
晏琳很想知道王桥的过去,可是又不好表现得太明显,于是绕着弯说闲话,竭力将话题朝王桥身上引。
艾敏久历社会,极懂人情事故,主动道:“我和王桥认识是在两年前,那时他从广南回来渡假。”说了这里,她想起了自己一只脚差点踏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后背不禁起了些寒意。
晏琳道:“他是从广南回来吗?”
艾敏点头道:“当时我不知道他是从广南回来,后来才知道。”
两个女人站在灶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了王桥。
在大堂里,王桥喝着茶,听吴重斌、田峰聊天。他享受着殷勤、周到的服务,思绪却飞回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的冬天,王桥从广南回到家里。只休息了十来天,就觉得闲在厂区里难受得很,于是经常到表哥承包的鱼塘玩耍。
表哥是离开红星厂创业的怪人,拿着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文化却去承包了一个鱼塘,专门饲养名贵、罕见的黑鱼。
黑鱼是冷水鱼,长得慢,但是味道鲜美,价格不低。表哥看准了黑鱼的潜力,就利于旧乡的流水河来养黑鱼。表哥是肯钻研的人,搞工程的人却将收来的小黑鱼养得格外雄壮,生意颇佳。
王桥偶尔帮着表哥往静州和昌东送鱼。春节前夕,表哥生了病,客串送鱼的王桥变成了主力。
就在送鱼过程中,他偶遇了艾敏。
那一次送鱼时间很紧,到昌东城郊时已经七点钟了。王桥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在城外随便找了一家路边店,炒了热菜,要了热汤,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
从九十年代起,针对工业企业的“分类指导、抓大放小”八字原则成了风行全国的热词,县属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不好的小型国有企业纷纷实行了改革,出售给集体或个人,或者实行股份合作制,结果是大量工人先后下岗。
昌东县丝绸厂受到冲击最大,下岗女工人数已有上千人。少数女工与部分原本就没有工作的女子为了生活,明里暗里被生活逼进了路边店这个泥淖。
王桥骑着摩托车进城,满脸风尘,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加上骑了一辆摩托车,很像长期在外面跑江湖的生意人。停车时,他见到不远处蹲着一个平头年轻人,并没有在意,进了店。
店里一位女子坐在角落里观察王桥,当王桥拿出传呼机时,她下定决心,走了过去,坐在王桥对面,道:“帅哥,一个人吃饭?”
王桥一时没有明白这位女子是什么意思,看了一眼这个女子,“嗯”了一声,继续吃饭。
“想不想耍一盘?”女子问了这句话,脸瞬间就红了,神情颇不自然。
王桥明白“耍一盘”是什么意思。他每次到昌东县城都要和当警察的同学杨红兵见面,闲来聊天时,杨红兵讲了许多在派出所遇到的新鲜事情,层出不穷的路... -->>
王桥知道艾敏是真心要请自己吃饭,道:“好吧,今天就请同学们好好撮一顿。”
艾敏再次看了看吴重斌等人,道:“都是你的同学?”
王桥也不隐瞒,道:“我在一中复读,准备考大学。”
艾敏愣了半天,追问了一次,这才知道没有听错,竖起大拇指,道:“没有想到你还有这种志气,快请同学们都进来。”
艾敏小店约有三十个平方,店面装修简单,干净整洁。
从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女服务员里走出一个,她笑容满面地道:“你是王桥吧,杜姐经常谈起你,我们耳朵都听起茧子了。我们几人以前都和杜姐在一个班组,现在还算一个班组。”
艾敏从厨房里走出时,换上厨房常穿的白色制服,戴了一顶白帽子,道:“我是手艺没有学好,先把大厨的架子学会了,是不是很好笑?”在昌东开小店虽然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失败,却让她看到开餐馆的前景,也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局限,痛定思痛,她先到大餐馆打工,学技术,学管理。如今,她在静州开了间小店,服务员全是以前厂里的姐妹。
+,
王桥道:“我觉得很好,至少给人感觉正规、干净,看来你的野心不小。”
艾敏道:“野心倒是没有,只是不想再失败。今天运气好,在菜市场买到一条黑鱼。”
晏琳与王桥接触得越深,发现他的秘密越多,她就如一个探宝的小女孩,跟在王桥身后进了厨房,充满喜悦地探听着他的秘密。
王桥蹲在水池边,观察池里的黑鱼,得出结论:“这条黑鱼生活的环境一般,水质不太好,颜色偏黄。”
艾敏道:“我最近到旧乡去了一趟,沿河边走了两三个小时,只收到一条鱼。”
王桥道:“黑鱼是冷水鱼,产量低,所以专门做黑鱼馆子很少。”
艾敏道:“确实是这样。黑鱼好是好,就是货源太紧张,我以前想做黑鱼餐馆,后来由于经常买不到黑鱼,只能放弃做黑鱼餐馆,开小馆子,专心专意做家常菜。我拜的一个师傅说妈妈的味道才是好味道,给了我很大启发。开小馆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欠账的,我们本钱小,多欠几顿就要垮台。”
王桥想着旧乡日益浑浊的小河,道:“如果能人工繁殖黑鱼就好了。当初养黑鱼的老板是我表哥,他一直没有能够搞成功人工繁殖,也就放弃了。”
艾敏道:“难怪后来很难再有稳定的黑鱼供应市场。”
此时艾敏正处于艰难创业期,可是精神面貌和思考的问题与在昌东时大相径庭。王桥作为曾经的拯救者,为艾敏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晏琳在旁边插话道:“王桥卖过鱼?”
王桥介绍道:“这是我同学晏琳,这位是餐馆老板艾敏。”
艾敏是结过婚有过孩子的女人,作为过来人,她几乎是在第一时间看出了晏琳对王桥的心思,热情地介绍道:“当初要不是王桥支持和帮助,我的餐馆肯定开不起来,最初开餐馆的时候,王桥还客串过厨师,他做的黑鱼可好吃了。”
王桥没有让艾敏继续说往事,道:“你到餐馆偷艺,应该大有收获,今天得检验一下。回锅肉、麻婆豆腐、爆炒双脆、肉片汤,这几样是静州最受欢迎的家常菜,最考验基本功。”
艾敏将左手伸出来,道:“就凭手上的刀口子,我还是很有信心的。黑鱼你来做,我还想再尝尝你做出的味道。”
王桥笑道:“你现在可是专业水准,我是瞎做的,不敢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过,好久没有做黑鱼了,手还真痒。”
从厨房走回大堂时,晏琳对王桥开玩笑道:“没有看出你还是多面手,作文写得好,书法漂亮,打架野蛮,还会做饭。可惜就是数学很臭,还没有考及格。”
王桥道:“争取期末及格。”说到这,他脑子里钻出刘建厂的身影,停下脚步,回到厨房,问道:“你开店有人来收保护费吗?”
经过一年多的“江湖”生涯,艾敏不再是初开店的菜鸟,对此事看得淡,道:“挂招牌第二天就有人过来,花钱免灾。”
王桥道:“记得在昌东的那个警察吗?他在昌东立了功,送到省警校脱产学习一年,毕业后分到静州刑警队,是否需要他出面?你不交保护费,能节约一点算一点。”
艾敏摇头道:“用不着,交点保护费,再有其他杂皮来闹事,还可以叫他们来帮忙,小事找警察效果不见得好。以后真要遇到**烦,再找你那位同学。”
王桥感慨地道:“政府收税,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保一方平安,现在要给黑社会交保护费才能换来平安,完全乱了套。再这样下去,社会要出大乱子。”
艾敏道:“我们小老百姓管不了这么多,只注重现实利益,哪种方式能够把小店开下去,我就用哪种方式。”
王桥往厨房走时,晏琳又跟了过来。她站在门口听两人谈话,王桥这些言论超出了她的生活阅历,她觉得王桥好成熟,看他的眼神充满柔情和崇拜。
等到王桥回到大堂,艾敏站在灶前开始做菜,无论是颠锅还是将手伸到嘴里尝味道,都具有专业厨师的架势。
“你好。”晏琳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厨房。
艾敏回头看了一眼晏琳漂亮衣服和头发,道:“别靠得太近,油烟重。”
晏琳朝后退了一步,又往朝挪了一小步,好奇地问道:“你和王桥以前认识?”
艾敏道:“老朋友了。”
晏琳很想知道王桥的过去,可是又不好表现得太明显,于是绕着弯说闲话,竭力将话题朝王桥身上引。
艾敏久历社会,极懂人情事故,主动道:“我和王桥认识是在两年前,那时他从广南回来渡假。”说了这里,她想起了自己一只脚差点踏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后背不禁起了些寒意。
晏琳道:“他是从广南回来吗?”
艾敏点头道:“当时我不知道他是从广南回来,后来才知道。”
两个女人站在灶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起了王桥。
在大堂里,王桥喝着茶,听吴重斌、田峰聊天。他享受着殷勤、周到的服务,思绪却飞回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的冬天,王桥从广南回到家里。只休息了十来天,就觉得闲在厂区里难受得很,于是经常到表哥承包的鱼塘玩耍。
表哥是离开红星厂创业的怪人,拿着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文化却去承包了一个鱼塘,专门饲养名贵、罕见的黑鱼。
黑鱼是冷水鱼,长得慢,但是味道鲜美,价格不低。表哥看准了黑鱼的潜力,就利于旧乡的流水河来养黑鱼。表哥是肯钻研的人,搞工程的人却将收来的小黑鱼养得格外雄壮,生意颇佳。
王桥偶尔帮着表哥往静州和昌东送鱼。春节前夕,表哥生了病,客串送鱼的王桥变成了主力。
就在送鱼过程中,他偶遇了艾敏。
那一次送鱼时间很紧,到昌东城郊时已经七点钟了。王桥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在城外随便找了一家路边店,炒了热菜,要了热汤,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
从九十年代起,针对工业企业的“分类指导、抓大放小”八字原则成了风行全国的热词,县属国有企业特别是效益不好的小型国有企业纷纷实行了改革,出售给集体或个人,或者实行股份合作制,结果是大量工人先后下岗。
昌东县丝绸厂受到冲击最大,下岗女工人数已有上千人。少数女工与部分原本就没有工作的女子为了生活,明里暗里被生活逼进了路边店这个泥淖。
王桥骑着摩托车进城,满脸风尘,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加上骑了一辆摩托车,很像长期在外面跑江湖的生意人。停车时,他见到不远处蹲着一个平头年轻人,并没有在意,进了店。
店里一位女子坐在角落里观察王桥,当王桥拿出传呼机时,她下定决心,走了过去,坐在王桥对面,道:“帅哥,一个人吃饭?”
王桥一时没有明白这位女子是什么意思,看了一眼这个女子,“嗯”了一声,继续吃饭。
“想不想耍一盘?”女子问了这句话,脸瞬间就红了,神情颇不自然。
王桥明白“耍一盘”是什么意思。他每次到昌东县城都要和当警察的同学杨红兵见面,闲来聊天时,杨红兵讲了许多在派出所遇到的新鲜事情,层出不穷的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