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一样的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粟裕认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应首先在开明士绅中找对象,通过他们去扩大统一战线更容易收效。有些士绅、地主吃过日、伪军的亏,心中有一股怨气,去做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容易成功的。新四军英勇善战和模范遵守纪律的影响、教育作用很重要,这样会使这些人正确地认识共产党、新四军,并对共产党、新四军产生向心力。政策和力量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之根本。对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和细节,粟裕也总结出不少新经验。他认为,对象不同,方式不同,要有适当分寸。有时要负责人亲自出马,同他们接触周旋,给他某种面子,甚至抬他一下;有时负责同志就不能出面,以免增加他欺骗群众的资本。
新四军对日、伪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在江南敌后百姓之中树起了崇高的威信。日、伪军连遭打击再也不敢轻易出动,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某些保障。随之而来的便是群众积极要求抗日和参加新四军,部队迅速发展壮大。
粟裕对那些勾结日伪、阻碍抗战、残害群众的土匪武装,经多次教育无效的,采取了坚决的打击行动。粟裕认为,非此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非此不足以平民愤,非此不足以严惩汉奸卖国贼。国民党溃军军官朱永祥率众千余人,自称“苏皖游击司令”,名为抗日救国,实则扰民诈财,不亚寇匪。群众恨之入骨,称之为“小日本”。后来朱永祥竟发展到与日伪沆瀣一气,勾结日伪袭击新四军。1938年7月6日,新四军一支队一部与二支队一部在当地民众武装配合下,将朱部一举歼灭。朱永祥被活捉,解送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法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在敌后先后建立起了茅山、丹北、横山、江句、句北、小丹阳等十多块小型的游击基地,拥有40万人口。
1940年1月1日,当时在新闻界颇有影响的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粟裕将军会见记》的文章,作者署名“任重”。文章一开始就说:“在江南游击区里流行着一支歌曲,其中有两句是‘司令将军亲自上火线,弟兄们赶快冲上去’。我想这一定是指粟司令。”文章称:“在日军重兵包围之中,在江南最艰苦的游击区里能与这位后方民众所称颂的游击司令会面,实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文章以崇敬的深情,称赞粟裕“率领先遣支队挺入京镇沦陷区”,取得韦岗处女战、官陡门之战的胜利,而且“不断地向日人进攻,一直进攻到南京、镇江的外围日人的据点里”,“简直要使外来侵略者发抖”。
文章作者说,他在南京附近与粟司令会面,差不多每夜秉烛长谈,听粟司令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分析江南游击区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作者高度评价粟裕这位青年将领对江南大局观察的敏锐,对政治有深刻的认识,军事上深知战略战术,而且深知敌我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作者经过“实际的观察与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粟司令不是一个平凡的军人。”他不但“运筹帷幄之中”,而且“决胜千里之外”。
粟裕认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应首先在开明士绅中找对象,通过他们去扩大统一战线更容易收效。有些士绅、地主吃过日、伪军的亏,心中有一股怨气,去做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容易成功的。新四军英勇善战和模范遵守纪律的影响、教育作用很重要,这样会使这些人正确地认识共产党、新四军,并对共产党、新四军产生向心力。政策和力量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之根本。对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方式和细节,粟裕也总结出不少新经验。他认为,对象不同,方式不同,要有适当分寸。有时要负责人亲自出马,同他们接触周旋,给他某种面子,甚至抬他一下;有时负责同志就不能出面,以免增加他欺骗群众的资本。
新四军对日、伪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在江南敌后百姓之中树起了崇高的威信。日、伪军连遭打击再也不敢轻易出动,群众的利益得到了某些保障。随之而来的便是群众积极要求抗日和参加新四军,部队迅速发展壮大。
粟裕对那些勾结日伪、阻碍抗战、残害群众的土匪武装,经多次教育无效的,采取了坚决的打击行动。粟裕认为,非此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非此不足以平民愤,非此不足以严惩汉奸卖国贼。国民党溃军军官朱永祥率众千余人,自称“苏皖游击司令”,名为抗日救国,实则扰民诈财,不亚寇匪。群众恨之入骨,称之为“小日本”。后来朱永祥竟发展到与日伪沆瀣一气,勾结日伪袭击新四军。1938年7月6日,新四军一支队一部与二支队一部在当地民众武装配合下,将朱部一举歼灭。朱永祥被活捉,解送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法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挺进江南敌后的新四军经过半年多的斗争,在敌后先后建立起了茅山、丹北、横山、江句、句北、小丹阳等十多块小型的游击基地,拥有40万人口。
1940年1月1日,当时在新闻界颇有影响的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粟裕将军会见记》的文章,作者署名“任重”。文章一开始就说:“在江南游击区里流行着一支歌曲,其中有两句是‘司令将军亲自上火线,弟兄们赶快冲上去’。我想这一定是指粟司令。”文章称:“在日军重兵包围之中,在江南最艰苦的游击区里能与这位后方民众所称颂的游击司令会面,实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文章以崇敬的深情,称赞粟裕“率领先遣支队挺入京镇沦陷区”,取得韦岗处女战、官陡门之战的胜利,而且“不断地向日人进攻,一直进攻到南京、镇江的外围日人的据点里”,“简直要使外来侵略者发抖”。
文章作者说,他在南京附近与粟司令会面,差不多每夜秉烛长谈,听粟司令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分析江南游击区错综复杂的抗战形势。作者高度评价粟裕这位青年将领对江南大局观察的敏锐,对政治有深刻的认识,军事上深知战略战术,而且深知敌我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作者经过“实际的观察与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粟司令不是一个平凡的军人。”他不但“运筹帷幄之中”,而且“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