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铁色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初四把亲戚串,初五“崩穷”把活干,初六系上新夹绊。当人们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还没来得及去捉摸,去品味的时候,一眨眼新年便过去了。“破五”以后,当勤劳朴实的农民们又伏下身子开始了新一年不懈劳作的时候,新兵们到县“人武部”大院集合了!
正月初七这天,一辆双套胶皮轱辘大车,早早地停在了饮马庄大队部的门口,披着长鬃的高头大马,脖子上挂着铜铃铛,马脖子一扬,“哗啦!”作响,很是气派。老支书亲自执鞭当车把式。参军的青年们,个个装扮得整整齐齐,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被新鲜和兴奋冲动着,显得格外精神。在家人的拥簇下,在无休止的嘱咐中跳上车。魏天亮今天穿了一身学生兰制服外套,脚上是娘亲手做的刮了粉的千层底冲锋呢布鞋,衬着白白净净的袜子,脖里围了一条蟒皮纹的长围巾显得文质帅气。他一抬腿蹦上车,新嫂子把大红花给他别在胸前。哥哥姐姐围过来,重复着那说了一百遍的嘱咐话,天亮娘闪在后面,脸上堆出僵硬的笑纹。她嘱咐天亮,要安心在部队工作,不要挂念家中,努力去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天亮尽力躲闪着老娘的眼光,他不敢去直视娘那既大义又难舍的复杂表情。乡亲们一层一层把车围起来,尽量把辞别的话说得很圆满。不管是谁,整天在一起觉不出多么亲热,一旦要分别才觉出实在有些难舍难分。不厌其烦地互道珍重。年轻人心里不装事,显得活泼热闹,上年岁的爱动感情,则未免别情依依眼圈湿润。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二菊挤进人群,把一方用报纸包起来的东西,塞到天亮手里。天亮掀开报纸是一本高档崭新的日记本。里面的插图是木刻“红岩”英雄谱,并附录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烈士诗抄。显得时新珍贵。二菊的字写得好,很有男士风度,天亮想翻看一下祝福的词语,谁知翻出扉页却干干净净,没有一字一句。天亮有些迷惘,便赶紧包起来,揣进兜里。只见二菊表情略显呆滞,眼睛有些红肿,只说了声:“别忘了来信。”就转身钻进了人群。在人们不经意中天亮的眼睛快速在人群中搜索,他是多么希望见到艳芳的影子啊!可是令他很失望,他心里有些怅然。此时人已到齐,老支书说:“这话,说上三天也说不完,我看,城里见吧。”他“悠地”把红缨长鞭甩出一个圆圈,“叭”地炸出一声脆响,大马一扬长鬃,铃声响起,胶皮轱辘滚动起来。亲人们呼喊着挥手告别。两匹马扬起蹄子,铃声“哗啦啦”响着,马车在前面不远处拐了一个弯,便上了官道。
据翘着长胡子的老爷爷们说:“这条官道出人才,往南能通到江南水乡,往北可直达京都,当年江南名士唐伯虎上京赶考就是走的这条路。”
不一会马车就到了大柳树下,这棵大柳树两人合抱不拢,盛夏树冠遮天蔽日,是过往行人乘凉、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天亮和他的小伙伴们拾柴禾割草时经常来这里玩耍,及至回乡后又成了他们中午集中学习的好地方。
天亮至今清楚的记得,那是初春的一天,下午放学后,他和艳芳一起挎着篮子去割猪草。走到大柳树下,天亮爬上大柳树折下几条柳枝,和艳芳做起柳笛来。他们把柳条的皮从枝条上拧下来,用刀子割成段,做个哨嘴,再用小手把它捏扁,放在咀里一吹,便“呜——呜——”响起来,就这样一个柳笛便算做成了。他们背靠着大柳树坐下来,把柳笛含在嘴里,眯细了眼睛吹起来,那尖细的笛声,带着童真的稚气,从笛孔中流出来,飘向初春的原野。此刻那两颗小心窝里什么也没有了,只装满了美好!柳笛倒是做了一大把,可是忘了割猪草,天渐渐黑下来,他俩不敢回家。后来,还是他们的家长寻着笛音找过来,才把他们领回家。此刻他多想看到艳芳站在大柳树下挥动着红头巾给他送别呀!可艳芳竟然始终没有出现。大车绕过大柳树,辞别送行的亲人,载着一车戴着大红花的壮志青年,载着一车伟大长城的新砖,载着一车新兵旦子向前飞奔,奔向新兵集合的地方。
今年新兵数量很大,全县共八百多名。武装部大院里安排不下,便安排到生产资料公司的库房里。先是报到,登记编班排,天亮被临时指定为新兵班长。接着便是换发军装。每人一套棉衣、绒衣、衬衣、被褥、鞋帽、挎包、水壶、吃饭用的胶木碗等等军品。新战士们感到都很新鲜,认识的,不认识的,村庄离远的、离近的;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愿望,从此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除了新鲜感外,还增添了一种亲近感。第二天便开始学习打被包,整军容,集合站队一些简单的部队生活常识。其实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随时会见亲友。如有特殊情况还可穿着军装回家处理。但务必在下午四点前赶回来,因为明天就要出发了,这些新鲜血液就要输送到部队的大动脉里去了。
二月十一日这一天,吃过早饭,新兵们整好军容,打好被包,然后在大院里按班排排好队。虽然第一次穿上军装,多数军容风纪显得不整齐,被包打得也有些松垮,但一色的绿军装,一色的咖啡色裁绒棉帽衬托得个个精神饱满,虎虎生威。带兵的首长、武装部、兵役局领导、新兵代表分别发言讲话毕,便登上各村派来的马车。只见车结彩,马披红,新兵胸戴大红花,几十辆马车排成长队,浩浩荡荡从武装部的大院里涌出来,流向县城唯一的一条大街。前后几个大鼓队擂鼓壮行,学生队伍高举着彩旗,呼着响亮的口号,送行的人群在道路两旁拥拥挤挤,随着队伍往前走。此时坐在车上的新兵们,谁都没心思去想什么,一颗颗躁动的心随着浩荡的人流向前飞。当车流经过两座“父子进士”牌坊时,天亮眼睛的余光忽然扫到一个人影,这简直令他难以置信,他揉揉眼睛,定睛细看,果然是赵艳芳!艳芳穿着一件家织的四棚曾的花格子棉外套,脖里围一条鲜红的头巾,她半遮在石柱子后面,象在努力搜寻着,又象是在下意识地躲避着,脸上显现着一种复杂的表情。在天亮看到她的同时,她也似乎同时看到了天亮,但她马上又低头避开。天亮坐在车上相隔较远,无法和她说话,只是直直地望着,望着,一直到大车拐了弯,才回过身来。人流继续向前涌去,就这样一直流到了火车站。
站台上早有一列军车停在那里。兵员们按班排登上列车。不一会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启动。送别的人群拥向窗口,各自寻找自己的亲人,尽力说上最后一句嘱咐。列车慢慢提速,车轮发出有节奏的轰鸣。最后终于摆脱亲人们挥动的手臂,挟着雷,掣着电飞速而去。
这些平时很少离开家门,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登上火车的青年们,现在凭借着列车小小的窗口,头和头挤在一起,努力向外眺望着。车窗外,一座座房屋、一排排树木急速地向后倒去。窗外的景物一切都是新鲜的,希罕的,这使他们一时竟忘记了初离家门的淡淡别愁。
天亮扒在窗口看了一会窗外的景象,便把头缩回来,给别人让出地方。换到车箱的角落,靠在被包上,猜测着部队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他望着车箱的连接处在行进中的平行错动,忽然觉出列车是向北行驶。因为对新兵来说,目的地是暂时保密的,他们上车后,车拐过几个弯后便辩识不清方向了。现在他才意识到列车是向北开的。他不由地心里一慌,心想,莫非是司机开错了方向?越南不是在南边吗?莫非不是去越南?他赶紧把正扒着窗口往外瞧的秋子叫过来说“你看,这车是不是往北开的?我们不是去帮助越南人民吗?这样不是离战场越来越远了吗?”
秋子正沉浸在沿途的景物上,猛地让天亮这一问,有些发蒙了,根本没去分辨,天亮... -->>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初四把亲戚串,初五“崩穷”把活干,初六系上新夹绊。当人们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还没来得及去捉摸,去品味的时候,一眨眼新年便过去了。“破五”以后,当勤劳朴实的农民们又伏下身子开始了新一年不懈劳作的时候,新兵们到县“人武部”大院集合了!
正月初七这天,一辆双套胶皮轱辘大车,早早地停在了饮马庄大队部的门口,披着长鬃的高头大马,脖子上挂着铜铃铛,马脖子一扬,“哗啦!”作响,很是气派。老支书亲自执鞭当车把式。参军的青年们,个个装扮得整整齐齐,胸前佩戴着大红花。被新鲜和兴奋冲动着,显得格外精神。在家人的拥簇下,在无休止的嘱咐中跳上车。魏天亮今天穿了一身学生兰制服外套,脚上是娘亲手做的刮了粉的千层底冲锋呢布鞋,衬着白白净净的袜子,脖里围了一条蟒皮纹的长围巾显得文质帅气。他一抬腿蹦上车,新嫂子把大红花给他别在胸前。哥哥姐姐围过来,重复着那说了一百遍的嘱咐话,天亮娘闪在后面,脸上堆出僵硬的笑纹。她嘱咐天亮,要安心在部队工作,不要挂念家中,努力去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天亮尽力躲闪着老娘的眼光,他不敢去直视娘那既大义又难舍的复杂表情。乡亲们一层一层把车围起来,尽量把辞别的话说得很圆满。不管是谁,整天在一起觉不出多么亲热,一旦要分别才觉出实在有些难舍难分。不厌其烦地互道珍重。年轻人心里不装事,显得活泼热闹,上年岁的爱动感情,则未免别情依依眼圈湿润。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二菊挤进人群,把一方用报纸包起来的东西,塞到天亮手里。天亮掀开报纸是一本高档崭新的日记本。里面的插图是木刻“红岩”英雄谱,并附录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烈士诗抄。显得时新珍贵。二菊的字写得好,很有男士风度,天亮想翻看一下祝福的词语,谁知翻出扉页却干干净净,没有一字一句。天亮有些迷惘,便赶紧包起来,揣进兜里。只见二菊表情略显呆滞,眼睛有些红肿,只说了声:“别忘了来信。”就转身钻进了人群。在人们不经意中天亮的眼睛快速在人群中搜索,他是多么希望见到艳芳的影子啊!可是令他很失望,他心里有些怅然。此时人已到齐,老支书说:“这话,说上三天也说不完,我看,城里见吧。”他“悠地”把红缨长鞭甩出一个圆圈,“叭”地炸出一声脆响,大马一扬长鬃,铃声响起,胶皮轱辘滚动起来。亲人们呼喊着挥手告别。两匹马扬起蹄子,铃声“哗啦啦”响着,马车在前面不远处拐了一个弯,便上了官道。
据翘着长胡子的老爷爷们说:“这条官道出人才,往南能通到江南水乡,往北可直达京都,当年江南名士唐伯虎上京赶考就是走的这条路。”
不一会马车就到了大柳树下,这棵大柳树两人合抱不拢,盛夏树冠遮天蔽日,是过往行人乘凉、孩子们玩耍的好地方。天亮和他的小伙伴们拾柴禾割草时经常来这里玩耍,及至回乡后又成了他们中午集中学习的好地方。
天亮至今清楚的记得,那是初春的一天,下午放学后,他和艳芳一起挎着篮子去割猪草。走到大柳树下,天亮爬上大柳树折下几条柳枝,和艳芳做起柳笛来。他们把柳条的皮从枝条上拧下来,用刀子割成段,做个哨嘴,再用小手把它捏扁,放在咀里一吹,便“呜——呜——”响起来,就这样一个柳笛便算做成了。他们背靠着大柳树坐下来,把柳笛含在嘴里,眯细了眼睛吹起来,那尖细的笛声,带着童真的稚气,从笛孔中流出来,飘向初春的原野。此刻那两颗小心窝里什么也没有了,只装满了美好!柳笛倒是做了一大把,可是忘了割猪草,天渐渐黑下来,他俩不敢回家。后来,还是他们的家长寻着笛音找过来,才把他们领回家。此刻他多想看到艳芳站在大柳树下挥动着红头巾给他送别呀!可艳芳竟然始终没有出现。大车绕过大柳树,辞别送行的亲人,载着一车戴着大红花的壮志青年,载着一车伟大长城的新砖,载着一车新兵旦子向前飞奔,奔向新兵集合的地方。
今年新兵数量很大,全县共八百多名。武装部大院里安排不下,便安排到生产资料公司的库房里。先是报到,登记编班排,天亮被临时指定为新兵班长。接着便是换发军装。每人一套棉衣、绒衣、衬衣、被褥、鞋帽、挎包、水壶、吃饭用的胶木碗等等军品。新战士们感到都很新鲜,认识的,不认识的,村庄离远的、离近的;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愿望,从此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除了新鲜感外,还增添了一种亲近感。第二天便开始学习打被包,整军容,集合站队一些简单的部队生活常识。其实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随时会见亲友。如有特殊情况还可穿着军装回家处理。但务必在下午四点前赶回来,因为明天就要出发了,这些新鲜血液就要输送到部队的大动脉里去了。
二月十一日这一天,吃过早饭,新兵们整好军容,打好被包,然后在大院里按班排排好队。虽然第一次穿上军装,多数军容风纪显得不整齐,被包打得也有些松垮,但一色的绿军装,一色的咖啡色裁绒棉帽衬托得个个精神饱满,虎虎生威。带兵的首长、武装部、兵役局领导、新兵代表分别发言讲话毕,便登上各村派来的马车。只见车结彩,马披红,新兵胸戴大红花,几十辆马车排成长队,浩浩荡荡从武装部的大院里涌出来,流向县城唯一的一条大街。前后几个大鼓队擂鼓壮行,学生队伍高举着彩旗,呼着响亮的口号,送行的人群在道路两旁拥拥挤挤,随着队伍往前走。此时坐在车上的新兵们,谁都没心思去想什么,一颗颗躁动的心随着浩荡的人流向前飞。当车流经过两座“父子进士”牌坊时,天亮眼睛的余光忽然扫到一个人影,这简直令他难以置信,他揉揉眼睛,定睛细看,果然是赵艳芳!艳芳穿着一件家织的四棚曾的花格子棉外套,脖里围一条鲜红的头巾,她半遮在石柱子后面,象在努力搜寻着,又象是在下意识地躲避着,脸上显现着一种复杂的表情。在天亮看到她的同时,她也似乎同时看到了天亮,但她马上又低头避开。天亮坐在车上相隔较远,无法和她说话,只是直直地望着,望着,一直到大车拐了弯,才回过身来。人流继续向前涌去,就这样一直流到了火车站。
站台上早有一列军车停在那里。兵员们按班排登上列车。不一会汽笛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启动。送别的人群拥向窗口,各自寻找自己的亲人,尽力说上最后一句嘱咐。列车慢慢提速,车轮发出有节奏的轰鸣。最后终于摆脱亲人们挥动的手臂,挟着雷,掣着电飞速而去。
这些平时很少离开家门,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登上火车的青年们,现在凭借着列车小小的窗口,头和头挤在一起,努力向外眺望着。车窗外,一座座房屋、一排排树木急速地向后倒去。窗外的景物一切都是新鲜的,希罕的,这使他们一时竟忘记了初离家门的淡淡别愁。
天亮扒在窗口看了一会窗外的景象,便把头缩回来,给别人让出地方。换到车箱的角落,靠在被包上,猜测着部队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他望着车箱的连接处在行进中的平行错动,忽然觉出列车是向北行驶。因为对新兵来说,目的地是暂时保密的,他们上车后,车拐过几个弯后便辩识不清方向了。现在他才意识到列车是向北开的。他不由地心里一慌,心想,莫非是司机开错了方向?越南不是在南边吗?莫非不是去越南?他赶紧把正扒着窗口往外瞧的秋子叫过来说“你看,这车是不是往北开的?我们不是去帮助越南人民吗?这样不是离战场越来越远了吗?”
秋子正沉浸在沿途的景物上,猛地让天亮这一问,有些发蒙了,根本没去分辨,天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