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战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完颜襄吃了败仗,独自一个坐在帐中生闷气。睍莼璩伤远在大宋都城临安,坐在勤政殿内的大宋皇帝赵惇却也在暗暗气闷不已。
光宗赵惇即位至今,储君之位一直未定,丞相留正及宗室权贵赵汝愚等人数次奏请光宗早立太子,光宗却犹豫难决。皇后李氏中意皇子赵扩,多次在枕席间向光宗软语央求,光宗素来畏惧李皇后,自无不允之理。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不得不禀报太上皇孝宗。然而每次一提起,孝宗便摇头不允,光宗甚为不满。但太上皇余威犹存,朝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仍以孝宗马首是瞻,光宗却也毫无办法。
正自愣怔不已,殿门口一个小太监尖声道:“皇后娘娘驾到。”光宗抬头一看,果见李皇后引着几名宫女踏进殿来,忙起身道:“你怎么来了?”李皇后轻轻一笑,道:“我来瞧咱们的皇上是否累坏了身子。”转身对那几名宫女道:“抬上来。”几名宫女连忙将一个朱漆食盒提进殿内,掀开盒盖,却是满满一盆莲子羹,及四样细巧宫点。李皇后亲自盛了一碗莲子羹,捧到光宗面前,道:“这是我吩咐厨下熬的珍珠莲子羹,颇有安神消暑之效。皇上整日只顾着操劳国事,全不爱护自家龙体,真教人放心不下。来,快喝完了它。”
李皇后未被册封为皇后之时便以凶悍善妒闻名,宫人闻之无不变色,宋光宗赵惇亦不例外。李皇后虽然凶悍,却又另有一项柔媚功夫,善能曲意迎人,每每做了令光宗不快之事,便又变着法儿逗他开心,常常把光宗哄得晕头转向。是以光宗一遇着李皇后,便变的全无主意,心中对她实是即爱且怕。
李皇后待光宗喝完了羹汤,又取过一双象牙箸,夹起一块点心送到光宗口里,道:“这点心我昨日尝着不错,今天特地令厨下做了来给你品尝品尝。怎么样?味道可还好吗?”光宗嘴里塞满了点心,哪里还能回答,只得胡乱点头,口中唔唔,也不知说些什么。好容易几块点心下肚,李皇后这才言入正题,含笑问道:“皇上,立太子的事,昨儿你跟太上皇提了么?”光宗垂头丧气地道:“提是提了,可太上皇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就是不答应。”李皇后柳眉微颦,旋即又换回了笑脸,道:“太上皇年纪大了,头脑不太清楚,今儿你再去求求他,没准他就答应了。”光宗将头摇个不住,道:“他哪有半点糊涂?清醒的很着呐。昨天我刚刚去过,今天就是去了,我看他也不会答应。”眼见李皇后一双柳眉缓缓竖起,面上乌云渐布,心中不由打了个突,忙又改口道:“好罢,我这就去。”李皇后回嗔作喜,低头见食盒内那四色点心已吃得残了,便一一取出,又将食盒盖上,对那几名宫女道:“提了这食盒,跟皇上一道过去。”光宗本已欲举步,听了这话,回头问道:“怎么?你不和我一同去么?”李皇后笑道:“太上皇心多,我若是去了,他还不疑心是我唆使你来着。”光宗想想也对,便点点头,对一旁的小太监道:“去重华宫。”那太监忙快步抢到殿门口,大声道:“万岁爷发驾重华宫了。”
孝宗赵昚退位以后,便在重华宫居住。初时光宗常来请安问候,倒也殷勤,近两月却来的渐渐稀了,寻根究底,还是因为立储之事,光宗胸有不满。昨日光宗前来问安,实际上又是来请求孝宗允许他立新进为嘉王的皇子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光宗气得拂袖而去,料想又得数日不至。
今日孝宗尚未起身,就听伺候在旁的小太监报说光宗前来请安,孝宗微觉奇怪,摆手吩咐叫进。光宗来到孝宗榻前,深深一躬,道:“儿皇恭请太上皇圣安。”孝宗点头道:“好,好,坐吧。”光宗依言起身,在旁边一把镀金交椅上坐了,示意提着食盒的两名宫女走近,道:“这是儿皇特地命御厨煮的珍珠莲子羹,颇有安神之效,父皇不妨用些试试。”孝宗年事已高,退位后又大病了一场,虽得御医精心调治,现已大见好转,但胃口一直不佳,遂颔首道:“难得你有如此孝心,先放着吧,待会再用。”光宗又道:“昨日太医进奉的药父皇都服用了么?感觉是不是好了些?”孝宗摇头道:“人老了,哪有什么好不好的。”见光宗神色不属,便淡淡问道:“还有什么事?不妨都说出来吧。”光宗迟疑了一会,道:“不还是昨日儿皇给您提过的那事,恳请父皇恩准。”孝宗混浊的目光忽地一亮,旋即暗淡,叹道:“你说的还是扩儿吧,扩儿心地善良,性情温和,这都是好的。可惜就是太过温顺了一些,没有主见。做皇帝的,必须刚毅果敢,能谋善断。扩儿不行,耳根太软,将来做了皇帝,难免会被他人所左右,不是国家之福,不是国家之福啊!”光宗听孝宗颠倒来去,就是一个不答应,不觉心头阵阵光火,反口问道:“那您认为哪个才是最佳人选?”孝宗道:“先前我不是和你说过了么,嘉国公聪明睿智,又有贵人之象,可托以社稷,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光宗含怒不语,心道:“他又不是我儿子,我干嘛要将皇位传给他?”
当年孝宗立皇长子赵愭为太子,可惜赵愭早死,二子赵恺常年多病,方传皇位于三子赵惇。这嘉国公赵柄,就是赵恺之子,自幼便聪慧过人,素为孝宗所喜爱。
孝宗不听光宗回答,抬头一看,却见光宗面上已带了怒色,不觉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皇儿啊,你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太固执了,连我这个做父亲的话都听不进去,以后诸臣工还怎么敢向你进言?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国家民生,万不可过于固执,过犹不及么。自己有主见是好的,但别人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那就不好了。”
光宗听他又将话题扯到这上面来,甚感厌烦,当下转过了头去,不言不语。孝宗说得口干舌燥,转头示意一名小太监端来一杯清茶,呷了两口,又接着道:“至于立谁为太子,你也可以到下面聆听一下大臣们的意见,再考较诸皇子的言行,然后再下定论不迟……。”正自絮絮,光宗却愈听愈烦,振衣而起,也不出声告退,径自板着脸出了重华宫。随行的太监宫女见皇上面色不善,哪敢出声,也都跟着退了下去。孝宗兀自不觉,回过头正欲再说,却不见了光宗的人影,不觉微微一愣,道:“这人哪里去了?怎地说着说着就不见了?”旁边一名小太监上前道:“太上皇,皇上已经起驾回去了。”孝宗愣了半晌,一声长叹,缓缓摇了摇头。
完颜襄吃了败仗,独自一个坐在帐中生闷气。睍莼璩伤远在大宋都城临安,坐在勤政殿内的大宋皇帝赵惇却也在暗暗气闷不已。
光宗赵惇即位至今,储君之位一直未定,丞相留正及宗室权贵赵汝愚等人数次奏请光宗早立太子,光宗却犹豫难决。皇后李氏中意皇子赵扩,多次在枕席间向光宗软语央求,光宗素来畏惧李皇后,自无不允之理。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不得不禀报太上皇孝宗。然而每次一提起,孝宗便摇头不允,光宗甚为不满。但太上皇余威犹存,朝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仍以孝宗马首是瞻,光宗却也毫无办法。
正自愣怔不已,殿门口一个小太监尖声道:“皇后娘娘驾到。”光宗抬头一看,果见李皇后引着几名宫女踏进殿来,忙起身道:“你怎么来了?”李皇后轻轻一笑,道:“我来瞧咱们的皇上是否累坏了身子。”转身对那几名宫女道:“抬上来。”几名宫女连忙将一个朱漆食盒提进殿内,掀开盒盖,却是满满一盆莲子羹,及四样细巧宫点。李皇后亲自盛了一碗莲子羹,捧到光宗面前,道:“这是我吩咐厨下熬的珍珠莲子羹,颇有安神消暑之效。皇上整日只顾着操劳国事,全不爱护自家龙体,真教人放心不下。来,快喝完了它。”
李皇后未被册封为皇后之时便以凶悍善妒闻名,宫人闻之无不变色,宋光宗赵惇亦不例外。李皇后虽然凶悍,却又另有一项柔媚功夫,善能曲意迎人,每每做了令光宗不快之事,便又变着法儿逗他开心,常常把光宗哄得晕头转向。是以光宗一遇着李皇后,便变的全无主意,心中对她实是即爱且怕。
李皇后待光宗喝完了羹汤,又取过一双象牙箸,夹起一块点心送到光宗口里,道:“这点心我昨日尝着不错,今天特地令厨下做了来给你品尝品尝。怎么样?味道可还好吗?”光宗嘴里塞满了点心,哪里还能回答,只得胡乱点头,口中唔唔,也不知说些什么。好容易几块点心下肚,李皇后这才言入正题,含笑问道:“皇上,立太子的事,昨儿你跟太上皇提了么?”光宗垂头丧气地道:“提是提了,可太上皇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就是不答应。”李皇后柳眉微颦,旋即又换回了笑脸,道:“太上皇年纪大了,头脑不太清楚,今儿你再去求求他,没准他就答应了。”光宗将头摇个不住,道:“他哪有半点糊涂?清醒的很着呐。昨天我刚刚去过,今天就是去了,我看他也不会答应。”眼见李皇后一双柳眉缓缓竖起,面上乌云渐布,心中不由打了个突,忙又改口道:“好罢,我这就去。”李皇后回嗔作喜,低头见食盒内那四色点心已吃得残了,便一一取出,又将食盒盖上,对那几名宫女道:“提了这食盒,跟皇上一道过去。”光宗本已欲举步,听了这话,回头问道:“怎么?你不和我一同去么?”李皇后笑道:“太上皇心多,我若是去了,他还不疑心是我唆使你来着。”光宗想想也对,便点点头,对一旁的小太监道:“去重华宫。”那太监忙快步抢到殿门口,大声道:“万岁爷发驾重华宫了。”
孝宗赵昚退位以后,便在重华宫居住。初时光宗常来请安问候,倒也殷勤,近两月却来的渐渐稀了,寻根究底,还是因为立储之事,光宗胸有不满。昨日光宗前来问安,实际上又是来请求孝宗允许他立新进为嘉王的皇子赵扩为太子,孝宗不允,光宗气得拂袖而去,料想又得数日不至。
今日孝宗尚未起身,就听伺候在旁的小太监报说光宗前来请安,孝宗微觉奇怪,摆手吩咐叫进。光宗来到孝宗榻前,深深一躬,道:“儿皇恭请太上皇圣安。”孝宗点头道:“好,好,坐吧。”光宗依言起身,在旁边一把镀金交椅上坐了,示意提着食盒的两名宫女走近,道:“这是儿皇特地命御厨煮的珍珠莲子羹,颇有安神之效,父皇不妨用些试试。”孝宗年事已高,退位后又大病了一场,虽得御医精心调治,现已大见好转,但胃口一直不佳,遂颔首道:“难得你有如此孝心,先放着吧,待会再用。”光宗又道:“昨日太医进奉的药父皇都服用了么?感觉是不是好了些?”孝宗摇头道:“人老了,哪有什么好不好的。”见光宗神色不属,便淡淡问道:“还有什么事?不妨都说出来吧。”光宗迟疑了一会,道:“不还是昨日儿皇给您提过的那事,恳请父皇恩准。”孝宗混浊的目光忽地一亮,旋即暗淡,叹道:“你说的还是扩儿吧,扩儿心地善良,性情温和,这都是好的。可惜就是太过温顺了一些,没有主见。做皇帝的,必须刚毅果敢,能谋善断。扩儿不行,耳根太软,将来做了皇帝,难免会被他人所左右,不是国家之福,不是国家之福啊!”光宗听孝宗颠倒来去,就是一个不答应,不觉心头阵阵光火,反口问道:“那您认为哪个才是最佳人选?”孝宗道:“先前我不是和你说过了么,嘉国公聪明睿智,又有贵人之象,可托以社稷,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光宗含怒不语,心道:“他又不是我儿子,我干嘛要将皇位传给他?”
当年孝宗立皇长子赵愭为太子,可惜赵愭早死,二子赵恺常年多病,方传皇位于三子赵惇。这嘉国公赵柄,就是赵恺之子,自幼便聪慧过人,素为孝宗所喜爱。
孝宗不听光宗回答,抬头一看,却见光宗面上已带了怒色,不觉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皇儿啊,你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太固执了,连我这个做父亲的话都听不进去,以后诸臣工还怎么敢向你进言?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国家民生,万不可过于固执,过犹不及么。自己有主见是好的,但别人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那就不好了。”
光宗听他又将话题扯到这上面来,甚感厌烦,当下转过了头去,不言不语。孝宗说得口干舌燥,转头示意一名小太监端来一杯清茶,呷了两口,又接着道:“至于立谁为太子,你也可以到下面聆听一下大臣们的意见,再考较诸皇子的言行,然后再下定论不迟……。”正自絮絮,光宗却愈听愈烦,振衣而起,也不出声告退,径自板着脸出了重华宫。随行的太监宫女见皇上面色不善,哪敢出声,也都跟着退了下去。孝宗兀自不觉,回过头正欲再说,却不见了光宗的人影,不觉微微一愣,道:“这人哪里去了?怎地说着说着就不见了?”旁边一名小太监上前道:“太上皇,皇上已经起驾回去了。”孝宗愣了半晌,一声长叹,缓缓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