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大汉时代周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秋收,家国大事。
生活在工业社会的人很难理解古代人民对粮食的感情,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劳作了一整年的农民们关心收成,因为这决定了他们明年是否能渡过春荒,要不要卖儿卖女;帝王将相关心收成,因为粮仓是否充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是制定下一年政策的基础。
到底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还是底气十足的去周边国家耀武扬威,看得都是秋收的结果。
很残酷,也很现实。
在这一天,在外讨生活的后生们从各地返回家中帮忙收割。朝中的文臣武将,但凡家中有田产者,都要回乡主持秋收事宜。
这不是单纯的为了保证收益,还是态度问题,在中国,在工业社会到来前,这就是最高的政治正确。
仿佛同一时间,所有人都在为秋收而忙碌。
作为东乡亭与西乡亭的守护者以及精神领袖,赵启明当然也不能免俗。
此刻,他正站在田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坐镇指挥今年的秋收工作。
天刚蒙蒙亮,乡亲们正陆续赶来。昨晚就已经搭起来的棚子里,侯府的老妈子和丫鬟们早已支起大锅,动作灵活的忙碌,传出阵阵的青烟,和撩人味蕾的香味。
陆续赶到的乡亲们每人都能领到一个大碗。大家排队领取大一勺豆腐脑,再往前又能领到一勺汤汁调料,到最后再排队领取一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可以吃了。
虽然已经是侯府见怪不怪的早餐,但东乡亭的乡亲们却还是第一次吃到。对他们来说,豆腐已经是很稀罕的东西,而豆腐脑更是仅仅听人说起过的美食。
所以大家蹲在一起,在有些清冷的早晨,吃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不停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吃的十分高兴,甚至还有些吃得快的似乎没怎么尝出味道,拿着空碗舔了又舔。
“没吃饱就再要一碗。”赵启明大手一挥,十分的豪气。
这让旁边的钱管家十分的欣慰。
老头很满意赵启明的安排。虽说往年秋收没有这样的传统,乡亲们出来之前也已经吃过了早饭,但这一碗碗香喷喷的豆腐脑,让乡亲们知道侯府隆恩浩荡,还能让乡亲们感受到侯府的爱民如子。
当然,小侯爷心里想的是财大气粗。
“话说我也想吃一碗了。”赵启明看着乡亲们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有点怀疑今天的老妈子们是不是超常发挥,于是看向身旁的细柳说:“给我弄一碗来吧。”
钱管家咳嗽了一声,然后看了眼赵启明。
显然,这老头尊卑观念很重,不同意小侯爷和一群庄稼汉抢东西吃。
赵启明也觉得有理,于是朝细柳挤了挤眼睛,告诉她等钱管家走了再说。
天空逐渐放亮,乡亲们陆续赶到,明明有上千人,但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却并不显眼。
其实在这个年代,关中主要种植的还是粟米,产量更高的小麦还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对农民伯伯们来说,种小麦和种粟米的收益是差不多的。
甚至,种植粟米比种植小麦更划算一些。
因为小麦需要更多的人力去照顾,所以老百姓一般是用上田来种植粟米,作为家庭的食物,用下田种植小麦来缴纳赋税。
哪怕麦粉做的面食在口感上胜过粟米,可小麦要研磨,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民伯伯哪有这个闲工夫?
也就是长安边上的贵族封地,为响应朝庭号召,才会种植产量更高的春小麦。
乡亲们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豆腐脑,哪怕小侯爷已经说了可以吃第二碗,但乡下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再要。所以吃完一碗之后,就抹了把嘴准备开工。
钱管家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示意可以开始。
此时在赵启明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排成一行的上千人的队伍。这让他有种远征塞外,运筹帷幄的感觉。
按规矩,他觉得应该做... -->>
秋收,家国大事。
生活在工业社会的人很难理解古代人民对粮食的感情,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劳作了一整年的农民们关心收成,因为这决定了他们明年是否能渡过春荒,要不要卖儿卖女;帝王将相关心收成,因为粮仓是否充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是制定下一年政策的基础。
到底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还是底气十足的去周边国家耀武扬威,看得都是秋收的结果。
很残酷,也很现实。
在这一天,在外讨生活的后生们从各地返回家中帮忙收割。朝中的文臣武将,但凡家中有田产者,都要回乡主持秋收事宜。
这不是单纯的为了保证收益,还是态度问题,在中国,在工业社会到来前,这就是最高的政治正确。
仿佛同一时间,所有人都在为秋收而忙碌。
作为东乡亭与西乡亭的守护者以及精神领袖,赵启明当然也不能免俗。
此刻,他正站在田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坐镇指挥今年的秋收工作。
天刚蒙蒙亮,乡亲们正陆续赶来。昨晚就已经搭起来的棚子里,侯府的老妈子和丫鬟们早已支起大锅,动作灵活的忙碌,传出阵阵的青烟,和撩人味蕾的香味。
陆续赶到的乡亲们每人都能领到一个大碗。大家排队领取大一勺豆腐脑,再往前又能领到一勺汤汁调料,到最后再排队领取一把香菜,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可以吃了。
虽然已经是侯府见怪不怪的早餐,但东乡亭的乡亲们却还是第一次吃到。对他们来说,豆腐已经是很稀罕的东西,而豆腐脑更是仅仅听人说起过的美食。
所以大家蹲在一起,在有些清冷的早晨,吃着热气腾腾的豆腐脑,不停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吃的十分高兴,甚至还有些吃得快的似乎没怎么尝出味道,拿着空碗舔了又舔。
“没吃饱就再要一碗。”赵启明大手一挥,十分的豪气。
这让旁边的钱管家十分的欣慰。
老头很满意赵启明的安排。虽说往年秋收没有这样的传统,乡亲们出来之前也已经吃过了早饭,但这一碗碗香喷喷的豆腐脑,让乡亲们知道侯府隆恩浩荡,还能让乡亲们感受到侯府的爱民如子。
当然,小侯爷心里想的是财大气粗。
“话说我也想吃一碗了。”赵启明看着乡亲们吃的津津有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有点怀疑今天的老妈子们是不是超常发挥,于是看向身旁的细柳说:“给我弄一碗来吧。”
钱管家咳嗽了一声,然后看了眼赵启明。
显然,这老头尊卑观念很重,不同意小侯爷和一群庄稼汉抢东西吃。
赵启明也觉得有理,于是朝细柳挤了挤眼睛,告诉她等钱管家走了再说。
天空逐渐放亮,乡亲们陆续赶到,明明有上千人,但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却并不显眼。
其实在这个年代,关中主要种植的还是粟米,产量更高的小麦还没有得到推广。因为对农民伯伯们来说,种小麦和种粟米的收益是差不多的。
甚至,种植粟米比种植小麦更划算一些。
因为小麦需要更多的人力去照顾,所以老百姓一般是用上田来种植粟米,作为家庭的食物,用下田种植小麦来缴纳赋税。
哪怕麦粉做的面食在口感上胜过粟米,可小麦要研磨,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民伯伯哪有这个闲工夫?
也就是长安边上的贵族封地,为响应朝庭号召,才会种植产量更高的春小麦。
乡亲们很快就吃完了自己的那一碗豆腐脑,哪怕小侯爷已经说了可以吃第二碗,但乡下人都不好意思伸手再要。所以吃完一碗之后,就抹了把嘴准备开工。
钱管家朝赵启明行了个礼,示意可以开始。
此时在赵启明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排成一行的上千人的队伍。这让他有种远征塞外,运筹帷幄的感觉。
按规矩,他觉得应该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