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象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百三十七章象棋高手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汉族,山东济南章丘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二十年,目睹朝政腐败,抨击夏言内阁,被罢官。他壮年归田,“龙泉时自拂,尚有气如虹”,希望朝廷重新起用,但又不肯趋附权贵,所以只能闲居终老。李开先的文学主张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李开先,作为有明一代北曲中兴的大家,号称“词山曲海”,名列“嘉靖八才子”之一。他致仕后在章丘绣江河边与同邑诗人创立“富文堂词社”,一时名流汇集,成就不凡,成为乡邦文学史上的盛事。李开先对后世影响甚深,直至现代,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他才是《金瓶梅》的作者。
李开先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是一位象棋高手,终其一生没有对手。虽然他最小就痴迷象棋,但象棋对于他毕竟只是一种副业,但是他的棋艺使当时那些职业棋手都望之披靡,而且写了不少诗歌来分解下棋的方法,总结他下棋的实战经验和记叙下棋时的情景。为后人留下几十首内容广泛的象棋诗。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局将他的文稿编写成书。十岁时,他就写了第一首名叫《象棋口诀诗》。
诗云:将帅高坐金銮殿,
不离九宫不对面。
士将保驾不过河,
分别走口和走田。
车行直路无阻挡,
马跃日字任盘旋。
四门炮火威力大,
专门隔山轰营盘。
兵卒个个忠且勇,
不思后退只向前。
此诗虽然只是一首普通的叙述诗,但出自十岁孩童之手,也委实难得。第二首诗是李开先十一、二岁时写的。那时他因对象棋痴迷太深,整日与同学弈棋,竟达到废寝忘食、不肯读书的程度。这一日,他又未上学,只一门心思弈棋。其父大怒,便将其棋子抢来扔到河里。李开先一见心爱的棋子葬身河底,万分悲痛,放声大哭半晌后,便写了下面这首《吊象棋诗》。
诗云:将帅离开金鉴殿,
滔滔江河双遇难。
士象跟随去保驾,
可惜难走口和田。
车沉海底轮生锈,
马肉作鱼当美餐。
四门大炮空有威,
火药受潮难翻山。
十员兵卒虽忠勇,
未过河界怎向前?
此诗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一位嗜棋如命小棋迷的心情,而且颇有新意,最后一句更巧妙地把棋规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富情趣,颇具匠心。
自此以后,李开先发愤读书,只把下棋当作一种业余爱好。长大后的他涉猎多个领域,均有所成。李开先一代棋艺高手,无人能敌。吴橘隐和吴升甫是当时著名棋手,李开先让他们三先,他们也根本不是对手,让他们一马,他们也往往赢不了一两局。当时饮誉天下的象棋国手是燕京人陈珍,他曾经打败了另一位极负盛名的象棋高手张希秋,轰动天下,驰名遐迩。但李开先的棋艺比名满天下的国手陈珍更高一筹,对局时经常饶他一马,但即使如此,一年下来,二人之间无数次对局搏杀,陈珍也总是大败亏输,仅能走和寥寥数局而已,从来没有赢过李开先一局。当时就有人称赞他:只此一技,可高古今。
李开先在《送棋客吴橘隐兼及吴升甫》写道:虽云国手同推汝,叵奈强兵独有吾。每让三先难成埒,纵饶一马亦长输。他还写有两册《前象棋诗》和《后象棋诗》留传于世,对棋界有不朽贡献。
李开先自幼聪慧,“生而卓异,七岁能文,读书一见辄成诵,为文下笔辄千言”。[2]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
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在户部云南司任主事,先后两次奉命运军饷去宁夏边防。曾针对边患严重、防务废弛的情况,上奏朝廷,提出澄清吏治、富国强兵,扫除边患的主张,但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嘉靖十三年,调任徐州监管粮仓。在任上大力整顿粮政,由于触犯宦官的利益,整顿受到抵制和破坏,最后以失败而千终。不久,调入吏部。先后任考功司主事、司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等职,官制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年(1541年)夏,为权臣夏言所忌,被削官罢职,放归故里。李开先回乡后,在章丘绿原山与同乡好友结成“词社”,又组织成立“富文堂词会”。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其《闲居集》问世,收录诗词四卷、文章八卷。他还非常推崇民歌,认为“真诗只在民间”,先后编刻《烟霞小稿》、《傍妆台小令》等民歌集。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
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人诗文唱和,人称“嘉靖八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他因抨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
回乡后,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中麓小令》100首,流传很广。王九... -->>
第七百三十七章象棋高手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汉族,山东济南章丘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二十年,目睹朝政腐败,抨击夏言内阁,被罢官。他壮年归田,“龙泉时自拂,尚有气如虹”,希望朝廷重新起用,但又不肯趋附权贵,所以只能闲居终老。李开先的文学主张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李开先,作为有明一代北曲中兴的大家,号称“词山曲海”,名列“嘉靖八才子”之一。他致仕后在章丘绣江河边与同邑诗人创立“富文堂词社”,一时名流汇集,成就不凡,成为乡邦文学史上的盛事。李开先对后世影响甚深,直至现代,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他才是《金瓶梅》的作者。
李开先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是一位象棋高手,终其一生没有对手。虽然他最小就痴迷象棋,但象棋对于他毕竟只是一种副业,但是他的棋艺使当时那些职业棋手都望之披靡,而且写了不少诗歌来分解下棋的方法,总结他下棋的实战经验和记叙下棋时的情景。为后人留下几十首内容广泛的象棋诗。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局将他的文稿编写成书。十岁时,他就写了第一首名叫《象棋口诀诗》。
诗云:将帅高坐金銮殿,
不离九宫不对面。
士将保驾不过河,
分别走口和走田。
车行直路无阻挡,
马跃日字任盘旋。
四门炮火威力大,
专门隔山轰营盘。
兵卒个个忠且勇,
不思后退只向前。
此诗虽然只是一首普通的叙述诗,但出自十岁孩童之手,也委实难得。第二首诗是李开先十一、二岁时写的。那时他因对象棋痴迷太深,整日与同学弈棋,竟达到废寝忘食、不肯读书的程度。这一日,他又未上学,只一门心思弈棋。其父大怒,便将其棋子抢来扔到河里。李开先一见心爱的棋子葬身河底,万分悲痛,放声大哭半晌后,便写了下面这首《吊象棋诗》。
诗云:将帅离开金鉴殿,
滔滔江河双遇难。
士象跟随去保驾,
可惜难走口和田。
车沉海底轮生锈,
马肉作鱼当美餐。
四门大炮空有威,
火药受潮难翻山。
十员兵卒虽忠勇,
未过河界怎向前?
此诗不仅很好地反映了一位嗜棋如命小棋迷的心情,而且颇有新意,最后一句更巧妙地把棋规与现实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富情趣,颇具匠心。
自此以后,李开先发愤读书,只把下棋当作一种业余爱好。长大后的他涉猎多个领域,均有所成。李开先一代棋艺高手,无人能敌。吴橘隐和吴升甫是当时著名棋手,李开先让他们三先,他们也根本不是对手,让他们一马,他们也往往赢不了一两局。当时饮誉天下的象棋国手是燕京人陈珍,他曾经打败了另一位极负盛名的象棋高手张希秋,轰动天下,驰名遐迩。但李开先的棋艺比名满天下的国手陈珍更高一筹,对局时经常饶他一马,但即使如此,一年下来,二人之间无数次对局搏杀,陈珍也总是大败亏输,仅能走和寥寥数局而已,从来没有赢过李开先一局。当时就有人称赞他:只此一技,可高古今。
李开先在《送棋客吴橘隐兼及吴升甫》写道:虽云国手同推汝,叵奈强兵独有吾。每让三先难成埒,纵饶一马亦长输。他还写有两册《前象棋诗》和《后象棋诗》留传于世,对棋界有不朽贡献。
李开先自幼聪慧,“生而卓异,七岁能文,读书一见辄成诵,为文下笔辄千言”。[2]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醉心于金元散曲及杂剧。
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在户部云南司任主事,先后两次奉命运军饷去宁夏边防。曾针对边患严重、防务废弛的情况,上奏朝廷,提出澄清吏治、富国强兵,扫除边患的主张,但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嘉靖十三年,调任徐州监管粮仓。在任上大力整顿粮政,由于触犯宦官的利益,整顿受到抵制和破坏,最后以失败而千终。不久,调入吏部。先后任考功司主事、司勋司员外郎、文选司郎中等职,官制太常寺少卿。嘉靖二十年(1541年)夏,为权臣夏言所忌,被削官罢职,放归故里。李开先回乡后,在章丘绿原山与同乡好友结成“词社”,又组织成立“富文堂词会”。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其《闲居集》问世,收录诗词四卷、文章八卷。他还非常推崇民歌,认为“真诗只在民间”,先后编刻《烟霞小稿》、《傍妆台小令》等民歌集。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
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人诗文唱和,人称“嘉靖八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他因抨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
回乡后,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中麓小令》100首,流传很广。王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