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大明三皇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693年,也就是永平十一年,就在朱伯涛穿越的这天,永平帝朱和塭驾崩,尊庙号为明昭宗。
当日,太子继位,发国丧,一时紫禁城内外哭声传遍。
有人哭泣,是因为心痛于失去了一位好皇帝。
毕竟这位昭宗在位期间,虽先后经历了敌国的进犯和乌斯藏、缅南、漠西噶尔丹部等的叛乱,甚至如今缅甸的局势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导致大明不断失血,但同样在这十一年间,国内却是丰收连连,工商农皆发展迅速,称得上太平盛世。
而安南、吕宋、安息、朝鲜、东瀛等原本桓宗时吞并的化外之地亦是逐渐汉化,继位之初还时常发生的土人暴动如今也基本消弥。
更何况那个贼心不改复率二十余万贼众犯边的奥朗则布,不照样被定国公李如靖打得满地找牙,最终只能带着几千精骑逃窜么?之后定国公更是率军杀进那个什么莫卧尔,撤退时已掠得财货无数。
虽然还有些儒生和官员抨击说这是以军伍行贼寇之事,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定国公的这般行为却是大快人心!
甚至已经有人提议,应当将中昭之治同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仁宣之治等盛世并列,记载于史书之中。
有的人,却是在哭自己。
虽然太子素来被大臣们评价颇高,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某些先帝近臣,今后虽不见得就此将失势,但终究不会如先前那般受宠信。至于原先昭宗的那诸多嫔妃,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哭得几乎晕厥过去,虽然说从英宗起便废除了嫔妃殉葬的祖制,但她们接下来的人生却终究是丧失了依靠,恐怕再无希望可言。
至于朱伯涛本人,除了昭宗下葬时,由于母亲董皇后令宫女提前准备了洋葱,最后被强行熏出几滴眼泪外,在漫长的国丧期内却是不曾哭过一次,顶多也不过是为了避免被言官们攻击,游戏的时间少了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日常的练武和看书上去了。
毕竟,即便是原先的那个朱伯涛,由于身份仅仅是太子第三子的缘故,也都没见过自己那个皇爷爷几次,如今的朱伯涛,更不会因其去世而伤心。
期间,除了那个和他同出一母故而比较亲近的嫡亲大哥,趁着空闲来看望过他一遍以外,却也没什么人来打扰。
而对于他这些天的举动,刚被册封为皇后不久的母亲董氏自然是欣慰不已。毕竟,不管再怎么宠爱,等将来朱伯涛成年后,纵使获得了封亲王的资格,照样得择一边境就蕃。而一旦就蕃,届时朱伯涛能依靠的恐怕就只剩自己了。
需知自从桓宗改革藩王制度以来,藩王们便重新掌握了兵权,甚至还获得了部分行政权。
只不过根据桓宗立下的规矩,今后新封的藩王,却只能就蕃于边境冲突激烈之地,就连前朝残留下来的,照样得乖乖改封,否则天启年间被诛杀的那些同行就是他们的下场,如此这般打的却是以藩王为大明屏障的主意。
藩王们手里有兵,可以自行向外拓土,按桓宗的话讲就是“所获疆土净归汝”。但相应的,这些孤悬远边的藩王们却同样得应付各路外族的入侵,可谓高风险高利润,混的如何全凭自己本事。
假如发展得好,或许还能如同被封在北美的唐藩般扩土无数,几乎另成一国,倘若发展得不好,如前几年分别在乌斯藏、噶尔丹乱中遇难的蜀王、泰王般身死乱军之中也并非不可能。
故而在皇子们尚未就蕃时,其最紧要的任务,便是培养自身的能力,而看到朱伯涛开始自觉地读书,董皇后的心中同样是充满了欢喜。
至于刚回到朱伯涛身边不久的小太监陆丰,虽说屁股被打开了花,乃至最近睡觉都只能趴着,却由衷地庆幸这位小祖宗变得懂事了许多,让他也好伺候不少。
半个月后,太子朱怡锶在盛大的仪式中正式登基,宣布自明年起改元为顺正元年。
这“顺正”二字乃是取自《孟子》的“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意在彰显其无可争议的正统,同时又表达了诸事顺利的心愿,可谓上上佳的年号。
这般水平较高的年号,也自然不是皇帝拍拍脑门就能想出的,而是内阁七位大臣们彼此商议后给出的选项之一,只不过最终被新皇选用了罢了。
而此刻内阁中排名第四的夏完淳夏阁老,则是和朱伯涛面对面地立在庭院中,彼此大眼瞪小眼。
对视许久后,朱伯涛终于忍不住了,他发现自从融合了记忆,他也被原先那位顽童影响了许多。
他扭开头嚷嚷道 : “母后,儿臣还是不请先生算了吧!”
“这可不行,”董皇后立在一旁觉得有些好笑,用手轻轻掩住了嘴唇道 : “毕竟规矩总是要遵守的。”
朱伯涛知道这里母亲所说的规矩是指每位皇子都要经由至少一位内阁成员授业数年,为的就是让皇子们向内阁大佬们讨教些地方治理之道,以免将来就蕃后站不住脚,却仍不想自己将来的老师是个糟老头子,毕竟在他的印象里那些老货可大都刻板保守,他可不想被教成一个呆子。
所以他犹豫下后还是决定再挣扎挣扎 : “母后,要不给儿臣再找个年轻点的,这位也太老了吧!”
“放肆!”董皇后听完他的混账话,却把柳眉一竖,叉着腰出言呵斥道 : “这位可是内阁的夏阁老,不许如此无礼!”
“哈哈,皇后娘娘暂且息怒,”
董皇后本来还想训斥几句,站在一旁的夏阁老却是突然笑着开口劝道 : “三殿下赤子之心,老夫见了却是极喜欢的”>
1693年,也就是永平十一年,就在朱伯涛穿越的这天,永平帝朱和塭驾崩,尊庙号为明昭宗。
当日,太子继位,发国丧,一时紫禁城内外哭声传遍。
有人哭泣,是因为心痛于失去了一位好皇帝。
毕竟这位昭宗在位期间,虽先后经历了敌国的进犯和乌斯藏、缅南、漠西噶尔丹部等的叛乱,甚至如今缅甸的局势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导致大明不断失血,但同样在这十一年间,国内却是丰收连连,工商农皆发展迅速,称得上太平盛世。
而安南、吕宋、安息、朝鲜、东瀛等原本桓宗时吞并的化外之地亦是逐渐汉化,继位之初还时常发生的土人暴动如今也基本消弥。
更何况那个贼心不改复率二十余万贼众犯边的奥朗则布,不照样被定国公李如靖打得满地找牙,最终只能带着几千精骑逃窜么?之后定国公更是率军杀进那个什么莫卧尔,撤退时已掠得财货无数。
虽然还有些儒生和官员抨击说这是以军伍行贼寇之事,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定国公的这般行为却是大快人心!
甚至已经有人提议,应当将中昭之治同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仁宣之治等盛世并列,记载于史书之中。
有的人,却是在哭自己。
虽然太子素来被大臣们评价颇高,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某些先帝近臣,今后虽不见得就此将失势,但终究不会如先前那般受宠信。至于原先昭宗的那诸多嫔妃,更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哭得几乎晕厥过去,虽然说从英宗起便废除了嫔妃殉葬的祖制,但她们接下来的人生却终究是丧失了依靠,恐怕再无希望可言。
至于朱伯涛本人,除了昭宗下葬时,由于母亲董皇后令宫女提前准备了洋葱,最后被强行熏出几滴眼泪外,在漫长的国丧期内却是不曾哭过一次,顶多也不过是为了避免被言官们攻击,游戏的时间少了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日常的练武和看书上去了。
毕竟,即便是原先的那个朱伯涛,由于身份仅仅是太子第三子的缘故,也都没见过自己那个皇爷爷几次,如今的朱伯涛,更不会因其去世而伤心。
期间,除了那个和他同出一母故而比较亲近的嫡亲大哥,趁着空闲来看望过他一遍以外,却也没什么人来打扰。
而对于他这些天的举动,刚被册封为皇后不久的母亲董氏自然是欣慰不已。毕竟,不管再怎么宠爱,等将来朱伯涛成年后,纵使获得了封亲王的资格,照样得择一边境就蕃。而一旦就蕃,届时朱伯涛能依靠的恐怕就只剩自己了。
需知自从桓宗改革藩王制度以来,藩王们便重新掌握了兵权,甚至还获得了部分行政权。
只不过根据桓宗立下的规矩,今后新封的藩王,却只能就蕃于边境冲突激烈之地,就连前朝残留下来的,照样得乖乖改封,否则天启年间被诛杀的那些同行就是他们的下场,如此这般打的却是以藩王为大明屏障的主意。
藩王们手里有兵,可以自行向外拓土,按桓宗的话讲就是“所获疆土净归汝”。但相应的,这些孤悬远边的藩王们却同样得应付各路外族的入侵,可谓高风险高利润,混的如何全凭自己本事。
假如发展得好,或许还能如同被封在北美的唐藩般扩土无数,几乎另成一国,倘若发展得不好,如前几年分别在乌斯藏、噶尔丹乱中遇难的蜀王、泰王般身死乱军之中也并非不可能。
故而在皇子们尚未就蕃时,其最紧要的任务,便是培养自身的能力,而看到朱伯涛开始自觉地读书,董皇后的心中同样是充满了欢喜。
至于刚回到朱伯涛身边不久的小太监陆丰,虽说屁股被打开了花,乃至最近睡觉都只能趴着,却由衷地庆幸这位小祖宗变得懂事了许多,让他也好伺候不少。
半个月后,太子朱怡锶在盛大的仪式中正式登基,宣布自明年起改元为顺正元年。
这“顺正”二字乃是取自《孟子》的“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意在彰显其无可争议的正统,同时又表达了诸事顺利的心愿,可谓上上佳的年号。
这般水平较高的年号,也自然不是皇帝拍拍脑门就能想出的,而是内阁七位大臣们彼此商议后给出的选项之一,只不过最终被新皇选用了罢了。
而此刻内阁中排名第四的夏完淳夏阁老,则是和朱伯涛面对面地立在庭院中,彼此大眼瞪小眼。
对视许久后,朱伯涛终于忍不住了,他发现自从融合了记忆,他也被原先那位顽童影响了许多。
他扭开头嚷嚷道 : “母后,儿臣还是不请先生算了吧!”
“这可不行,”董皇后立在一旁觉得有些好笑,用手轻轻掩住了嘴唇道 : “毕竟规矩总是要遵守的。”
朱伯涛知道这里母亲所说的规矩是指每位皇子都要经由至少一位内阁成员授业数年,为的就是让皇子们向内阁大佬们讨教些地方治理之道,以免将来就蕃后站不住脚,却仍不想自己将来的老师是个糟老头子,毕竟在他的印象里那些老货可大都刻板保守,他可不想被教成一个呆子。
所以他犹豫下后还是决定再挣扎挣扎 : “母后,要不给儿臣再找个年轻点的,这位也太老了吧!”
“放肆!”董皇后听完他的混账话,却把柳眉一竖,叉着腰出言呵斥道 : “这位可是内阁的夏阁老,不许如此无礼!”
“哈哈,皇后娘娘暂且息怒,”
董皇后本来还想训斥几句,站在一旁的夏阁老却是突然笑着开口劝道 : “三殿下赤子之心,老夫见了却是极喜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