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直到今天,李安浦仍然说不清,自己的博物馆副馆长乌纱帽被搁在一旁后,上苍有所恤念,使他意外地获得了一件冠形饰,还是因为得到了冠形饰,才殃及职务?

冠形饰的古朴与精美,足以令人为了拥有它而甘愿舍弃其余的珍藏。

当然,要透过它的色泽与质感,懂得它深沉的内涵,犹如懂得心心相印、惜惜相爱的情人——这才叫赏识。

更深人静时,李安浦离开电脑,独自倚靠在沙发上,借着从窗户外透入的幽光,打开锦盒,用手指轻轻抚弄这件宝贝,顿时浮起一股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心绪,也夹杂着一阵隐痛。

这,是一件良渚晚期的玉器,历经漫漫4000多载岁月,至今仍晶莹剔透。

打磨得非常光滑的浅褐色玉身上,敷施着土沁的痕迹。

用灯光一照,则呈现云霓般的纹理。

冠形饰上,醒目地镌刻着神人兽面纹。

常见的冠型饰是素面的,惟独它有纹饰。

这纹饰非常奇特,也很洗练,上部为人形,重圈环眼,巨口大张;下部为兽形,蜷曲的鳞爪和兽腿作匍伏状,兽头在挣扎中显示驯服。

整个儿构图,充满了逼人的魅力。

李安浦很清楚,这图案,是良渚人的神徽,是良渚时代神秘文化的象征。

神徽含有深邃的宗教意义,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祭祀的礼器。

那么,良渚先人究竟在实际存在物上作了怎样的衍化呢?兽形又究竟是哪种动物的抽象?历来众说纷纭。

不见角、须、鬃、尾,仅有五官的神兽纹,便扑朔迷离。

何止是扑朔迷离?冠形饰透出的那股神异的力量,更默默地将人震慑。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混沌、穷奇和梼杌,可谓声名远扬。

不过,他们都是负面人物死后的怨气所化,形象之丑陋不难想象。

位居四大魔兽之首的是饕餮,光看这两个繁琐的象形字,就让人觉得是魔兽无疑。

史实果真如此吗?

被图案化了的饕餮,曾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

《左传?文公十八年》载:“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

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杜预注曰:“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这从根本上定了性,饕餮乃贪食恶兽。

饕餮纹即兽面纹。

引申出去,就可用以比喻那些贪婪者、凶恶者。

饕餮纹并不仅仅出现在青铜食器或酒器上。

古代的建筑材料,也会采用饕餮纹装饰。

比如饕餮纹瓦当,多为半圆形,图案浮雕比青铜器上的简约,但远观的效果不错。

在古代家具上也有以饕餮纹作装饰的。

事实上,饕餮纹的出现,比商周时期早得多。

博物馆的库房里,藏有几十件良渚玉器,都是陆续从本地西樵山、俞墩山等几个遗址发掘出土的。

其中有玉琮、玉璧,有玉管、玉珠,也有冠形饰。

那件冠形饰,也有纹饰,与李安浦手里的一模一样。

精美的神人兽面纹,仿佛从一个范子里出来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