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诸葛瑾的选择 (2/2)
51小说网 www.51xsw.com,三国之我是袁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一向英明,为何在此事上如此坚决。”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因为陛下太过仁善,吝惜将士性命,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贵霜和安息。”
贾诩淡然的看着诸葛瑾道:“你也无需太过担心,此事想要弥补其实也不难,只是日后怕免不了要和罗马正面做过一场了。”
诸葛瑾沉默不语,他的能力相比较眼前这位大佬而言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自然看的不够长远。
贾诩心中微微摇了摇头。诸葛瑾为人处世的本领确实是一绝,但是能力上相较之下差的略多。以大楚如今的人才济济,诸葛瑾的位置其实十分的尴尬。
“子瑜,你对于你以后的发展有何想法?”
“还请文和先生指教。”诸葛瑾面色一正,理了理衣袍拱手恭敬道。
他知道,干货来了。这也是他此行前来的真正目的。
别看他年纪轻轻已然位居一部副职,而且手握实权。但是以他的能力,恐怕极限就是如此了,这还是或多或少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
“想必你也意识到自己现在处境的尴尬了。礼部于国而言,极其的重要,虽说现在暂时由你掌管,但那是因为陛下对于西南诸国有所谋划,所以暂时没有将子敬召回罢了。大楚一十八部尚书之职虽然有几部尚有空缺,陛下犹疑未定。但那几部多需要一些专业能力,于你而言怕是难有建树。”贾诩摇头道。
诸葛瑾的天赋,生来就是个当谄谀之臣的料,其本性纯良但偏偏能力一般。若是在一性情刚烈或多疑之主麾下或许还能有所建树,缓和君臣关系成为一代贤臣良佐。但是在性情温和的袁术麾下,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用。就连擅长的外交亲和力方面也被鲁肃压的死死地,而且鲁肃资历比他老,年龄还比他大不了几岁,就连想接班都不行。
“那文和先生以为瑾该何去何从?”诸葛瑾苦笑道。他和袁术关系不错,也很得重视,否则这个户部左侍郎的职位也落不到他身上。但架不住大楚人才太多而且有个鲁肃和他重叠了。
原本历史上的吴国虽然也有鲁肃,但是因为江东人才没那么多,鲁肃身兼数职,在战略军事等方面都要担着,而且孙权性情多疑,才让诸葛瑾混的风生水起。但现在的大楚却根本没有诸葛瑾的好位置。
“你觉得,吴国如何?”贾诩忽的道。
“有伯苗在,用得了瑾吗?”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如果邓芝在,他这个礼部左侍郎能不能坐得稳还两说呢。
“不一样。吴国缺人,而且伯符的性格你应该清楚,不是公台和士元能够制住的,你去,刚好合适。”贾诩道:“而且,将来的大势想必你也能看的清楚。诸葛家要想有所发展,务必要迁出大楚,毕竟孔明的能力,太强了。”
诸葛亮的核心地位随着其能力的不断展露已然是牢不可破。而且如此年轻,将来起码有三十年时间会牢牢钉在丞相的位置上。
袁术虽说仁善,但权力制衡的意识却不差。诸葛亮如此地位,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尾大不掉,对于诸葛家暗中定然会有所限制。
并非是不相信诸葛亮,而是治国之道、帝王之术如此。国之重器,不可寄于私人情感之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人心永远是最不可靠的东西,良好的制度和权力约束才能维持住国家的长治久安。
“你若留在大楚,诸葛家可兴盛百年,你于十八部尚书之中挂个名也并非难事,但恐怕也只能止步于此。你若前往吴国,诸葛家可另谋他路,将来成就如何恐未可知。具体如何选择,在你。”贾诩淡淡道。
该说的他都说了,诸葛瑾最后如何选择他并不在乎。佛渡有缘人,他不过是在诸葛亮那里留个善缘,顺手为后人留个保险罢了。
下一向英明,为何在此事上如此坚决。”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因为陛下太过仁善,吝惜将士性命,想以最小的代价拿下贵霜和安息。”
贾诩淡然的看着诸葛瑾道:“你也无需太过担心,此事想要弥补其实也不难,只是日后怕免不了要和罗马正面做过一场了。”
诸葛瑾沉默不语,他的能力相比较眼前这位大佬而言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自然看的不够长远。
贾诩心中微微摇了摇头。诸葛瑾为人处世的本领确实是一绝,但是能力上相较之下差的略多。以大楚如今的人才济济,诸葛瑾的位置其实十分的尴尬。
“子瑜,你对于你以后的发展有何想法?”
“还请文和先生指教。”诸葛瑾面色一正,理了理衣袍拱手恭敬道。
他知道,干货来了。这也是他此行前来的真正目的。
别看他年纪轻轻已然位居一部副职,而且手握实权。但是以他的能力,恐怕极限就是如此了,这还是或多或少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
“想必你也意识到自己现在处境的尴尬了。礼部于国而言,极其的重要,虽说现在暂时由你掌管,但那是因为陛下对于西南诸国有所谋划,所以暂时没有将子敬召回罢了。大楚一十八部尚书之职虽然有几部尚有空缺,陛下犹疑未定。但那几部多需要一些专业能力,于你而言怕是难有建树。”贾诩摇头道。
诸葛瑾的天赋,生来就是个当谄谀之臣的料,其本性纯良但偏偏能力一般。若是在一性情刚烈或多疑之主麾下或许还能有所建树,缓和君臣关系成为一代贤臣良佐。但是在性情温和的袁术麾下,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用。就连擅长的外交亲和力方面也被鲁肃压的死死地,而且鲁肃资历比他老,年龄还比他大不了几岁,就连想接班都不行。
“那文和先生以为瑾该何去何从?”诸葛瑾苦笑道。他和袁术关系不错,也很得重视,否则这个户部左侍郎的职位也落不到他身上。但架不住大楚人才太多而且有个鲁肃和他重叠了。
原本历史上的吴国虽然也有鲁肃,但是因为江东人才没那么多,鲁肃身兼数职,在战略军事等方面都要担着,而且孙权性情多疑,才让诸葛瑾混的风生水起。但现在的大楚却根本没有诸葛瑾的好位置。
“你觉得,吴国如何?”贾诩忽的道。
“有伯苗在,用得了瑾吗?”诸葛瑾微叹了口气。
说实在的,如果邓芝在,他这个礼部左侍郎能不能坐得稳还两说呢。
“不一样。吴国缺人,而且伯符的性格你应该清楚,不是公台和士元能够制住的,你去,刚好合适。”贾诩道:“而且,将来的大势想必你也能看的清楚。诸葛家要想有所发展,务必要迁出大楚,毕竟孔明的能力,太强了。”
诸葛亮的核心地位随着其能力的不断展露已然是牢不可破。而且如此年轻,将来起码有三十年时间会牢牢钉在丞相的位置上。
袁术虽说仁善,但权力制衡的意识却不差。诸葛亮如此地位,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尾大不掉,对于诸葛家暗中定然会有所限制。
并非是不相信诸葛亮,而是治国之道、帝王之术如此。国之重器,不可寄于私人情感之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人心永远是最不可靠的东西,良好的制度和权力约束才能维持住国家的长治久安。
“你若留在大楚,诸葛家可兴盛百年,你于十八部尚书之中挂个名也并非难事,但恐怕也只能止步于此。你若前往吴国,诸葛家可另谋他路,将来成就如何恐未可知。具体如何选择,在你。”贾诩淡淡道。
该说的他都说了,诸葛瑾最后如何选择他并不在乎。佛渡有缘人,他不过是在诸葛亮那里留个善缘,顺手为后人留个保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