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樵山,也被称作西樵国,西樵城。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考古专家给它的名字。

据说它在宋元时期叫渔樵山,意味着这里是最适宜打渔砍柴、安逸生活的地方。

有人还以明代张瑞图的一副对联“整顿乾坤将相,归休林壑渔樵”

作注解。

也有一种最通俗的解释,因为它在谷安的西郊,山上有很多树木,所以叫西樵山。

其实,西樵山没有山岭,也没有岩石,只是一座高高的土墩。

四周布满了沼泽和森林的平原,到处长着常绿的阔叶树:枫香、鹅儿杨、青冈栎和松柏。

在树木的映衬下,土墩显得很挺拔,老远就能看到它那巍峨的身影。

一条河流在它的脚下环绕,更加衬托出它的静穆和圣洁。

要是站在土墩上,一群飞翔的鸟儿就在脚下追逐。

仰天而望,会觉得白云离自己那么近,仿佛伸手就可以捉住。

土墩是人们用双手堆筑而成的。

这个浩大的工程已经做了多久?三年,五年,八年?还是更长时间,哦嘘不曾去计算,其他人(包括巫师)也不会去计算。

干活比计算更重要。

最初,人们只是在平地上取土,渐渐地,取土区往下深陷,又向两端延伸出去,变成了一道河床。

这里本来就有小河,很快与新开辟的河床连成一体,绕过高大巍峨的土墩,蜿蜒东流。

如果说西樵山是鱼鸟族修筑的城池,那么,蜿蜒东流的河流就是它的护城河了。

阿爸说,不要看它是小河,它跟外面的大湖相同。

它一直往东流,能够流入大海呢。

大海,知道吗,天下没有比大海更宽阔的水面!

大海中居住着老龙王和一大群虾兵蟹将,热闹得很呐。

咳,要是能到大海去看看,死了都值!

可惜,它太远了……

年复一年,几乎每天都有人往土墩上运土,然后一层层夯实。

没有谁逼迫,都自觉自愿地劳作,而且不肯偷懒耍奸。

土山需要的泥土太多了,能为这圣洁之地运土,让人的心也变得很圣洁。

是的,到今年秋天大祭时,山顶的宫殿就该完工了。

宫殿建造得非常气派,用树桩夯得结结实实的红烧土做地面,挖了深深的柱洞,把一排粗大的柱子架起来。

柱洞的底部,垫一两块木板作为柱础,那是为了克服土质松软的困难。

西樵山的人们很聪明,在宫殿的木架中采用了榫卯,让它能抗得住飓风的摇晃。

房屋的墙面,则是以编织的芦苇和竹子涂抹泥土,拍击、烘干,显得十分结实,哪怕到了雨季也不至于被暴雨摧垮。

人们还用芦苇、芦席、竹席和草束盖屋顶,让旺烈的太阳晒不进去,雨水也淋不进去。

屋内的地面上,用碎陶片、小砾石、砂粒和蛤蜊壳的碎末掺进泥土,仔细夯平,再在上面铺垫泥沙,夯实、烘烤,使它坚硬平整,下雨天也不会感到潮湿。

宫殿的大门外,有一大片平整的场地。

平整得让人只想在那儿打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_~~_~ ~