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中原大战 只有起点高 才会飞得高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1926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防部采购飞机都是从国外买,没有人相信我们也能制造出不逊于国外的飞机,不要说从我们那里订购飞机。就是日常经费也很少,以我们那点可怜的经费,也只能制造造价低廉的侦察机。而且由于我去参加柏林航展,在马尾样机也没有造出来,我们现在还没有风洞,不可能拿出实验数据,只好制造样机后才能拿到数据。我这次去柏林,又吸取了不少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回来还做了一些改进。”
“走,我们看看飞机去。”不等巴玉藻说完,宋哲武就急不可耐地向跑道上的飞机走去。
这架侦察机是一款双翼机。机身纤细,于以往飞机最大的区别是整架飞机机身上没有一块布质蒙皮,甚至拉索也很少,只有双翼之间有钢索拉撑。还有就是整个机体都由木质硬壳构成,而不是像其它飞机可以看到桁架。完全是一款现代样式的飞机。
宋哲武不仅暗暗佩服巴玉藻,原本他还想找个机会给巴玉藻“献策”呢,这下还省得他费心思编造理由了。
宋哲武顺着舷梯爬上去,他想亲眼看看座舱里的情况。
这架侦察机的机身虽然纤细,可因为不需要轰炸机和战斗机那些功能,机舱里的操作机构也少了,所以前后两个机舱里的空间很大,后座舱里更是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副耳机加一个固定在前舱壁上的麦克。
宋哲武用手拍拍机身,发出“彭彭”的声音,给人一种坚实感。宋哲武很满意地要下扶梯。
可突然他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东西被他忽略了,眼睛在机舱里搜寻了一遍,最后落到了后舱里的耳机和麦克上,再看前舱也有同样的耳机和麦克,顺着耳机连接的电线,又在仪表盘下找到一个镶嵌在舱壁上的带旋钮的铁盒子,宋哲武心里不禁一阵狂喜,急忙顺着梯子下到地面。
“机舱里的电子仪器是什么?”一下来宋哲武就问巴玉藻。
巴玉藻笑着说:“司令你还是问李所长吧。”说着一指塔台方向。
李明华和崔颢一前一后,一路小跑着来到飞机前,不顾和宋哲武、箫国栋、叶长贵几人打招呼,急着问高志航和林安顺:“我们的通话声音很清晰,你们在空中互相通话效果怎样?最大通话距离是多少?”
高志航笑着回答:“我们通话也很清晰,最大距离应该有5000米。”接着又说:“有了这个好东西,我在空中指挥编队可就方便多了。”
李明华高兴得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对宋哲武说:“司令,你交给我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我们研制的无线语音通话装置,除了距离稍短,地面和空中联络距离只有不到20公里,效果还不错,再改进一下应该就可以了。还有,无线定位也搞好了,通过侦察机上发射的15秒讯号,我在地面可以判定它的大致位置和移动方向。”
这两个装置是宋哲武交给李明华电子所的。有了这两件宝贝,就基本改变了地面和空中的联络问题,甚至理论上飞机也具备了夜航能力,不用怕迷航找不到机场了。
高兴的宋哲武在鼓励了一番李明华和崔颢后,还是放不下飞机,又问巴玉藻:“蕴华,这架飞机你为什么不采用以往的桁架结构,而是都是硬壳机身?”
巴玉藻有些感慨地说:“这次去柏林,让我感触很大!我们回国后这几年,国外航空技术发展很快,二十年代初虽然已经出现了外壳和可分担负载的隔框或加强条搭接的半硬壳式飞机结构,可还不是很成熟。而这次在柏林航展上已经大量出现气动性优良的全硬壳是机身的飞机 ,甚至还出现了全金属外壳的飞机,虽然除了德国民用机F-13采用的铝质皱褶蒙皮,现在大部分金属外壳飞机的制造技术都不是很成熟,但它一定会是今后飞机的发展趋势。”
“F-13机体外蒙皮由德国刚发明的轻质铜铝合金制造,这种铝质外蒙皮呈皱褶形来增加强度,皱纹方向由前往后以减少风阻。如果用木质机身,因为以后的飞机会越造越大,材料会很难找。在大自然中成长的树干和树枝,只能提供大小、形状固定的木料;而金属所能提供的特性与尺寸,几乎毫无限制,它容易加工成形、可靠、强度值可以正确掌握、又不受天候及大气的影响。 ”
巴玉藻又指着他的新飞机说:“硬壳机身能比传统的衍架式设计减少35%横截面面积,因此降低了风阻,减轻了飞机的重量,让飞机有更好的性能,我们这架飞机能有超过230公里的时速就证明了这一点,否则,以现在它使用的发动机而言,它的速度不会超过200。”
“还有单翼悬臂也在逐渐取代双翼甚至三翼,单翼可以更好地减少飞机阻力。”
接着又不无遗憾地说:“这将是我们设计的最后一种木质机型,这也是我要利用这些材料制造它的另一个原因。禹朋早已经在做空气动力方面的理论研究,他的研究也证明了金属、单翼、悬臂的优越性,只不过他认为光滑金属蒙皮会比现在的褶皱金属蒙皮气动性更好,只是强度问题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谈到飞机的技术问题,巴玉藻这位专家就滔滔不绝的地讲了许多,不过这也让宋哲武很吃惊,巴玉藻的判断完全正确,全金属、单翼、悬臂的确是以后飞机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全世界超过15000架的军用飞机还没有一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
宋哲武忍不住有些技痒,思考好理由后说:“蕴华说的很对,要想设计制造出高水平的飞机,的确要有前瞻性,要高,只有高,才会飞得高,因此我们以后设计的飞机一定要采用这些最新技术和理念。我在东北时,听被俘的俄国飞行员说,美国的诺斯洛普飞机公司刚刚研制出下单翼飞机,它使用一种较短的起落架,飞行时会收进机翼根内部。由于减少了飞行阻力,航速提高很大。”
“机翼收起?对啊!这一定可以减少飞行阻力。”王孝丰也惊喜地说。
宋哲武看看效果已经达到,斟酌了一下对巴玉藻、李明华和箫国栋几人说:“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就可以合理地安排工作的时间和前后顺序,目的性也更强。我觉得不仅我们的飞机研制工作迫切需要这么做,其它科研工作也是如此。我看,过完春节,由萧参谋长主持,每个研究所都要制定一个五年科研规划,然后由我们各学科一起共同论证,计划制定后,所有部门的人力、物力都要严格按计划投入,你们看如何。。。。。。”
,国防部采购飞机都是从国外买,没有人相信我们也能制造出不逊于国外的飞机,不要说从我们那里订购飞机。就是日常经费也很少,以我们那点可怜的经费,也只能制造造价低廉的侦察机。而且由于我去参加柏林航展,在马尾样机也没有造出来,我们现在还没有风洞,不可能拿出实验数据,只好制造样机后才能拿到数据。我这次去柏林,又吸取了不少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回来还做了一些改进。”
“走,我们看看飞机去。”不等巴玉藻说完,宋哲武就急不可耐地向跑道上的飞机走去。
这架侦察机是一款双翼机。机身纤细,于以往飞机最大的区别是整架飞机机身上没有一块布质蒙皮,甚至拉索也很少,只有双翼之间有钢索拉撑。还有就是整个机体都由木质硬壳构成,而不是像其它飞机可以看到桁架。完全是一款现代样式的飞机。
宋哲武不仅暗暗佩服巴玉藻,原本他还想找个机会给巴玉藻“献策”呢,这下还省得他费心思编造理由了。
宋哲武顺着舷梯爬上去,他想亲眼看看座舱里的情况。
这架侦察机的机身虽然纤细,可因为不需要轰炸机和战斗机那些功能,机舱里的操作机构也少了,所以前后两个机舱里的空间很大,后座舱里更是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副耳机加一个固定在前舱壁上的麦克。
宋哲武用手拍拍机身,发出“彭彭”的声音,给人一种坚实感。宋哲武很满意地要下扶梯。
可突然他感觉到好像有什么东西被他忽略了,眼睛在机舱里搜寻了一遍,最后落到了后舱里的耳机和麦克上,再看前舱也有同样的耳机和麦克,顺着耳机连接的电线,又在仪表盘下找到一个镶嵌在舱壁上的带旋钮的铁盒子,宋哲武心里不禁一阵狂喜,急忙顺着梯子下到地面。
“机舱里的电子仪器是什么?”一下来宋哲武就问巴玉藻。
巴玉藻笑着说:“司令你还是问李所长吧。”说着一指塔台方向。
李明华和崔颢一前一后,一路小跑着来到飞机前,不顾和宋哲武、箫国栋、叶长贵几人打招呼,急着问高志航和林安顺:“我们的通话声音很清晰,你们在空中互相通话效果怎样?最大通话距离是多少?”
高志航笑着回答:“我们通话也很清晰,最大距离应该有5000米。”接着又说:“有了这个好东西,我在空中指挥编队可就方便多了。”
李明华高兴得长出了一口气,这才对宋哲武说:“司令,你交给我的任务基本完成了,我们研制的无线语音通话装置,除了距离稍短,地面和空中联络距离只有不到20公里,效果还不错,再改进一下应该就可以了。还有,无线定位也搞好了,通过侦察机上发射的15秒讯号,我在地面可以判定它的大致位置和移动方向。”
这两个装置是宋哲武交给李明华电子所的。有了这两件宝贝,就基本改变了地面和空中的联络问题,甚至理论上飞机也具备了夜航能力,不用怕迷航找不到机场了。
高兴的宋哲武在鼓励了一番李明华和崔颢后,还是放不下飞机,又问巴玉藻:“蕴华,这架飞机你为什么不采用以往的桁架结构,而是都是硬壳机身?”
巴玉藻有些感慨地说:“这次去柏林,让我感触很大!我们回国后这几年,国外航空技术发展很快,二十年代初虽然已经出现了外壳和可分担负载的隔框或加强条搭接的半硬壳式飞机结构,可还不是很成熟。而这次在柏林航展上已经大量出现气动性优良的全硬壳是机身的飞机 ,甚至还出现了全金属外壳的飞机,虽然除了德国民用机F-13采用的铝质皱褶蒙皮,现在大部分金属外壳飞机的制造技术都不是很成熟,但它一定会是今后飞机的发展趋势。”
“F-13机体外蒙皮由德国刚发明的轻质铜铝合金制造,这种铝质外蒙皮呈皱褶形来增加强度,皱纹方向由前往后以减少风阻。如果用木质机身,因为以后的飞机会越造越大,材料会很难找。在大自然中成长的树干和树枝,只能提供大小、形状固定的木料;而金属所能提供的特性与尺寸,几乎毫无限制,它容易加工成形、可靠、强度值可以正确掌握、又不受天候及大气的影响。 ”
巴玉藻又指着他的新飞机说:“硬壳机身能比传统的衍架式设计减少35%横截面面积,因此降低了风阻,减轻了飞机的重量,让飞机有更好的性能,我们这架飞机能有超过230公里的时速就证明了这一点,否则,以现在它使用的发动机而言,它的速度不会超过200。”
“还有单翼悬臂也在逐渐取代双翼甚至三翼,单翼可以更好地减少飞机阻力。”
接着又不无遗憾地说:“这将是我们设计的最后一种木质机型,这也是我要利用这些材料制造它的另一个原因。禹朋早已经在做空气动力方面的理论研究,他的研究也证明了金属、单翼、悬臂的优越性,只不过他认为光滑金属蒙皮会比现在的褶皱金属蒙皮气动性更好,只是强度问题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谈到飞机的技术问题,巴玉藻这位专家就滔滔不绝的地讲了许多,不过这也让宋哲武很吃惊,巴玉藻的判断完全正确,全金属、单翼、悬臂的确是以后飞机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全世界超过15000架的军用飞机还没有一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
宋哲武忍不住有些技痒,思考好理由后说:“蕴华说的很对,要想设计制造出高水平的飞机,的确要有前瞻性,要高,只有高,才会飞得高,因此我们以后设计的飞机一定要采用这些最新技术和理念。我在东北时,听被俘的俄国飞行员说,美国的诺斯洛普飞机公司刚刚研制出下单翼飞机,它使用一种较短的起落架,飞行时会收进机翼根内部。由于减少了飞行阻力,航速提高很大。”
“机翼收起?对啊!这一定可以减少飞行阻力。”王孝丰也惊喜地说。
宋哲武看看效果已经达到,斟酌了一下对巴玉藻、李明华和箫国栋几人说:“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就可以合理地安排工作的时间和前后顺序,目的性也更强。我觉得不仅我们的飞机研制工作迫切需要这么做,其它科研工作也是如此。我看,过完春节,由萧参谋长主持,每个研究所都要制定一个五年科研规划,然后由我们各学科一起共同论证,计划制定后,所有部门的人力、物力都要严格按计划投入,你们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